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真的有那麼賺錢嗎,要怎麼做?

就是從國內進貨,加價賣到國外,華爲、老乾媽等等知名品牌都是這麼做的 舉個栗子: 比如我們在亞馬遜搜索杯子,就找銷量最好,評價最多的 可以看到茶杯在亞馬遜的價格有很大操作空間,我們先去國內批發網站找同款 亞馬遜平臺價格 國內平臺價格 這種陶瓷杯最好能找到景德鎮陶瓷 中國至少擁有4000年的陶瓷歷史,被稱爲“瓷之國”,你不用擔心比日本,美國等製作的陶瓷差。
產品質量有保證,放心賣就行了。
可以看到同樣的茶杯,同樣的質量。
但有着不同的售價, 相信看到這裏,大家都知道亞馬遜的賺錢祕訣了吧~ 這就是利用信息差賺錢。
其實我第一次接觸亞馬遜我也不相信這其中的差價有這麼大。
難道外國人都那麼有錢嗎? 同樣是20元對於我們來講是152元,對於老外來講就只不過是20元罷了。
因爲匯率不同這其中就會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世界著名的“龐氏騙局”創始人查爾斯·龐齊就是靠法、德兩國貨幣的“價差”來賺取收益的。
查爾斯·龐齊確實是一個商業天才,就算他不行騙,靠這個方法也能賺取收益,只不過沒那麼多罷了。
▍進階篇 一、選品,亞馬遜上能賣哪些東西? 這個環節是給沒產品的賣家準備的,有產品的賣家請跳過這一環節。

抖音上說的亞馬遜開店很賺錢是不是真的?

我自己有時候也會看抖音 我也看到過這樣的視頻,說的是一臺電腦,一根網線,1688採集商品上傳到亞馬遜就能暴富。
我可以很明確的跟你說:假的!但是,亞馬遜可以賺到錢是沒問題的。
亞馬遜跨境電商本質上就是賺一個信息差和匯率。
國內的製造業發達,產品都比較低廉,據我所知,很多國外的賣家都是在我們中國進貨的。
同樣的產品在我們中國賣20塊錢,在國外也是賣20塊錢,但一個是人民幣,另一個可能是美元,這賺的就是一個差價和匯率,並沒有什麼問題。
這件事情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做起來也並沒有抖音上面說到那麼簡單。
其中的細枝末節很多,選品、物流、優化、廣告、shua單等等,一系列操作下來,淨利潤可能就只有20%

