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Shopee蝦皮產品崗的內推是怎樣的?
介紹 崗位 目前 Base 有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覆蓋各種崗位,包括開發、QA、PM、運營、安全等各種崗位。
崗位參考鏈接: 深圳蝦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內部推薦 投遞方式: 1. 自主投遞 深圳蝦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內部推薦 點擊鏈接,參考自己心儀的崗位投遞即可。
2. 郵箱投遞 郵件標註自己希望投遞的崗位以及base,以及你的個人簡歷。
郵件發送 [email protected] 即可,郵箱會實時更新進度。
福利 1. 薪資對標大廠,15薪保底,每年普調12-20%之間。
2.五險一金+商業保險(試用期即可使用) 3. 15 天年假(新加坡18天),14 天帶薪病假
shopee公司怎麼樣?用戶的回答
五、蝦皮利潤 Shopee單個店鋪利潤一般來說,會低一點,差不多有幾千塊錢,做shopee店鋪,一般都是做店羣模式,也就是一個人去操作多個shopee店鋪,通過店鋪數量來提高我們店鋪的利潤。
展開閱讀全文 12 個回答更多回答知乎用戶 首先推薦你關注 Shopee招聘 ,可以比較整體地瀏覽下官方信息。
· 待遇,互聯網大廠水平,有一定競爭力,更何況拋去996的苦逼,時薪和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 業務發展,東南亞市場表現如何隨便搜搜大概也知道了,起步晚但憑藉移動端+本地運營的戰略,基本上可以說拿下一半地區的No.1,今年還開闢了一個新市場。
在電商領域,把國內的遊戲、直播等這些營銷策略玩得溜溜的,社交黏性很強;除此之外還有自己的供應鏈體系、金融支付、本地生活業務,可以說整個業務框架是很穩的。
· 技術氛圍,在新加坡的話基本就是數一數二的啦,很多Tech的活動,國內的話深圳研發中心起步不久,大部分員工其實都是從大廠跳過來的,鵝廠、福報廠、美團、京東等等,水平不錯,比較扁平化也能搞搞自己的想法。
網傳蝦皮(shopee)8月規模毀約、毀offer,具體情況如何?
無障礙登錄/註冊法律求職違約 Offer Shopee網傳蝦皮(shopee)8 月規模毀約、毀 offer,具體情況如何?如題,脈脈上多人爆蝦皮毀offer [圖片]顯示全部 1,562被瀏覽 2,992,011關注問題 77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145 個回答每日人物 已認證帳號 Shopee,一家跨境電商公司,從東南亞起家,最初主打低價小商品,因此被稱爲“東南亞拼多多”,大家也常常用諧音,俏皮地稱呼它爲“蝦皮”。
疫情這兩年,線上經濟興起,蝦皮藉着這股東風迅速崛起,成爲跨境電商中的翹楚,在新加坡和深圳招聘了數千員工。
2021年,Sea市值接近2000億美元,成爲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創始人李小冬也一躍成爲新加坡首富。
相比國內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鎖HC、“重生”、“畢業”,蝦皮還保持着一家大廠的姿態——高薪、穩定漲薪,只有福利,沒有996。
應屆生裏流傳着一句話,“有蝦選蝦,無蝦選鵝,無蝦無鵝,延畢等待”。
他們把蝦皮形容爲“碼農養老公司”“互聯網人的夢中情司”“一天只幹幾小時的活,其餘時間都摸魚”。
蝦皮儼然成了內卷中的希望,是暗淡現實里程序員們僅存的幻想。
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蝦皮也開始裁員,降本增效,那些短時間裏看不到成效的創新業務和不賺錢的業務,有的裁去了15%-30%員工,有的全部裁撤。
連那些沒有裁員需求的部門,都捎帶着優化了績效排在最後的員工。
蝦皮裁員,意味着一種失落,一種幻想的破滅。
一位被裁員的年輕人認了命:“大家心態轉變了,不要去想什麼錢多事少的工作,老老實實奮鬥,老老實實打工。
” 文| 徐晴 薛永瑋 楊柳 編輯| 金匝 運營| 月彌 突如其來 柳然是在地鐵上收到小組leader信息的:“今天有個會,大家都聽一下。
