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玩TIKTOK?

六、添加封面照片、視頻標題和濾鏡: 1.添加標題:點擊“LIVE”後會出現“GO LIVE”的界面,可以爲視頻寫32個字符的長標題,標題中可包含熱門和相關的主題標籤。
2.定義封面:封面可以自由設定,可以拿出相冊裏最好看的圖片,也可以現拍。
3.濾鏡:如果想要讓直播裏的自己變得更好看,可以使用右邊第二個圖標的濾鏡功能。
七、TikTok直播數據: 完成直播後,單擊屏幕右下角關閉按鈕,會顯示出關於本次直播的觀看人數、得到的禮物、新增的粉絲等,都可以查看到。
八、TIKTOK直播權重 TikTok直播權重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賬號

tiktok,在國內如何操作?有沒有變現方法?

8、添加濾鏡特效 點擊“濾鏡”特效,可以對當前視頻加入合適的濾鏡或特效 9、插入兩段畫中畫點擊依次加入畫中畫,用作畫中畫的視頻最好選擇兩種:一種是自己實拍的原創視頻,另一種是網上下載的高清視頻。
並把它調成變暗,把它的不透明度調成1%——5%,這樣會在原有視頻上加入一層模糊的濾鏡效果,不影響原有視頻的觀看同時,可以有效去重。
然後將畫中畫裏的聲音調成1%——2%。
10、添加文字、貼紙 在視頻中加入部分文字、貼紙等來降低被檢測的概率 11、關閉原聲添加音樂 直接關閉原視頻背景音樂,加上系統推薦或自己平時收藏的熱門音樂即可。
(三)五種熱門視頻類型 1、#dance 舞蹈類 這類視頻可以說是在TikTok上很容易“爆火”的一類視頻了。

來聊聊用TikTok廣告推廣產品的那些事?

確實,最近TikTok挺火熱的,受到了全球很多用戶的喜愛,覆蓋語種超過了75個,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見到TikTok的身影,並且先後在40多個國家的應用商店內排名前列,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短視頻APP。
在 sensor Tower商店情報看到的數據顯示,TikTok 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戶量達到1.88億,較2018年第一季度1.1億的新增用戶數增長70%,今年2月TikTok 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兩大應用市場的全球安裝量更是突破了10億大關。
由此可見在TikTok上投放廣告極具價值,而且TikTok的主要用戶羣都是年輕人,消費能力也較強,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進軍海外市都選擇在TikTok上投放廣告。
具體來說,TikTok主要廣告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 開屏廣告(Brand Takeover) 當用戶打開TikTok時,開屏廣告就會立即出現在主頁的中間,從而將用戶驅動到一個內部或外部目標點,可謂是產品開機黃金入口,通過視覺衝擊可以實現品牌信息的高價值曝光。
但是,這種格式的使用僅限於每天一個廣告客戶。
例如,食品外賣服務Grubhub在TikTok的測試階段嘗試了這一方法,以運行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安裝廣告。
信息流廣告(In-Feed Ads)TikTok推薦頁信息流廣告的優勢主要在於原生覆蓋,可以引導更多傳播;且可以實現全屏幕曝光和全屏影音故事。
通過原生的形式可以讓用戶以閱讀諮詢流的方式閱讀廣告,多觸點引導用戶深度互動。
Hashtag Challenge(標籤挑戰)標籤挑戰廣告活動主要是鼓勵用戶生成內容(UGC),要求用戶參與挑戰,廣受TikTok用戶歡迎。
這類廣告充分利用了用戶在平臺上創建和共享內容的興趣,並具有很高的傳播潛力。
而且用戶可以利用其新推出的電商功能“Hashtag Challenge Plus”,直接在應用內購買產品,用戶只需點擊“立即購買”,就可以引至相關網站上下單購買,非常適合推廣獨立站的跨境電商廣告主。
Branded Lenses(品牌濾鏡)與Snapchat和Instagram提供的AR濾鏡類似,TikTok的品牌濾鏡同樣可以爲用戶帶來濾鏡和3D物體等。
該品牌濾鏡廣告可以有效提高用戶的參與度, 而且目前TikTok正通過過濾鏡、視頻合拍等多種創新互動玩法,以及應用前沿智能視頻識別技術,促進更多樣

美媒曝光臉書僱傭共和黨公司詆譭TikTok,具體情況如何?

