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ageview)和impression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麼?
pv是基於頁面的 imp是基於廣告的 一個頁面可以有多個廣告
Facebook投放中爲什麼impression和reach有差別?
之前正好看到寶潔負責媒介和洞察的副總裁說了上述這些觀點,產生了點疑惑: 所以曝光量(impression)和到達(或觸達,reach)到底有啥區別? 諮詢了media朋友得出以下結論: 1.二者定義 曝光量impression的定義是“某廣告、某前貼、某帖子被播放了多少次”關鍵詞播放,而不是確定被消費者看到(你無法監測每個人有沒有盯着廣告看)。
而到達reach則是有沒有確定給特定用戶播放過廣告。
這裏的特定用戶通常可以說是獨立IP,如果登錄了媒介賬號就可以用賬號UID來確定。
Facebook投放中爲什麼impression和reach有差別?
Facebook投放中爲什麼impression和reach有差別? Reach基於廣告受衆人數計算,Impression則純粹累計廣告被展示的次數。
舉個例子,當廣告被某用戶看到了三次,那麼reach +1,imp +3。
由此產生頻次(impression/reach)控制的概念,因爲同樣10次impression,它既有可能是一個倒黴用戶被展示了10次廣告,也有可能是10人每人看了1次。
當然了只看總體平均頻次都還是不夠的,有過統計學基礎的朋友應該知道頻次分佈情況纔是關鍵:同樣10 impression,4 reach,它既可能是4個受衆以3 3 3 1的分佈被曝光——均勻而高效,也有可能是以 7 1 1 1的情況出現——看煩了用戶1名然後另三個則都啥也沒記住… 另外順便一說,通常情況下會建議把頻次控制在1人3次左右,因爲過去有廣告心理學研究發現一條信息接受到第三次的時候就會被記很牢了…但說真的,這純粹是拍腦瓜的約定俗成。
你投廣告做活動的時候肯定是多渠道曝光,每個渠道投放都控在3次那加起來早超了。
而換一個角度說,心理學實驗時是正正經經確保實驗對象看了三次,而廣告投出去大部分時間出現在屏幕上就算展示過了,基本沒辦法驗證受衆是否看到,所以你將將控在3次那結果上也是很慘的,更別提裏面說不定還有不少是機器人流量。
這兩類情況的存在引出了廣告業兩個重要的技術議題:跨渠道受衆身份識別,以及受衆觸達判定…嘛…裏面好玩東西就多了 2018-01-26 02:27 贊同6
互聯網廣告投放有哪些入門/基礎知識?
市場營銷互聯網廣告移動互聯網廣告互聯網廣告投放有哪些入門/基礎知識? 投放怎麼看,我認爲主要取決於你的目的,一般而言,打廣告的目的在於宣傳引流與盈利引流,當下基本所有的廣告兩者都兼具,不過是各有側重,我認爲廣告有以下兩種: *產品(主爆品新品)打響知名度從而促進引流 *提升品牌影響力樹立品牌自信,維繫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主要是爲了曝光 首先的產品上市評估效果,如果目的是提升知名度與曝光,達到流量轉化。
對於你投放結果中的這幾個數據就需要圈選進行比照:銷售額、IMP、結合你的 CPM進行比照,看是否符合你的預期,有無達到KPI。
當然用戶的互動數據也是一大要點:CTR同樣也能夠體現你的廣告有無吸引到流量,這裏主要體現的是廣告內容創意有無吸引到顧客 ,實現你的預期展現效果。
用戶的評論以及點贊轉發皆可爲評判廣告效果的數據源。
流量引入最後有無獲得轉化,轉化的量如何,這就是看結果的問題,這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 CVR (轉化率)數據,直接看你的轉化除以點擊,你的 CVR越接近於1 ,效果越好。
而提高曝光,增加品牌影響力需要觀察的主要是看曝光是否成功,用戶的反饋是否良好 。
你的 CPC、CTR和CPM就是廣告效果的必估數據,結合來看就是你的花費與展現效果 。
當然想要知道用戶對你的品牌此次佈置的曝光是否收穫良好的效益,調查問卷也是有用的選擇,選擇你的此次目標人羣進行網絡調查問卷,通過詢問用戶對產品的感覺、宣傳語的敏感度、產品的外觀。
印象最深刻的點出發,就可以以小見大地觀測廣告的投放效果。
如果只是單一使用一個平臺投放,效果就會得到明顯的感知,如果是多個平臺的投放結果拆解分析,可能就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平臺幫你解決了。
有的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幫你實現精準投放,例如和數智科技電商大數據分析平臺 ,這種平臺能夠拉取到專業數據,對你的目標用戶和競品、過往的投放數據等等進行對比分析,評估你的廣告投放效果,策劃最優的解決方案。
當然廣告評估效果,一定要對目標用戶分析透徹,才能夠選擇到最佳的投放渠道,只有精準的投放,才能夠幫助你進行後期的數據分析,實現一個良性的閉環。
2020-10-26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