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於中國的依賴有哪些?
這些依賴組合,往往因每個國家的階段不同而有所區別,最終形成了圍繞歐洲對中國依賴的多方面討論。
貿易依賴,尤其是關鍵商品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往往是討論的主要內容。
例如,歐盟委員會已經在最敏感的供應鏈中確定了137個產品類別——航空航天和國防、數字科技、電子產品、能源密集型產業、健康和可再生能源,歐盟在相關領域的供應鏈中具有戰略依賴性。
這意味着,對於這些產品類別,來自歐盟以外的進口來源滿足了超過一半的歐盟需求,這些外國進口來源高度集中,而歐盟的生產無法滿足歐盟自身的需求。
雖然這些產品僅佔歐盟總進口價值的6%左右,但這些產品進口價值的52%左右來自中國。
歐洲正值能源危機,中國電熱毯一個月出口129萬條,對電熱器行業帶來哪些轉變?
中國電熱毯歐洲出口額激增 之所以對電熱毯出口情況進行特別說明,或許是源自於近期兩組家電出口數據在市場上引發的熱議。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在2022年多數家電產品對歐洲出口額呈下降態勢的背景下,空調、電熱水器、電暖器、電熱毯、電吹風等品類逆勢增長,1~7月累計出口額規模分別爲19.9億美元、1.3億美元、4.9億美元、3340萬美元、1.6億美元,其中電熱毯以97%的增速“一騎絕塵”。
海關總署的數據也印證了電熱毯在歐洲的需求激增。
今年1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月度數量爲18.9萬條,6月增長至52.1萬條,7月快速攀升至129萬條,環比增長近150%。
爲什麼世界各國這麼敵視中國?
這些國家雖然不是什麼製造業中心,但蘇聯解體後他們一直想承攬歐洲轉移出來的低端製造業。
他們攬過去了一部分,但發現完全競爭不過中國產品,而中國產品不但在歐洲市場打敗了他們,甚至在他們本國也取得優勢,這讓他們民間對中國產品怨氣頗重。
中國製造外賤內貴這是真的嗎?
如果真是這樣,爲何這麼多老外連中文都不會,還要上淘寶買東西呢?用翻譯機一句一句跟掌櫃問問題,然後用轉運公司,網上一堆淘寶攻略。
還有專門賣中國產品的網頁,比如banggood,bestgear這些專門從國內賣中國產品給外國人的網站都做的非常大,還有馬雲家的aliexpress。
美國因爲很多州免稅,所以賣的跟中國價格差不多,甚至便宜些(出口時減去了國內的增值稅),造成了一些人以爲中國產品在國外更便宜的幻覺。
然而美國之外才是常態,比如歐洲,中國產品基本比國內貴上20%以上,比如小米的東西,基本都貴上30%,小米掃地機器人,國內賣1699,歐洲亞馬遜賣385歐,2700左右,這個貴不少吧,比國內貴了近60%,所以一堆老外來中國海淘,我自己有在機場見過捧小米掃地機回國的德國人。
華爲手機基本都貴20%,銷量也還是很好,小米手機貴30%以上。
我每次去德國出差,經常那邊關係好的同事叫我帶手機之類的,我都快成代購了。
即使外國公司蘋果,國內的產品比歐洲的也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