商場如戰場,明裏暗裏處處危機,有時一眼就是生死。
在國內互聯網面臨血腥般的流量爭奪戰時,出海大獲成功的TikTok卻被“社交之王”盯上了。
日前,據《華盛頓郵報》報道,Facebook母公司僱傭了一家諮詢公司Targeted Victory來誹謗TikTok公司,在披露出的郵件中顯示,他們計劃策劃一場讓全美人民反對TikTok的全國性運動。
簡單來說,Facebook找了一家公司,專門搞背後偷襲,引導輿論界抹黑TikTok。
具體的操作主要是在各大媒體上散佈TikTok的黑料,比如TikTok會造成用戶隱私數據的泄露、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整個社會的安全動盪。
爲此Facebook和上述諮詢公司編造了不少謠言,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他們散佈TikTok上存在“偷竊挑戰”活動,此事引起多家媒體報道,甚至一位參議員都直接聲稱“稱該APP一再被濫用,鼓勵了有害的行爲” 但播客網站Gimlet的Anna Foley做了一番調查後,發現“盜竊挑戰”最初實際上是在Facebook上傳播的,不是TikTok。
還有“扇老師一巴掌”等挑戰活動,引導毆打老師。
結果同樣被闢謠,TikTok上根本不存在這些挑戰活動,媒體發現這個挑戰的發源地是Facebook。
這些做法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抹黑TikTok,挽救Facebook形象,因爲此前的壟斷、隱私泄露、操縱選舉等醜聞的爆出,Facebook已經備受輿論壓力,企業形象跌至谷底。
所以Facebook希望轉移炮火,簡言之就是雖然我做錯了事兒,但現在TikTok纔是最大的威脅,你們快放我一馬,趕緊去罵他。
一般來講,大公司都是講體面的,即使背地裏明爭暗鬥,在公開場合也不會直接暴露自己的計劃。
但沒想到的是,Facebook居然會在背地裏下黑手,這個操作着實上不了檯面。
這起抹黑對手的黑幕曝光後,Facebook的形象和口碑在用戶心中再次下跌,不少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已卸載Facebook。
從結果來看,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上了。
除了此次抹黑事件被曝光之外,在與TikTok的競爭中,Facebook還幹了不少騷操作。
2020年8月初,字節跳動就在官方賬號上發文控告Facebook,稱遭到了對方的抄襲和抹黑。
彼時TikTok深陷“封殺”風波,此舉也被大家視爲字節的反擊。
可萬萬沒想到是,Facebook不但不解釋,反而在三天後直接推出高仿版的TikTok,在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了新功能Reels。
這個主打15秒短視頻、支持添加BGM且自帶濾鏡及特效的功能,看上去簡直和TikTok一模一樣。
同時還重金挖掘TikTok的優質創作者,消息人士稱,臉書支付給TikTok上最走紅創作者的費用可達數十萬美元。
趁你病要你命!明目張膽地趁火打劫體現了Facebook對商業競爭時機的精準把控。
近日,Facebook更是悄悄在競爭對手TikTok上開設了賬號,短短數日就積累了6萬粉絲。
可是該賬號下一條內容也沒有。
這個舉動更是令人遐想,不知臉書又有什麼計劃。
種種跡象清晰表明,Facebook和TikTok的競爭已經不再藏着掖着了,各種招數全都使出,雙方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TikTok已經成爲扎克伯格眼中那顆最大最硬的螺絲釘。
畢竟TikTok的表現實在太過耀眼,如果你是扎克伯格,也會忍不住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