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如何出口貨物到國外?
可以找個貨代,如果是國外客戶指定貨代就不用。
出口報關可以選擇買單出口,以其他公司名義出口!我這邊的客戶有一部份就是私人出口的。
想將國內的東西(普通日用品)賣到國外去,整個過程是什麼樣的?(小本生意)
(網上很多資料已經非常詳細和專業了) 提幾點可能需要特別注意的: 1,付款方式。
2,商檢報關。
3,指定貨代。
4,產品認證。
關於題主描述裏關於產品的選擇與市場調研,鄙人不專業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市場調研,要想取得非常專業的報告,需要僱傭專業人員去進行調查。
或者可以善用網絡,自行上網瀏覽各大對外電商網站的關鍵詞,谷歌的Adwords排名 ,外貿論壇,瞭解中國工廠的現狀等等。
產品選擇,不知道題主是在哪個地方,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當地的主打產品,也就是說你生意圈子裏比較有優勢的產品,再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這樣對於以後自己備貨出貨會有很大的幫助。
言而總之,市場決定產品,或者產品決定市場,這個要看你自己怎麼選。
不是大神,只是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簡單總結試答。
如有不準處,望各位指正。
以上。
2014-04-29 11:25 贊同40
跨境電商海外供應鏈資源如何建立?
Lily說:“2015年大家都說是跨境電商的元年,無論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市場的熱度,還是資本的追捧來講,這是當之無愧的。
目前進口跨境電商的模式從最初的個人代購的雛形,逐步發展到了B2B的方式;從全品類的跨境電商平臺到細分類的垂直電商的平臺來;個人代購還是以C2C的模式來依附於各大平臺裏,而且跨境進口電商最初的一個起爆點母嬰,到現在母嬰市場也是各大大佬們的必爭之地,由最初的藍海已經逐漸變成了紅海。
從標品和爆品和貨源之爭來看,目前都集中在大概不超過500個SKU之間。
隨着“雙11”的到來,基本上各大平臺都已經在派人去全世界去囤貨。
供應鏈的這個問題也漸漸地沉浮上了平臺,大家都在尋找怎麼樣尋找一個穩定的供應鏈。
”Lily進一步分析了目前情況:“從北美的市場來看,貨品的海外供應鏈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零散,目前市場上零散的貨源主要來源於原來的個人代購,他們去零售店掃貨,而這個零散還包括另一個,就是所謂的大量的海外公司的地毯式掃貨。
在海外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神醫和護士,小護士到處掃貨,然後專賣給大賣家(神醫)。
另一方面整的角度,比較有能力的公司在海外自建自己的公司,通過取得海外品牌方的資質或者說是商權,開始批發的進貨。
這種方式目前來講其實做的還是比較少,因爲它的門檻比較高。
北美市場和中國市場不太一樣,中國市場批發商會進很多的貨,給最低的價格。
北美市場則是看重這個公司在北美多少年,交稅情況,資質情況,貨品賣給你之後,能不能保證在它的價格體系裏去賣,賣到什麼市場。
如果你告訴他,我批發賣到中國很多,他是不會高興的。
海外的品牌方不喜歡,你買了它的產品,它不知道你賣到哪裏。
你賣到中國去之後,價格不受它控制,你不去遵守北美市場的體系。
對品牌形象是有受損。
很多自建公司在海外最初的時候可能三四個月可以進到很多貨,但是三四個月以後進不到。
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整的進貨裏面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去海外的有能力進貨的公司再去買他們的貨,他們有辦法拿到一些批發貨,現在國內的大買家再去找他們,給一點百分點的利潤,然後把這個貨再批發過來,這個應該是現在目前最主要的一個貨品來源。
它的缺點也就顯而易見了,不可控,不穩定。
對於大的批發來講,也不穩定,隨時面臨着品牌商可能把你的賬號取消的危險。
所以受限的地方很多,有非常多的短板,而且也缺少監控。
如果我找一百個“護士”給我買貨,這些貨從哪裏來,到底有沒有假貨在裏面,其實很多大的“神醫”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她說,“傳統的中國總代理和現有的跨境的模式之間的有一個衝突,傳統的總代理可能是經過很多模式,把貨物買下來,然後再進口,然後再層層的分銷代理。
這中間時間比較長,對於資金的壓力也比較大,同時各種稅率進來之後,各種成本加起來,一定會導致價格偏高。
所以消費者是越來越不買賬,尤其是跨境平臺有了以後更是不買賬了。
那麼進口跨境如何跟傳統的中國總代理結合呢?要談到進口跨境的優點,當然是成本降低,因爲把中國的層層代理去掉了,基本上是直接從品牌方到消費者。
然後,進口跨境這一塊又可以直接和各大平臺和渠道合作,這樣就減少了很多的成本,比如時間成本,可以同時在各大平臺和渠道爆發,把品牌在中國做起來的時間點就縮短了。
”從平臺目前來看,“C2C洋碼頭做的比較好,已經做了賣家抱團的策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賣家抱團起來,價格上更加的便宜,對平臺來講更有競爭力的。
如果“雙11”來了,大家都開始賣爆品了,沒有貨就要買下來,這樣可以控制自己有貨賣;再是控制貨源是正品。
另外就是天貓,天貓國際的品牌引入戰略其實非常好。
對於美國的品牌來講或者海外的品牌很想進入中國,他們有很多的考量,擔心品牌運營商是否遵循的品牌理念,消費者信任問題。
它們除了銷售量之外,更看重於怎麼樣找到一個更正統的渠道。
天貓國際在這一塊做了直接引入品牌戰略,直接把國外的品牌引入到他的平臺上,通過第三方的TP公司做落地運營的工作,其實就是把國外的品牌方自有的品牌信任度直接移植到中國市場。
中國消費者不信任品牌,或者不信任C端買到的貨品,但是他們信任國外的品牌方,只要把國外的品牌方的信任度直接移植到天貓國際上,這樣天貓國際的品牌的信任度也就高了。
”再從品類分析,“平臺除了現有的標品和爆品之外,都不願意嘗試新品,因爲嘗試新品的代價太高了,有JMV的要求,從進貨採銷來講,對爆品是沒有壓力的。
但是實際上跨境電商從進口來講,存在渠道小,知名度在中國市場不夠高問題。
怎樣把好的比較優質的,國內人不熟知的國外的產品能夠引進來,把供應鏈做好。
” 談完供應鏈,Lily進一步分析物流,“目前來講,還是國外直郵加上保稅倉的方式。
國外直郵的方式被大量的C2C的賣家所採用,以前一般都集中在奢侈品和美妝類目,而現在海外倉也爲很多大的賣家提供服務。
比如他們一下子有5千瓶保健品,如果全部運到國內來可能面臨着保質期和市場消費無法控制的情況,他們就會選擇海外倉,其實是逆向的。
出口有出口的海外倉,進口有進口的海外倉。
”最後Lily說,“市面上對供應鏈問題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比較優秀的跨境的從業人員已經開始在創建進口貨源的供銷平臺,也可以在供銷平臺上直接進貨,就是把國外的貨品放到平臺上,小的商家去批發,主要的下游部分就是小分銷商和淘寶店主。
但是這個模式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保證貨源的真實性。
貨源都是通過零和整來整合。
是否是正品和把控上都是有缺失的,這是供銷平臺的一個短板。
”
怎樣訪問國外英雄聯盟的腳本論壇啊,聽說國外的腳本都是免費的?
不是免費的,但是便宜很多。
比如lcs國外20美元,國內一些人把它破解漢化賣到460元,掙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