”等他趕到公司時,HR也在公司大羣裏發了一個通知:5分鐘後,會有一個全體會議。
就是在這場被稱作“七分鐘全體大會”的視頻會議裏,出現了難得一見、遠在新加坡的蝦皮首席產品官David,他主要說了兩件事:第一,公司要進行業務調整;第二,很抱歉。
沒有人喫驚——這更像一場事先被張揚的裁員,從6月開始,大家都聽到了風聲,包括柳然。
上個週末,一位朋友看到了脈脈爆料,直接截圖來問他:你們公司是不是要裁員了? 但裁員確實更清晰、迅速地開始了。
午飯前,柳然所在的小組又召開了一個小會議,到會的時候,大家發現少了一個人,有人猜測,他被HR喊去談話了。
這位同事直到下午纔出現,柳然沒敢多說話,“挺尷尬的,也不知道說什麼”,他看着同事拔掉電腦插頭,歸還設備,隨便收拾了一下桌面,然後拎起包,走了出去。
“走了?”有人問。
“走了。
”同事回答,對話在此處終結。
相比柳然團隊的淡定,另一個小組的leader阿寧得知裁員時,“整個人都是懵的”。
他去年加入蝦皮,用一年時間組建起十多人的團隊,現在組裏走了一半人。
他沒有收到任何裁員的通知,對誰會走也毫不知情。
一位同事消失許久後回到工位時眼眶溼潤,阿寧只覺得驚訝,“沒想到是她,平時表現也挺不錯的”。
95后王風也在那份裁員名單上。
週一下午5點被HR叫走時,他心裏閃過一個念頭,輪到我了。
他最大的考慮是,能不能拿到應得的賠償。
但很快,HR告訴他,公司會給N+2的賠償金。
他甚至有些慶幸,“這就沒什麼好去爭論的了,公司已經給到最高了”。
▲ 被裁的蝦皮員工在脈脈上求收留。
圖 / 脈脈截圖 裁員不只發生在國內,也發生在新加坡。
新加坡蝦皮的員工秦凡發現,身邊不少同事是從國內來到新加坡的。
他們分爲兩類人,一類是單槍匹馬來異國漂泊的年輕人,渴望自由的生活;另一類是拖家帶口過來的中年人,曾在北京工作,拿不到戶口,沒辦法讓孩子在北京高考,就來新加坡拿一張通行證。
對這些人而言,這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種全新的人生。
但就是這兩類人,可能是蝦皮裁員最優先的選擇。
秦凡聽蝦皮的中高層說起過,“比起裁異國人,裁新加坡人對企業名譽的影響更大”。
秦凡的一位同事,去年帶着愛人和孩子來新加坡,還沒等拿到綠卡就遭遇裁員。
他十分焦慮,假如四個月後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他們一家就沒辦法繼續待在新加坡。
最近這段時間,他沒空難過,全部的時間都用來投簡歷。
更讓人唏噓的,是一位叫林戈的程序員,他在脈脈上吐槽,自己拿到了蝦皮的offer,和老婆一起坐上了飛往新加坡的飛機,即將開啓新生活,“狗都帶上了”。
起飛前兩天,他收到HR的熱情歡迎,起飛前幾秒,手機上發來了下週的工作安排,一切都在正常推進。
變故發生在落地之後,他接到來自蝦皮的offer取消電話。
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在林戈的脈脈主頁上,“shopee員工”的帶V認證還沒有取消。
一部分被蝦皮裁掉的人,是互聯網行業裏優秀的人才,是蝦皮曾經花費巨資掐下來的“尖兒”。
95后王風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的經歷,幾乎是同齡人的頂端:國內名校本科畢業,出國讀名校的碩士,拿到了海外一家大公司的offer,工作一年之後想要回國。
在社交媒體上,他知道了蝦皮這家“最不卷的公司”。
在國內大廠降本增效、鎖HC的時刻,只有蝦皮看起來還保持着一家大廠的姿態:高薪——從阿里、字節跳過去的中高層,年薪可以高達100-200萬,可能還有母公司Sea的股票;漲薪——跳槽過去的人,薪水基本可以漲30%-50%;各項福利——無門檻的15天年假,節日裏的大禮包,比如這個中秋節,公司發了月餅和牀上用品禮盒,十分精緻,包裝上寫着“皮一下”;還有永遠堆滿了零食的茶水間,擺的是巧樂茲、奈雪的新品,上午、下午分別供應一次,每週不重樣。
最重要的是沒有996。
大家早10晚7,不用打卡,沒有大小周,週末也不加班。
應屆生裏流傳着一句話:“有蝦選蝦,無蝦選鵝,無蝦無鵝,延畢等待。
”他們把蝦皮形容爲“碼農養老公司”“互聯網人的夢中情司”“一天只幹幾小時的活,其餘時間都摸魚”。
蝦皮儼然成了內卷中的希望,是暗淡現實里程序員們僅存的幻想。
王風的朋友散佈在國內各個大廠,每次約出來一起喫飯,或是微信聊天,最常聽到的詞彙是“寒冬”“不咋樣”“一年不如一年”,有朋友更加悲觀,總覺得自己會被裁掉,讓大家給他出主意。
