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貿工作能掙多少錢?

謝謝邀請。
外貿本質就是做生意。
做生意,有可能賺到上百萬千萬過億...也有可能虧得血本無歸。
所以選擇做外貿,就是選擇一個不錯的賽道。
尤其是當下我們出口整體還比較不錯,所以可以乘着東風,一路向前。
剛開始做外貿就是找個工作,踏踏實實的積累,從接樣品單開始,慢慢到做起來,需要一個挺長的過程。
所以耐心點。
目前大城市底薪4-6k,加提成;小地方2-5k看情況。
正常入行兩年,月入過萬甚至更多應該是可以的。
然後入行五年,一部分做了管理,一部分人創業去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改行了 加油!

外貿業務員賺錢嗎?-阿嬌的回答

方式,獎金制的考覈方式更加的多維度,例如業績考覈只佔30%的權重,70%的考覈包括客戶培訓,產品調研,競品分析,市場推廣等,大公司的平臺比較大,分工比較細,對業務員技能要求的深度大於廣度. 本人瞭解採用獎金制的公司一般底薪都在8000k以上,然後加上獎金,綜合起來一般業務員年薪10-15萬,15-20萬,再往上就是經理20-30萬的,大幾十萬的也有. 首先,海外市場總監一定是非常牛逼的,對海外市場有很深的見解,然後就是一整套完善的考覈評估機制,考覈一般分爲季度考覈和年度考覈包括半年度考覈和年終考覈,考覈可以分成a,b,c和d四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獎金係數,例如a對應1,b對應0.8,c對應0.6,d就是不及格,獎金爲0,如果業務員4個季度的考覈結果分別是bbad,年度考覈bb,那麼獎金就是0.8*4+1=4.2個月的基本工資. 3.底薪+補貼 業務員需要海外常駐或者經常出差採用的一種方式,很多公司在海外都有辦事處或者分公司,除了本地招的當地員工,還有很多國內外派的員工,這些員工的薪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底薪從7k到15k的都見過,補貼包括外派補貼和當地喫飯住宿的補貼,一些知名公司

本人應屆生大專還沒畢業現在在一家公司上班做外貿跟單員底薪四千加提成提成按櫃子算一個櫃子五十塊正常嗎?