做跨境電商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89年蛇女,大專學歷,智商平庸的我,感謝跨境電商讓我淘到第一桶金,改變了生活質量。
2015年接觸跨境電商,在一家小公司上班,熟悉整個流程,也清楚利潤空間,2016年年初在家開小號,把跨境電商把副業,當時還是做eBay,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去採購,打單發貨,開發產品,上架新品,處理客服,每天都是折騰半夜,年底的時候就實現月利潤過萬了,2017年和老公一起全職養了三個eBay賬號和一個amazon賬號,當時還是eBay爲主,3個賬號一起月利潤2-3萬,上半年amazon還是輔助,結果下半年amazon有一款爆款,雖然只爆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的利潤相當於eBay一年了。
2018年GBC這些釣魚律所盯上了中國賣家,連續掛了兩個eBay賬號,然後就全心全意主攻amazon了,一直到現在,就不說後面的利潤了,一直都是夫妻檔,沒有請人,忙時廢寢忘食,閒時喝茶追劇,感謝自己這幾年來的堅持,努力都沒有白費!Update 2020/4/13 1.選定方向,努力的人基本都做出來了,上班的已經有了職位和可觀的薪水,自己做的現在靠老lisiting都能很爽。
2.跟風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人,自己先努力專研做的,基本也都起來了。
那種以爲是進來撿錢的,靠招來的人來運營的,甚至直接出錢找代運營的,基本都掉裏面了吧,虧了不少錢然後罵罵咧咧地退出了這行。
感興趣的小夥伴關注下面這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70928/answer/1141248239 我細說了下自己做電商這幾年的經歷,eBay和亞馬遜的經驗分享等,裏面不定期更新,就不在這裏重複發了。
—————— Update 2020/4/28最近看完上面長貼的小夥伴們,主要有兩個疑問:我是小白可以嗎?現在進入跨境電商是不是晚了? 那個帖子太長了,我就在這裏更一下。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作爲小白,我很能理解他們的處境與想法,但我想說的是任何人一開始都是小白,像天龍八部裏面那種直接傳授武功的捷徑是不存在的。
不管哪個行業,你進去就遊刃有餘,那讓人家有經驗的人情何以堪啊? 至於晚不晚,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018年進來虧錢虧的不要不要的很多,2019年賺錢的也很多,這個不好說。
現在這個社會人心浮躁,風氣浮躁,都想賺快錢。
我覺得你只要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目的,長遠打算,暗暗努力,專心努力做事也許創業初期不賺,但一定不會輸的很難看。
開奶茶店簡單嗎?結果證明90%的老闆都是虧的,並且很多。
我們做跨境電商的初衷和本質都是爲了賺錢,做生意還是爲了賺錢。
得不到錢的付出是沒有動力,不能持久的。
那麼具體什麼是跨境電商,什麼是賺錢的? 1.產品 2.運營 3.供應鏈 或者再通俗點講就是,不管做什麼生意,其實都是圍繞着 產品,流量,變現,這個主題框架來的,想要賺錢,所有的方法和策略都是圍繞這個來的,生意有成敗,主要還是看人如何去運作。
其實我們做電商的,最開始有個名字叫“倒爺”,文明點就是低買高賣,以較低的價格進貨,然後賣高價,賺取差價。
你看,做eBay ,速賣通,亞馬遜,淘寶的,哪個不是工廠或者1688來拿貨,然後去平臺高價賣出嗎?說到這裏估計該有人鄙視,更有人排斥了,這很正常,但是作爲一個生意人,你應該去仔細品味一下,領悟賺錢的本質。
所謂的國際大牌採購商,國外大客戶,國際大品牌,那些傳統幾十上百年的國外進口商,他們難道不是這種操作模式? 一級級賺取代理商的差價嗎?所以不要鄙視和排斥,這就是商業的本質,賺錢的本質。
只不過這些外國進口商有自己的僞裝方式,產品印上自己的絲印,用自己的包裝,掛自己的吊牌,看起來一副很高大上的樣子,搞的跟他們自己生產的一樣,然後拉回國內賣出天價,做外貿的小夥伴都知道OEM/ODM這種。
看吧,大家做生意都是幹着一樣的活,只不過規模有大小,投入有大小而已。
那我們做跨境電商的,我長貼裏面說過,其實我們基本上就是相當於國外傳統進口商的角色,他們回去還要一級級代理分發。
而我們面對的卻是終端用戶,直接銷售,省去中間費用,讓利於顧客,增利於自己。
所以這幾年跨境電商的飛速增長,很大程度上衝擊了那種傳統進口商,特別是美國。
如果投入資金一般, 那就做好一般的生意,做好產品和服務,做好推廣,賺一般的差價,自己覺得喫飽就好了。
如果投入較多,作爲跨境電商賣家,一樣能玩出高大上的感覺來。
你的產品,配上好的文案,包裝,從語言,內容,以及競爭對手差評產品的review中獲取靈感和對產品缺點的改正,抓住了用戶的心裏,那麼這件產品也就能走出更高大上的路線,賣出更高的價格,產生巨大的溢價空間。
有人說,爲什麼同樣的產品,我價格比別人低很多,還是賣不過別人,甚至出單都很少?這是因爲表面看一樣,其實內在的 產品listing文案,產品圖片,廣告技巧,推廣方式等內功是都不一樣的,你看到的只是結果。
別人真心比你付出的多,結果自然不一樣。
老外是真心懶的,有時候購物看下,圖片,看下標題,價格也接受,OK了,下單。
哪像我們中國買家,享受購物的這個過程,從產品詳情第一張圖看到最後一張,這種在跨境電商中是不存在的。
所以說這時候,你的推廣技能,你的產品曝光量,轉化率,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買家看到的,纔是最容易出單的,價格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點客戶羣體不同,比如亞馬遜prime會員就認可亞馬遜,認爲我買的就是值的,我願意付這個價格來認可這個平臺的買家購物體驗和保障,很少比價格。
國內何嘗不是這樣呢?拼夕夕和某東同款的產品還少嗎? 爲什麼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平臺下單呢? 所以說賺錢的本質就是這樣,跨境電商也是這樣,只不過不同的人賺的差價不一樣而已,玩的套路不一樣。
生意是相同的,國內也好,外貿也罷,都離不開這個本質核心。
任何人都要努力思考,弄懂這個思維與邏輯,培養自己賺錢的感覺。
一開始賺不賺錢,賺多少,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領悟了其中的門道,以後還怕沒機會,還怕賺不到錢嗎? 2021年最新amazon註冊流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039746

跨境電商是依據什麼分類的呢?

根據不同的分類維度,跨境電商平臺分類有哪些? 1、按照商品流向:出口跨境電商、進口跨境電商 2、按照交易對象與模式:B2B、B2C、C2C 最具代表性的網站有阿里 巴巴 國際站、全球速賣通、亞馬遜、eBay等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
也是很多人做跨境電商的首選對象。
3、按銷售經營模式:純平臺、自營+平臺+自營+平臺、自營。
純平臺僅提供平臺,不涉足採購和配送等。
自營+平臺企業一方面自營部分產品賺差價,另一方面作爲平臺提供方收取佣金。
自營企業則自營賺差價,往往涉足採購和配送領域。
4、按業務專業性:綜合性跨境電商、垂直型跨境電商 綜合性跨境電商的業務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其用戶流量及商家商品數量巨大,垂直型跨境電商的業務比較專業化,專注核心品類的深耕細作。
5、按照運營模式分類:第三方平臺、獨立站 第三方平臺,是通過賣家入駐亞馬遜、EBAV、wish等成熟的跨境電商平臺;門檻較低、入門簡單,同時平臺自帶流量;但劣勢也有,同質化競爭激烈、營銷方式受限、源數據受限。
獨立站,由商家自己創建屬於自己的跨境電商平臺,能夠爲商家打造私域流量、打造品牌、運營與營銷方式靈活;但劣勢是自運營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