但提起蝦皮,大家都像把它看作白月光,“聽說過,前景很好”。
慎重考慮之後,今年年初,王風入職蝦皮了。
“一方面蝦皮是外企,另一方面,國內的環境大家都明白,互聯網增長到頂了,不可能像之前那樣野蠻增長,剩下的要麼出海,要麼做精細化運營。
”蝦皮是他理想的選擇,也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進入公司之後,他沒有失望,直到今年4、5月,老員工還在漲薪,校招來的新人都像他一樣,以985、211居多,清北的畢業生也不罕見。
雖然也加班,但相比其他大廠,他覺得錢多事少,完全可以忍受。
朋友聽說他入職,都來開玩笑:“你趕緊在蝦皮坐上領導的位置,以後把我也招進去。
” 但這樣的“好日子”,他只過了短短8個月。
▲圖 / 視覺中國 從不捲到卷 秦凡的一位同事,也是蝦皮初創時期的老員工,他記得蝦皮更早的“好日子”。
6年前的蝦皮,就是一家創業公司,小而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兼具理想主義的氣息。
當時他周圍的同事大多畢業於新加坡的大學,但也有普通本科畢業、或是專科畢業的學生。
大家年紀都很輕,白天因爲一些創意爭得面紅耳赤,晚上還能摟着脖子去喝酒。
這種公司氣質,和創始人關聯很大。
Shopee的母公司,是有着“東南亞互聯網巨頭”之稱的Sea冬海集團,旗下有三部分業務,電商平臺Shopee、遊戲平臺Garena、數字金融SeaMoney。
而冬海集團的創始人李小冬,是個出生於天津的華人,曾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工作四年後出國,在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學位——做跨境電商,這些經歷是優勢,也註定了蝦皮濃濃的融合味兒。
這也是一位抓住了時代機遇的75後。
2009年,李小冬在新加坡創辦遊戲公司,主做網絡遊戲發行,一年後拿下了《英雄聯盟》的代理權,躍升爲東南亞最大的線上遊戲代理商。
後來他做電商蝦皮,也是站在遊戲帝國的肩膀上。
2015年,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電商平臺tokopedia、阿里控股的跨境電商Lazada已經經歷過幾輪戰爭,佔據了大片市場,李小冬挖來了Lazada前高管馮陟旻,讓他出任蝦皮CEO,用互聯網裏最常見、也最有效的三板斧——燒錢、補貼、投流量,開闢了蝦皮自己的道路。
馮陟旻過往的工作經歷,讓蝦皮在成長初期繞開許多彎路。
蝦皮從東南亞的下沉市場突圍,通過低價的小商品撬開市場,也跳過了電商網站階段,直奔移動端,把App業務作爲起點。
在模式上,蝦皮也走上一條與淘寶大致相似的路徑,主打C2C模式,交易費抽成、給商家提供廣告和增值服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高光時刻來得很快。
2019年,蝦皮的GMV反超Lazada,成爲東南亞下載量第一的購物應用軟件。
一年後,蝦皮的月平均訪問量達到Lazada的四倍。
再之後,Sea市值接近2000億美元,一度成爲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李小冬也一躍成爲新加坡首富。
但也就是在高光時刻前後,公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首先是瘋狂湧入的新員工。
王風記得,今年年初自己入職時,工號排在了5000多位,到離職前,組裏最新來的員工工號是9000多位。
他跟同事估計,除去已經離職的員工,目前深圳辦公室還有大約6000餘人,主要是產研團隊和運營團隊。
新加坡的人也越來越多,數量接近4000人。
秦凡工作的團隊,前年只有50 個人,去年是 100 個人,今年年初是300個。
領導開會時表示,今年年底計劃招夠600人,不少老同事被拆分到不同的組裏擔任組長或經理。
人多了,辦公室就不夠用。
蝦皮深圳總部所在的達實大廈有45層,大多樓層都是蝦皮的。
這裏承載了上千位員工,會議室經常是訂滿的狀態。
柳然每次去會議室開會,都會盯着門外的顯示屏看半天,上面有很明顯的HOME鍵,這是蘋果標誌性的虛擬鍵,“看見這個屏幕就感覺公司特別有錢”。
蝦皮在新加坡的辦公室,最初是一棟大樓的幾層,秦凡跟同事上下樓就能見到。
後來,人變多了,公司在距離辦公室一站地鐵的地方又租了新的辦公室。
