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
(3)吐曬煮好的蝦經過充分瀝水冷卻後方可出曬。
曬蝦前先搖動蝦筐使其鬆散,把蝦均勻地撒在席子上,曬到四成干時用手耙翻扒,翻動要均勻。
以免乾燥不一面引起變質。
天氣乾燥時半天左右即可曬好。
當曬至六七成十時收堆起來存放2天。
然後出曬至九成千即可包裝。
掌握好蝦皮的乾燥度報關鍵。
太乾易碎。
而且味道也不鮮美;太溼易引起變質,不能久藏。
出品率一般爲25%左右。
(4)包裝蝦皮曬好後要適當過篩,去掉碎糠沫。
要求包裝物便於運輸和不易破碎。
包裝時要墊防潮物以防蝦皮吸潮變質。
大蝦一斤大約有多少個
25-30只,個頭大小不等。
大蝦中還含有豐富的鎂。
鎂對於心臟的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塞。
所以大蝦還是心腦血管用戶的最佳食品之一。
蝦皮還具有鎮靜的作用,常被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症。
大蝦是可以爲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
大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夠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1石田相當於多少畝?
無障礙登錄/註冊農業農民土地 1石田相當於多少畝? 1石田 相當於多少畝?或多少平米? 這個1石是按撒種計算,還是按收穫計算?或者按交租計算?顯示全部 2被瀏覽 357關注問題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1 個回答禪龍 國有資產投資人,執業僞獸醫 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可惜我不能給出具體答案,根據原來讀書的大概印象好像是指花費種子一石說需要的畝數,但是考慮到作物種植方式和種子密度,估計各地不一樣,所以我查了資料,這裏搬運一位叫“舊物識亽”的答案(侵刪)以下全文: 一石田等於幾畝 曹旅寧先生亦指出:“石”是行用於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土地計量單位,自古一直沿用到解放前。
田一石相當於舊制六畝三分(參見氏著《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李建與精張諍田案”中“石”的解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年6月24日)。
周羣先生指出,其它地區如安徽、太湖、霍邱、蘭州等亦有用“石”或者“鬥”、“升”作爲田地計量單位的習俗,即以耗費種子的數量來表示其田地面積的大小,但各地之“一石”所對應的“畝數”則各不相同,有五畝、六畝、六畝三分、七畝三分、十畝乃至一百二十五畝者,因而主張不能用“六畝三分”來直接換算東牌樓簡中的石(參見氏著《用“六畝三分”來解釋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石”時應謹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年7月1日)。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筆者的家鄉重慶市武隆縣、南川縣的部分地區,民間亦習用“石”作爲田地面積的計量單位,不過情況稍顯複雜。
首先,雖然升、鬥、石的換算均採用十進制,但各地的量器大小並不統一,對應的重量自不相同,比如最常用的升,南川縣行用小升、架升,1架升=5斤,1小升=2.5斤;武隆縣行用合升、米升,1合升=6斤,1米升=5斤;如此則南川縣的1石=500斤,武隆縣的1石=600斤。
其次,計量的對象不同,對應的重量也有別,比如以武隆縣的量器爲準,1石玉米=600斤,而1石稻穀=350斤。
再次,用“石”作土地計量單位又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按耗種量計,以稻田爲例,通常表述爲“若干石種的田”;二是按產量計,仍以稻田爲例,通常表述爲“若干石谷的田”。
以武隆縣爲例,據父輩所言,在集體生產時期,1畝稻田的耗種量爲10斤左右,畝產量爲300斤左右,大約“1石種的田=100畝田”,“1石谷的田=1畝田”。
本簡中因後文有“田八石種”、“二石種”之說,故以耗種量計進行討論。
2021-06-13 07:50
以前農民交公糧的時候要交出多少公糧?
以前農民交公糧的時候要交出多少公糧?今天我和我媽因爲這個事情有了異議,我媽說當時每畝地產量850斤小麥,要交500斤公糧,還剩350斤小麥,根本養不活一家人,只能把麥子換成芋頭幹,人才能…顯示全部 公糧145,統購糧332。
公糧畝均交45公斤。
其它統購糧是要給錢的。
九十年代畝產800/1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