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文集

雨果在抒情詩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就。
他的詩充滿對民族、人民鬥爭的正義感;對暴政的憤怒與憎惡;對愛情、友情、親情豐滿而感人的詠唱。
他是一個特別好的親情詩人。
雨果有五個子女,在他之前四個去世了,晚年只有一個據說是''''私生女''''的女兒,還是精神病患者,名叫阿代勒二世。
他寫的《悼亡詩》非常感人,讀了令人落淚。
七八十歲時,身邊只有孫兒、孫女,他把感情傾注在他們身上。
寫了很動感情的《祖孫諾》,成爲世界文學史寫親情之傑作。

雨果文集(1-12卷)

雨果在抒情詩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就。
他的詩充滿對民族、人民鬥爭的正義感;對暴政的憤怒與憎惡;對愛情、友情、親情豐滿而感人的詠唱。
他是一個特別好的親情詩人。
雨果有五個子女,在他之前四個去世了,晚年只有一個據說是"私生女"的女兒,還是精神病患者,名叫阿代勒二世。
他寫的《悼亡詩》非常感人,讀了令人落淚。
七八十歲時,身邊只有孫兒、孫女,他把感情傾注在他們身上。
寫了很動感情的《祖孫諾》,成爲世界文學史寫親情之傑作。

雨果的故事

《雨果的故事》是不着調俗人創作的網絡小說,發表於起點網。
作品簡介 ...... 雨果說:“我愛你,我願意爲你翻手爲雲,覆手爲雨。
” ...... “我不願你爲我那麼辛苦。
” ...... “男人嘛,就是要爲女人遮風擋雨,一生呵護。
” ......

真心喜歡一個人是種怎樣的體驗?

