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的小夥都說最近兩年虧損嚴重,電商虧損的原因有哪些?

在直通車,聚划算,鑽石展位等各種競價推廣的壓迫下,多少電商已經淪落爲bat打工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又不得不爲之.如今電商領域,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越趨明顯.互聯網已導致二八原則變成了1:99原則,電商的寡頭經濟已然出現.中小創業者想通過電商方式快速發財致富已經成爲一種夢想. 1300萬淘寶店鋪,真正能賺錢的已不足100萬;67萬多天貓商家,能做到保本的不到8%.此外,"雙十一"期間1%的商家佔了90%以上的交易額. 一位體量不小的日化用品的副總裁對媒體表示,"公司在天貓開旗艦店流量昂貴且轉化率極低,爲了不虧本,公司將天貓旗艦店外包給第三方.而目前,公司對天貓旗艦店的定位就是一個廣告平臺" 有鑑於此, 傳統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可避免地會面對自身存在和環境帶來的問題,這一點毋庸置疑.總體來說,傳統電商或多或少面臨以下困境: 1.企業受制於平臺 中國的電商企業都有濃重的平臺情節,依靠平臺卻又受制於平臺各種規則.傳統的電商模式相當於把商品交給平臺來賣,企業淪爲代加工,客戶是平臺的,當企業撤出平臺,就失去了和所有客戶的連接,沒有了客戶就等於沒有了未來. 2.

現在跨境電商好做嗎?會不會虧錢?

接下來的排名依次是韓國(1.2萬億美元)、德國(1萬億美元)、英國(8450億美元)、法國(6610億美元)、加拿大(4700億美元)、西班牙(2420億美元)和澳大利亞(2160億美元)。
3、在B2C貿易市場,中國仍然以6170億美元的規模排在榜首,領先於美國(6120億美元)和英國(2000億美元)。
大環境下,時機是很重要,但不代表現在就一定是個最佳或糟糕的時機了。
之所以有的人總賺錢,而有的人老賠錢,更多的原因一定是在於他們是否在恰當的時間採取了恰當的行動。
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有目共睹。
今年以來,一系列鼓勵發展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包”頻頻推出。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出臺;1月1日起,延續實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現行監管政策,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執行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冊或備案要求,而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將改革完善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扶持政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提出海關總署等部門針對跨境貿易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標準。

電商真的可以掙錢嗎?

311被瀏覽 81,275 10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 SD2014耀躍網絡信息諮詢工作室 可以賺錢。
不過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電商這個銷售模式是肯定能賺錢的,但是,不是隻要是做電商的就能賺到錢。
不要老盯着那些賺錢的看,多看看那些不賺錢的,賠錢的。
搞明白爲啥不賺錢,爲啥賠錢了,再去做電商的話,大機率是會賺錢的。
電商主要的就是產品以及價格的定位,前期引流以及後期客戶的維護。
平臺不一樣,引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不過基本原理都差不多。
基本都是需要前期燒錢的,目前真沒有不需要燒錢引流的平臺。
其次就是產品定位了,不光是產品種類以及質量、價格的定位,針對的客戶羣也是需要定位的,這些都要匹配着來。
電商不太適合做高端產品,價值或者價格高的產品不太適合。
普遍都是做中低端,價格便宜,銷量高,利潤也不錯。
2021-09-17 22:16

辭職創業去做電商真的正確嗎?大家有沒有同樣的經歷?

首先說一點,辭職回家做電商就是一個錯誤,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去做電商的。
其實,模具行業確實不錯,這本身就是你的專業,你的工資會隨着你的資歷在增加,我在重慶的時候就遇到過,他本身就是專科學的,後來老闆看中了他的技術,讓他以入股和加工資的形式留了下來。
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做電商,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零粉絲也可以開始,我個人就是一個從線下到線上的電商,去年賣貨主要還是靠以前線下積累的客戶,線上雖然也有,但不是很多,而我正在努力增加粉絲量,擴大線上交易量。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已經辭職,就安下心來,多學習別人,可以借鑑,但不能完全效仿,需要根據你當地的實際情況,做電商牽扯到也要找貨源,如果是自己家裏的產品,那個風險相對來說風險要小一些,像去年,如果自己囤貨做電商,少部分都賠錢了,因爲一開始價格高,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