最近還有了“hot desking”活動——入職的新人太多了,工位不夠用,公司通知大家可以在家辦公,有需要再去預約辦公室。
人員的擴張,和蝦皮的擴張之路綁定在一起,也註定了蝦皮高昂的投入。
去年下半年,蝦皮的站點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8個站點,擴張到16個,遍及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
老員工們想象不到的業務和部門也多了起來,比如蝦皮要做外賣,成立了一個FOOD部門。
蝦皮還先後從字節挖來了CTO黃易成,從順豐速運挖來了技術總監葉紹志。
這兩位高管都在深圳辦公,空降過來之後都開始大面積招人。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收縮的時候,蝦皮仍在一擲千金,豪氣挖人,福利待遇直逼國內頭部大廠,甚至獲得“脈脈2021職得去年度最佳僱主”的稱號。
瀰漫在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名校情結”也漸漸滲入蝦皮。
秦凡發現,那段時間身邊新來的同事,不是名校畢業生,就是從阿里、騰訊這些頭部大廠跳槽過來的,越來越多的老員工開始抱怨“薪資倒掛”。
與此同時,公司的氛圍也悄然改變,全面向字節跳動和阿里看齊,考覈績效的東西越來越多,一年5次績效打分,各個團隊要搞月報、雙週報、360環評。
秦凡能感覺到,大家似乎捲起來了,節奏快起來了。
他的同事給上級彙報方案,需要用三個月時間完成的工作量,被領導直接了當的需求堵了回來:“一個月要上線,你能行嗎?不行我就換人。
”他開始調試自己,去適應新的節奏,每天工作到晚上8點多,在公司附近喫個飯再回家。
事情多起來的時候,再回公司幹到夜裏11點。
▲圖 / 視覺中國 擴張之後 更大的變化發生在今年。
4月,蝦皮先裁了一波HR,兩個月後又宣佈了正式裁員計劃,裁撤東南亞的Food和Pay團隊,裁撤蝦皮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團隊,以及裁撤支持西班牙的跨境團隊,但這一次只涉及海外市場,還沒有波及深圳總部的員工。
到了7、8月,高管開始盤點哪些業務線非核心、哪些業務線能賺錢,一層一層往下細化,具體到每個組,據此決定將一項業務裁減到百分之多少,再拉員工的績效排名裁一波人。
秦凡瞭解到,有一個負責冷門項目的團隊,此前並沒有大規模擴張,所以人員比較恆定,一開始不在裁員計劃內。
但領導說:“你們團隊不需要裁員,不過要是有績效不太好的,可以捎上一起裁了。
”這直接導致,“每天至少有一半的同學心裏都是慌慌的”。
人和站點在擴張,但蝦皮的業務下滑和現金流減少,都已經真實地發生了。
今年以來,蝦皮母公司Sea的重要現金支撐——遊戲業務營收明顯下滑。
根據研究公司 Sensor Tower 的數據,生存射擊遊戲Free Fire,一直是Sea最賺錢的遊戲,4年收入超過40億美元。
但就在今年2月,這個遊戲被印度政府禁止,Sea的股價下跌,市值蒸發了約160億美元,間接影響了電商業務蝦皮。
而電商這一端,極速的擴張,並不一定是好事。
秦凡也會覺得,蝦皮的有些戰略決策顯得魯莽了些。
他對於公司進駐歐洲老牌發達國家市場表示了不解:“他們的消費選擇是更看重質量,而不是看重價格,在法國,就算你是窮人,吃麪包的時候,腿上也得墊着餐布。
”今年年初,蝦皮連續關閉了法國站和西班牙站,對員工們的士氣有很大影響,秦凡跟同事們聊天,大家提起這件事,都會覺得有些失落。
除此之外,秦凡覺得,公司對自己的定位似乎並不清晰,大家以爲的蝦皮是全球拼多多,走下沉路線;公司以爲的蝦皮是東南亞京東,以後要賣高端產品。
去年,蝦皮開始整頓平臺,打擊一些非誠信經營的商家,比如非本土賣家假裝本土賣家,以及店羣模式(一個公司/一個IP地址,開了多個店),試圖重建品牌。
但這也導致了大規模閉店潮,大批商家就此逃離。
在東南亞站點開了兩年店的王小美,去年最巔峯時,手上也有上百家本土店,遍及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地,打的是海外店的名義,其實也是從中國發貨。
去年下半年,她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店鋪一家接一家關掉,最後印尼的店鋪全部被關,銷售額壓在裏面取不出來。
她有朋友覺得經不起折騰,離開蝦皮,開始做起別的生意。