無障礙登錄/註冊愛親密關係兩性情感 X 是種怎樣的體驗真實經歷真心喜歡一個人是種怎樣的體驗?題主到現在好像沒有真心的喜歡過誰,每一個喜歡的對象都是別人說TA很好很棒所以就喜歡了,從“喜歡”的人那裏得到我想要的以後就“不喜歡”了,這算是一種病麼…顯示全部 先看兩幅照片: 無論以任何種族的審美標準,都可以負責任地宣稱,照片中這位男士的容貌絕對配不上照片中這位女士的容貌。
也許你會猜,接下來又是一個老套的醜男如何追到女神的故事。
你錯了。
接下來的故事,是女神如何奉獻自己一生甘當醜男情人的故事。
這不是網絡小說中的情節,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照片中這位美豔的女士,在26歲最美的年紀遇到了照片上這位男士,並心甘情願拋棄自己作爲歌劇女演員的事業,投身到他的懷抱成爲他的專屬情人,祕書,旅伴,哪怕照片中這位男士流放到荒涼的島嶼,她也一路陪伴。
多年來她深居簡出,出門只爲了陪伴他,直到她77歲過世,卻至死未能成爲他的妻子。
而在那個沒有微信的年代,她一生中爲 照片中這位男士寫了兩萬多封信,平均一天2到3封。
照片中這位男士的名字如雷貫耳,維克多·雨果。
而照片中這位女士的名字則鮮爲人知:朱麗葉·德魯埃。
可以說她的一生,幾乎都爲雨果而活。
德魯埃出生於1806年,母親是女僕,父親是裁縫,她一歲是父母相繼過世,被叔叔撫養長大。
她在宗教寄宿學校接受教育,5歲已經學會讀寫,10歲時已經精通詩歌。
在當時,作爲一個美麗的平民女子,她的人生並沒有多少選擇。
在她15歲時她離開了寄宿學校,和當時無數出身平民的美麗女子一樣,她淪爲高級妓女,被巴黎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們視爲一個只會花錢的淺薄女人。
諷刺的是,如今那些花花公子們的名字早已成爲歷史的塵埃,但朱麗葉·德魯埃這個名字,卻仍然在歷史的星空中閃爍。
在她19歲時,她成爲年長她16歲的雕塑家James Pradier的情婦,並在20歲時爲他生下一個女兒。
這位仁兄當時剛剛開始有名,可以在聚會上花上上千法郎,卻在德魯埃問他要贍養費時支支吾吾。
她曾經哭着請求他的援助,而他的援助就是一些屁話:『你需要勇氣和薄荷糖!』自此以後,她又成爲另一個商人的情婦,這位仁兄送了她將近一萬兩千法郎的禮物,之後卻因爲還不起債務帶着她東躲西藏。
德魯埃之後結束了這段感情,也承擔了這份債務和女兒,成了一個債務纏身的單親母親。
爲了還債和養育孩子,從未受過戲劇訓練的她開始表演生涯,但一直沒有名氣,直到1833年,26歲的她出演雨果的一齣戲劇中的小角色而大獲成功。
而她的債主也看到了機會,在她出演這部戲劇之後就將她告上了法庭。
她不得不在不同的戲院間來回奔波。
1833年1月2日,她遇到了當時31歲的雨果。
當時的她寫了一封即使在現在看來也無比大膽的信: 『今晚來 Mme'K (旅館)找我! 我會在今夜愛你,並之前耐心等待。
今晚見! 啊!今夜對我意味着一切! 我會在今夜把我自己全部給你!』 在她之後50年的人生裏,她無數次回顧了這個夜晚。
她在自己的枕頭下藏着一個紅色的小本子,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年,47年來雨果每年都會在上面寫下一兩行評論在回憶那個夜晚。
她形容自己在遇到雨果前的自己是 『如果必要,可以投身於第一個買她的任何有錢人的懷抱』 情感上,作爲一個孤兒,德魯埃渴望一個父親般的角色,經濟上,作爲一個欠債者,她也希望有一個長期的經濟支柱。
而對於雨果來說,他自己糟糕的婚姻讓他希望能夠有一個崇拜他的女子來維繫自尊心——在這一點上,德魯埃絕對是他終身的腦殘粉。
雨果爲了能夠讓德魯埃全心全意地愛她,奉勸她放棄演藝事業,而她也做出了這個也許讓她後悔一生的決定,成爲了愛情的奴隸。
從此之後,她的人生變得無比簡單:深居簡出,只爲雨果而活。
而在兩人關係第6個年頭,雨果寫了一封信,透露承諾一輩子爲她和她的女兒負責,她以爲他終於願意娶她——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他從未這樣做過。
德魯埃毫無疑問是一個風塵中的奇女子,她是一個孤兒,一個妓女,但當她的情人拋棄了她後,她沒有拋棄女兒,當情人鉅額債務纏身後,她自己負擔了這些債務。
光是這兩點,就極少有人能做到。
她同時也是一個精明的女子,在動盪的時代如同蒲葦一樣攀附在一個又一個男人身邊謀求生存。
但最後,她更是一個傻女人,一生甘願沒有名分地陪伴一個人,做伴侶,做祕書,做僕人,做情人。
1852年雨果被拿破崙政府流放到澤西島,她跟去了,1855年雨果又被流放到根西島,她又跟去了。
雨果被流放時時拖家帶口的,而她只是隻身一人前去陪伴。
從1852年到1870年,整整18年,她作爲一個情人陪伴着流放的雨果。
兩座島嶼當時都荒涼的不成樣子,但她願意,因爲雨果在哪裏。
1835年,時年29歲的德魯埃在一封寫給雨果的信中說道: 『我對你的愛會讓我不朽。
在我死後,我仍會愛你。
在的身體和靈魂耗盡之前,我對你的任何一點愛都不會消失。
』 1883年,朱麗葉德魯埃在自己77歲時謝世,幸福地比自己愛的雨果先走了兩年。
她用一輩子詮釋了自己當年寫下的話——在歷史長河中,成就了一段不朽的浪漫。
最後評論裏的一些言論的確沒有考慮到時空背景。
這個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中晚期,女性沒有投票權,性生活沒有避孕套。
一個出身孤兒的貧困女子,年紀輕輕被從寄宿學校趕出來,在當時的環境下她能選擇的工作除了女僕就是情婦,而更多情況下是兩者都是。
而正是這些女子當年的犧牲,才換來了今天女性意識的覺醒。
因此,倘若再以今天的女性意識去評價這些女子當年的行爲爲『噁心』並看不起,我覺得是不妥當的。
參考文獻: My Beloved Toto: Letters from Juliette Drouet to Victor Hugo, 1833-1882 2017-01-25 18:38 贊同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