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速賣通運營能月入過萬嗎?

最近三個月試驗了一個家居類目,當然本人最擅長中高客單價。
基本上三個月自然訪客四百到六百。
客單價是40到50美金之間。
利潤25%到30之間,因爲還有賺的運費錢。
會高一些。
今天是600多美金交易額。
因爲之前幾年做過低客單價的飾品類目,一個第五層級的店鋪,月銷4萬多美金。
那個利潤雖高但是每天破事很多。
不適合個人去做,適合廠家。
當時每天大概200到400條客戶留言諮詢或者爭議,一談有好幾十糾紛,退款。
大部分是丟件,涉及補發,物流賠付。
每天忙得暈頭轉向。
糾紛高還被老闆職責。
所以當時離職率很高。
現在估計那個店鋪已經下滑不少。
因爲上網率,糾紛率考覈越來越嚴。

做速賣通一年,業績每個月只有一萬多美金,我該轉行嗎?

這裏,我們不妨看看,他是怎麼憑實力把百萬美金的收入做虧的。
附上一份這個公司在2022年1月的財務報表。
從收入項,我們看到,這位賣家的主要收入來自亞馬遜。
其中,亞馬遜美國站收入約103.77萬美金,墨西哥站4.09萬美金,加拿大站接近1.88萬美金。
其他各個平臺爲,沃爾瑪6.51萬美金,eBay1.34萬美金,Esty1300美金。
成本方面,最大的成本來自平臺費用,高達45.10萬美金,單項支出佔收入佔比超過40%,主要是佣金、各項平臺費用。
相比之下,商品成本僅爲25.87萬美金,可見賣家的選品已經非常厲害了,做到了近80%的產品毛利。
(這裏指產品採購成本/營業收入) 廣告及促銷支出是13.00萬美金,在當前亞馬遜的廣告競爭下算是正常。

亞馬遜速賣通,兩個平臺有什麼區別?

同時亞馬遜又是目前各個平臺當中市場容量最大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認真深入得做一個平臺,亞馬是可以納入考量範圍的,因爲這裏的市場容量足夠大,速賣通真的沒有這麼大的市容,在速賣通上一年賺幾百萬上千萬的賣家粗略估計不及亞馬遜的十分之一。

外貿平臺亞馬遜和速賣通到底選哪個?

我建議做亞馬遜,下面我說說我的理論依據 這兩個平臺我都做過,亞馬遜與速賣通最大的區別在於FBA模式,這是亞馬遜獨有的,全球任何一個電商平臺都沒有亞馬遜這麼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你把貨發到亞馬遜倉庫,後面出單了亞馬遜會負責幫你配送貨物,而速賣通就不是,速賣通每一筆訂單都需要在國內包好然後找物流渠道發運,這無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也是爲什麼亞馬遜可以當成一個兼職,但是速賣通必須有一個人全職在做的原因,就是因爲亞馬遜幫你解決了發貨的問題,美國本地發貨提升了客戶體驗,同時又不需要你勞心勞力,這就是亞馬遜自建物流體系的霸主優勢(京東就模仿了這一套物流體系,創建了京東自營物流的極速遞送)同時亞馬遜又是目前各個平臺當中市場容量最大的,如果你想在跨境電商領域有很大的建樹,你去做自建站或者自建平臺,如果你想賺大錢一年上百上千萬,這些平臺當中亞馬是爲數不多可以納入考量範圍的,因爲這裏的市場容量足夠大,速賣通真的沒有這麼大的市容,在速賣通上一年賺幾百萬上千萬的賣家粗略估計不及亞馬遜的十分之一,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看一下深圳地區這個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最繁榮的地區,有幾家做速賣通,同時又有幾家做亞馬遜,還有另外一個數據,中國跨境電商上市公司當中,有幾家主營速賣通,又有幾家主營亞馬遜,它的營業收入當中有幾成來自亞馬遜又有幾成來自速賣通,瞭解這些信息你就知道,速賣通做好了是能賺錢的,但是造富的能力遠遠不及亞馬遜,這是絕對的事實。
再幫你分析一個緯度,運營難度,亞馬遜的運營難度是在速賣通之上的,這個平臺確實存在運營技巧,強調對運營節奏的把控,速賣通往往在客服方面耗費的心力比較多,完美繼承了阿里系的傳統,客服+發貨,費時費力的同時,往往讓人找不到真正應該着眼的引爆點,亞馬遜的買賣雙方交流不是實時的,是通過郵件這種形式,賣家的客服時間佔整體運行時間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我們有更多時間去研究市場,開發產品,去培養電商思維,這是電商這個行業真正的精髓 個人如何做跨境電商?4528 · 98 評論回答 個人適合做跨境電商嗎?1356 · 254 評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