對王小美和蝦皮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重視品牌,打擊商家,失去核心競爭力;不重視品牌,商家被用戶投訴,失去信譽,陷入惡性循環。
爲了拯救口碑,蝦皮品牌化的步子一直沒有停下,拿出不少優惠券、廣告金獎勵砸向品牌商家,但收效寥寥。
今年初,蝦皮還在東南亞市場上調了佣金費、支付費和包郵費率等交易費用,但一些商家逃離,轉向新秀TikTok,有了新的對手,蝦皮還有新的仗要打。
2022年第二季度,Sea營收29億美元,同比增長29.0%,但淨虧損達到9.3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超出一倍多。
資本市場上,距離2021年10月373美元/股的頂點,Sea的股價跌幅超過了80%。
9月15日,李小冬在致員工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提到了管理層降薪:“領導團隊已決定,在公司實現自給自足之前,我們不會接受任何現金酬勞。
”連各項標準都被降到了最低:商務旅行只能買經濟艙,餐費一天30美元,酒店住宿費每晚150美元以內,通行用車從高檔車改爲最便宜的本地預約車和出租車。
而未來一年,Sea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現金流爲正。
” 蝦皮和它的員工們還會面臨更多困難。
目睹同事離開後,柳然陷入迷茫,去年加入蝦皮時,辦公室裏還有一些空位,但今年,新人填充滿後就又離開,位子重新空了出來。
看着那些空掉的位子,柳然總忍不住想:“下一次不會是我吧?” 曾經對蝦皮電商抱有極大期望的王小美,本來是一個年入20萬的互聯網程序員,去年辭職專門做蝦皮。
經歷一系列的震盪之後,她準備重新找一份程序員的工作,就在這次裁員消息爆出的那個早上,她打開了面試題,準備刷題。
被裁掉的王風把他的失落收了起來。
他說,自己已經跟被裁掉的同事、還沒有被裁掉的同事達成了一個共識:停止幻想。
他的語氣裏全是自嘲:“大家現在心態轉變了,不要去想什麼錢多事少的工作,老老實實奮鬥,老老實實打工。
” ▲圖 / 小紅書截圖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爲化名) 參考資料: 1.全天候科技 拆解Sea:“東南亞小騰訊”是如何煉成的?2.讀懂財經 Sea墜落,”時光機“故事的另一面 3.界面新聞 跨境電商巨頭Shopee大規模毀約:剛落地新加坡,被告知offer沒了 4.跨境電商藍海億觀網 Shopee退,Lazada進 5.品玩 衰落幕後:一家最像中國大廠的東南亞巨頭的全球化亂局 6.聯合早報 從負債租房留學生,到新加坡首富,李小東到底經歷了什麼? 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2022-09-21 12:18 ・北京
如何看待「蝦皮中國」於2022年9月19日大裁員?
無障礙登錄/註冊互聯網裁員 Shopee shopee運營蝦皮shopee如何看待「蝦皮中國」於2022年9月19日大裁員?昨日,蝦皮在中國區開始大裁員。
這家管理粗放、曾經瘋狂擴招的互聯網公司,在裁員上依舊甩出了種種「神操作」。
今天,東南亞電商巨頭蝦皮(Shopee),再…顯示全部 轉載自科技每日推送 9月19日,有消息曝出,有“東南亞小淘寶”之稱的跨境電商平臺Shopee(下稱蝦皮)正在進行大幅度裁員。
據網友爆料,裁員比例根據部門而定,基本上是30%-60%不等,甚至有的部門裁員比例高達90%,幾乎算是整個部門都消失了。
然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傳聞表示,上週五蝦皮給保安開會,主要目的是爲了防止下週裁員行動開始,有人會情緒不穩定跳樓 。
就在今天上午,蝦皮的大羣全體禁言,隨即召開了7分鐘的大會,宣佈行動正式開始。
據網友稱,此次裁員的初步方案是n+2,從這個方面還算是仁至義盡。
不過據瞭解,今天得到通知的員工要馬上走,馬上交電腦,今天馬上離職,沒有絲毫喘息,稍顯不近人情。
如此看來,互聯網行業的寒風,已經吹到了在國外的企業。
但蝦皮這一波的裁員,其實早有預兆。
01不止裁員,還毀offer 早在八月底,蝦皮就在脈脈爆過一次。
一名應屆中國博士生林戈(化名),在拿到蝦皮的offer之後,攜妻帶狗搬來新加坡。
結果一下飛機,就接到了offer被取消的電話。