本人深耕外貿十餘年,目前經營一家公司,一家工廠,自營出口,阿里巴巴外貿圈名人堂名人,多外貿、職場平臺特邀專欄作家。
對於外貿這個圈子,還是有深刻認知的。
▓跟單崗位 大多數公司的跟單崗位是沒有提成的,極少數公司會爲這個崗位配備提成制度。
很多公司甚至連外貿跟單崗位都不設,所有工作都是外貿業務員來完成。
▓跟單員普遍不太賺錢,外貿業務員普遍賺的更多 大多數公司的跟單員賺不到太多錢。
說賺不到太多是相比外貿業務員的收入,差距很大,而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底薪高低。
我見過的跟單待遇,大多是底薪制,從 3500~8000 塊/月不等。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便一個月一萬塊,一年也就 12 萬,這樣的收入對於外貿業務員的收入而言,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因爲做外貿業務員,只要能力突出,一年賺個幾十萬、上百萬的也大有人在。
而大多數跟單,一年的收入也就十萬八萬頂天了。
當然,不排除在一些大公司做跟單的也很賺錢,比如公司的確爲這個崗位設定了提成制度。
還有很多跟單賺的並不是提成,而是“灰色收入”。
比如一些公司並不會單獨設立採購崗位,而是由跟單崗位全權負責接單後的所有事情,這就涉及到聯繫工廠,而跟單久了大多有一定決策權,“灰色收入”就來了。
當然,這可能只是一方面。
在實際工作中,接觸的業務範圍越大,能接觸到的“灰色地帶”就越多。
再比如在一些大公司,不需要員工去開發新客戶,老客戶、大客戶一大把,絕大多數客戶正常返單,直接分配給員工去處理,無論管這個崗位叫做外貿業務員還是跟單,只要客戶返單出貨了,都有提成。
但這樣的工作只能是“碰”,卻無法求。
且我個人並不建議找這樣的工作,因爲這樣的工作會限制你的能力發展,一旦脫離了這個工作環境,就變成小白了。
所以如果想多賺錢,可以應聘外貿業務員,這個崗位配備有提成制度,或基於利潤,或基於合同額,按比例提成(建議選擇按照合同額計算提成的工作,更加簡單、透明化)。
只要訂單接的多,出貨多,提成自然也就越多。
且這個崗位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對於個人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對於以後個人自主創業所需技能與資源的積澱也是非常有幫助。
“外貿跟單,能賺到大錢嗎?”:今天給你聊透 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k2Mjc4MQ==&mid=2247561130&idx=1&sn=31f8b38e18c5afcb256c5950bc2b7124&chksm=e8cc7918dfbbf00e3bd23a63e130dff0aa2560dca08f250c2f516468cf2878788d083553fd85&token=1256119243&lang=zh_CN#rd ▓提成標準 提成比例在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也不一樣,像 0.1%,0.3%,1%,3% 的都有,並沒有針對於產品、行業的特定提成標準。
既然沒有標準,自然無所謂正不正常,只不過是不同公司的不同內部制度罷了。
▓提成高低 關於“提成多還是少”,也並無特定標準,唯一的標準 就是“你內心的標準”。
當你參加面試時,大可根據面試官給出的提成比例,假設目標業績,算一下自己能賺多少,比如公司給外貿業務員設定的提成是基於合同額的 0.3%、3% 來計算,那麼你就可以算一下,假如你出了 1000 萬業績,能拿到多少提成。
1000 萬* 0.3% = 3 萬元 1000 萬* 3% = 30 萬元 這樣的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你可以據此比對內心的自我預期(自己的標準),來決定是否選擇這份工作。
▓建議 對於新人而言,學到東西,比多賺薪資更加重要,只有能力提高了,以後纔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初入職場時,不要過分糾結薪資待遇的高低,差不多就成,你的首要目標就是學東西。
如果學不到東西,自身又能力匱乏,給你再高的薪資待遇,你拿不到單,做不出業績,也是白搭,最後還是要走人。
千萬不要在初入職場,沒能力、沒成績的時候,卻自認爲是個人才,畢竟名牌大學畢業,高學歷,於是就同公司“獅子大開口”。
就當下而言,你對於公司就是個啥也不懂的新人,學校教的那點兒東西在實際業務操作中的幫助恐怕小之又小。
當公司看不到你的價值,也看不到你能做多少業績的時候,哪怕一個月給你 2000 塊錢都擔心是白扔的。
所以建議初入職場的外貿新人,無論是做外貿跟單,還是做外貿業務員,一定要着眼於“我在哪家公司能學到更多東西,哪家資源支持更多”,而不是“我在哪家公司賺的更多”。
對於有多年工作經驗(有能力的)的外貿人而言,自然就看“哪家資源支持更多、賺的更多”了。
以上內容全部來自微信公衆號Mike外貿說 Mike外貿說11 次諮詢4.613168 次贊同 去諮詢

做外貿,選擇做哪種產品比較好?

日用品行業是日常剛需,客戶維護的好,續單率高;相比電子產品行業,開發難度會大點,同行也多,開發和跟單週期相對來講都更長、不過利潤會比日用品行業的好。
所以,擇優選擇。
不過做外貿,不能只看產品,也要看外貿工廠管理層對這一塊的規劃。
很多外貿工廠的老闆,其實自身並不怎麼懂得做外貿,尤其是一直做內貿市場的,看着別人出口貿易賺的盆滿鉢滿,也想去分一杯羹,但在他們的概念裏面,招了外貿業務員,就等於開拓海外市場就穩了,給你開工資的第二天,就開始問你進展,有客戶沒………什麼推廣費用,在他看來,買了這些軟件我還要你幹嘛?我招你外貿業務幹嘛? 還有就是傳統外貿公司,就是之前一直做展會,因爲疫情沒法展會開發了,出國拜訪,這一類老闆,通常格局很大,但脾氣臭在堅持傳統方式開發:比如展會名片,比如海關數據,這類現成,且是百分百進口商的目標用戶羣,給你去開發,給你去撬,只要能打開市場,預算給你; 比如b2b平臺,國際出名,同行都在裏面擠破頭的,如阿里國際站、中國製造、環球資源這類的,但是這類平臺,稍微行業內久一點的老外貿員都知道,客戶質量一年不如一年,僧多粥少,同行競爭,一點價格優勢都沒有,還把客戶養的賊精賊精,批量詢盤,水的很,而且,你能有多少流量,多少訂單,得取決於平臺有多少流量,而平臺能給你的流量,除了入會費,另外你還得p4p燒錢去……總之,今年很多做B2B平臺的小老闆們,都表示投進去的錢還沒收回來。
說的有點散亂,其中心思想就是,先看公司,再看資源,最後看產品,畢竟你也是小白,產品賣不賣的出去,主要還是去學外貿業務員的這波套路。
emm,入職後,可以問問同事,探探底,一般新人進來,會安排老業務帶你一段時間,再讓你自己去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