什麼是IP聯名?與品牌聯名和跨界營銷有區別嗎?

什麼是IP聯名?與品牌聯名和跨界營銷有區別嗎? 1、打造品牌符號 品牌做聯名款,不應該是一時興致,打一槍然後偃旗息鼓。
2、深度融合 聯名,絕對不是2個品牌,或者IP、名人頭像印刷在包裝上而已。
3、限量發售 聯名款要限量發售,就是所謂的飢餓營銷。
4、制定針對性營銷策略 品牌在進行聯合營銷時,要以消費者爲中心,對他們生活方式、喜好、購買動機進行充分調研,挖掘消費者深層需求。
根據雙方共同目標消費羣體和產品定位制定聯合營銷策略。
5、互補 雙方要擁有可交換或共享的價值性資源,且資源具有可整合性。
2021-12-01 14:56 贊同4

什麼是IP聯名?與品牌聯名和跨界營銷有區別嗎?

1、打造品牌符號 品牌做聯名款,不應該是一時興致,打一槍然後偃旗息鼓。
2、深度融合 聯名,絕對不是2個品牌,或者IP、名人頭像印刷在包裝上而已。
3、限量發售 聯名款要限量發售,就是所謂的飢餓營銷。
4、制定針對性營銷策略 品牌在進行聯合營銷時,要以消費者爲中心,對他們生活方式、喜好、購買動機進行充分調研,挖掘消費者深層需求。
根據雙方共同目標消費羣體和產品定位制定聯合營銷策略。
5、互補 雙方要擁有可交換或共享的價值性資源,且資源具有可整合性。
原倉IP數據 - 專注品牌IP授權行業的大數據分析工具 www.yuancangip.com/index?source=wailian_20210902_927862

電影IP聯名看重的是什麼?

電影IP聯名看重的是什麼?現在的上映電影,特別是大IP都會找商業品牌作聯名,求問各大電影在尋找IP聯名夥伴時都比較看重什麼呀???顯示全部 4被瀏覽 772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知乎用戶gZ5sbu 謝邀。
因素有很多吧,比如聯名夥伴對票房是否有貢獻度,聯名產品本身是否能讓電影從品牌價值和質感上看上去更提升一個level等等。
以本期《我想開個店》第七期爲例,內容是《唐探3》去節目找品牌做聯名,各大品牌在給電影方負責人作聯名方案展示的時候,負責人就直接提出了疑問:品牌實體店和電影院點位的匹配度。
例如店鋪主要集中在幾線城市,店鋪離電影院的距離,商品和看電影的匹配度等等,因爲這都直接代表了品牌可以爲電影帶來多少人流,也就是票房。
然而方案展示還沒開始,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電影一定會選擇郭京飛所代表的coookie9,因爲品牌本身知名度高,定位也比較高端,在擁有豐富的聯名經驗的同時,也代表了品牌可以爲電影IP的口碑再做升值。
Coookie9明顯比其他四家品牌更爲高質感的方案⬇️ 當然各品牌對電影也會有要求,合作共贏始終是雙方合作的前提,最後李響火鍋店的爆冷被選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前期其他品牌的方案更多的是在利用電影的熱度爲自己品牌做增值,賣自己的產品,但李響火鍋店的方案,是同時實現兩個自己品牌產品和電影的雙贏。
總之這種東西,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題主如果真心想問建議還是諮詢一下專業人士吧。
2021-02-24 14:34

品牌之間聯名的意義是什麼?

時尚心理學品牌消費者行爲學品牌之間聯名的意義是什麼? rt,近幾年來,聯名從手機,汽車,珠寶,首飾,腕錶,揹包,服裝,鞋子等等呈井噴式產生,好像只要搭上“聯名”這個噱頭就能引領一段潮流,舉個例子,Supr…顯示全部 25被瀏覽 80,643關注問題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11 個回答智行駕道聚焦科技出行未來趨勢 (公衆號B站同名) 品牌之間聯名的意義在於能給消費者新的期待點、更多的流量以及營銷計劃。
在車圈,IP聯名跨界的現象越來越多,輻射的圈子也越來越廣,許多乍一看跟汽車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IP,反而能掀起車圈新風尚。
IP聯名的模式在服裝、飲食等快消品行業早已成爲流量密碼,即使價格比平常稍貴一些,消費者們也願意爲心動買單。
但是,汽車和快消品不同,對於多數人而言,買車之慎重,僅次於買房。
汽車加上IP也不會改變大型高價耐用商品的屬性,大部分人買車是爲了滿足工作和生活中的長期剛性需求 ,還要花一筆不小的預算,需要經過方方面面的考慮,不能像買一包零食那樣爲瞬間的心動買單。
也就是說,在快消行業炙手可熱的IP聯名模式,並不一定能在汽車行業大顯神通,那車企們爲什麼還是陸陸續續踏上了IP跨界聯名的冒險之旅呢? 一方面,汽車的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整車的核心零部件被頭部供應商壟斷。
流水的汽車品牌,鐵打的零件供應商,車企們去同質化的訴求迫切,但現實情況卻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另一方面, “缺芯荒”卡住了汽車交付的脖子。
2020年末的缺芯魔咒一直延續到2021年,芯片短缺在各車企大廠蔓延,因缺芯而減產、停產的車企名單逐漸變長,嚴重拖慢汽車的交付。
車企們暫時破解不了產能不足的魔咒,在交不出車的情況下,要想減少客戶流失的話,就必須另闢蹊徑,讓消費者覺得“等這麼久也值得”。
然而,這邊同質化和交付慢的雙重難題還沒解決,車企們又陷入了營銷的困境,舊有的大水漫灌式廣告成本上漲卻收效甚微。
引流難,流量貴,車企們急需採用一種消費者認可的方式來破圈,就在這時,IP聯名跨界的東風吹進了車圈。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涵蓋了品牌、虛擬形象、名人、知識產權等方面,深受年輕消費者的熱捧,而年輕人正是消費市場的驅動力,也是各個行業在賭的未來。
聯名意味着稀有、熱門和價值衍生,可以快速觸動新世代的消費神經。
如果車企們能趁着這股東風起勢,玩轉IP聯名,新意和流量就會自然流入,準車主們也有了新的等待意義 ,眼前的難題或可迎刃而解,說不定還能進一步開發下沉市場。
從短期成效看,IP聯名起碼可以給消費者們新的期待點,而不是焦急地等待和質問:能量產嗎?能交付嗎?還有錢嗎?廠商們也能喘口氣,想想就覺得充滿希望,於是車企們紛紛踏上了IP跨界聯名的捷徑。
2022-02-14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