隨即,消息迅速在全網傳開,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蝦皮毀約這件事並不是單例。
帖子下方,還有不少人表示自己也有相似的遭遇,都是上兩週發了 offer,工作辭了、房子退了。
結果HR 突然非常抱歉地告知,由於公司臨時調整,他們的崗位被取消了。
實際上,從 6 月開始,蝦皮就已經召開了國際會議,向各國員工宣佈了裁員計劃。
與此同時,多個國家的站點都陸續傳出了關閉或裁員的消息。
蝦皮在西班牙、印度和法國的站點因盈利不佳被關閉。
此外,印尼、越南及泰國的團隊均受到裁員影響。
只是當時的裁員,還只是涉及邊緣市場的業務收縮。
這一次,寒氣明顯已經吹到了蝦皮的本部。
02騰訊持股,阿里高管 對於不少從事跨境電商的從業者來說,蝦皮的名號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甚至一度有“東南亞小淘寶 ”之稱。
靠着補貼、低價的策略,蝦皮在東南亞一路狂奔,甚至壓着阿里的Lazada猛打,最終登頂成爲東南亞第一電商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蝦皮雖然誕生於新加坡,但身上卻帶着濃厚的中國色彩。
其創始人李小冬出生於天津,畢業於上海交大,後來加入了新加坡國籍。
蝦皮母公司Sea的背後,還站着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因爲騰訊的扶持,Sea得以飛快成爲東南亞名列前茅的互聯網公司。
不止是資本方面有國內大廠的影子,在蝦皮的高管團隊中,也有不少出自於阿里等中國企業 。
比如Shopee的CEO馮陟旻,他曾經擔任過阿里旗下跨境電商平臺Lazada的東南亞地區總經理兼首席採購官。
然而遠不止於此,2021年,蝦皮在瘋狂招兵買馬的過程中,向中國互聯網大廠的資深研發拋出橄欖枝,以高價挖來不少阿里的人才。
據媒體報道稱,阿里 P7 級別的技術人才在國內正常年薪浮動是在 60 萬至 150 萬之間,但在 Shopee 卻能拿到年薪 220 萬的 offer。
而問題也出在這裏,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高管和員工空降之後,給蝦皮的新加坡員工們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簡單來說就是,捲起來了。
加班、績效和OKR考覈被帶進了蝦皮,新加坡技術團隊每個季度都要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反覆與中國技術團隊確認對齊 OKR 。
而這套中國互聯網大廠的模式,明顯在新加坡遭遇了水土不服 。
離職率開始上升,愈演愈烈的內鬥和人事拉扯,也讓蝦皮面對環境變化、業務增長停滯等問題時難以及時作出準確的調整和反應。
而惡果,終於還是體現到了數據上。
03虧損擴大,業務收縮 彼時在東南亞及中國臺灣市場混得風生水起的蝦皮,最終也還是難逃頭破血流的命運。
8月16日,Shopee母公司Sea( http:// SE.US )公佈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Shopee第二季度整體調整後EBITDA虧損6.481億美元,而2021年第二季度虧損5.798億美元。
近一年來,在資本市場上,蝦皮的母公司Sea也遭遇了股價暴跌。
距離2021年10月,373美元/股的頂點,Sea的股價跌幅已超過80%。
此外,自2022年以來,蝦皮接連關閉法國、印度、西班牙站點,法國站運營僅4個月,印度站和西班牙站運營僅6個月。
蝦皮耗費極大精力建立起來的國際站點最終還是打了水漂。
如今虧損擴大,業務收縮,燒錢運營是已經失效了。
在2021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收緊業務的同時,蝦皮卻仍在一擲千金向互聯網大廠招兵買馬。
彼時的蝦皮忽略了一個事實,國內外互聯網環境有很大不同,國內基礎發展快,需要快速搶佔市場。
但蝦皮所在的海外市場,並未建立起紮實的基礎,需要更具有開創性的打法,一味追捧中國互聯網大廠的管理模式只會自食其果。
在野蠻生長的時期過後,本該穩紮穩打的蝦皮卻開始了不斷地內耗。
而如今的裁員,也成了可以預見到的局面。
2022-09-20 14:48 ・江蘇 贊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