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迪集團

ALDI奧樂齊的目標是成爲消費者社區內的便捷購物地,助力多元化的高品質生活方式。
ALDI奧樂齊通過全球超過10,000家門店的零售網絡爲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消費者們可以在奧樂齊中國所有試點店和線上商城找到ALDI奧樂齊“親選爲你”的中外美酒、休閒零食、各式飲料、生鮮蔬菜、即食食品、即烹食品以及個人和寵物護理等系列。
這些商品均來自全球進口和本土精選:從澳大利亞原裝空運進口的牛奶和牛排;德國進口啤酒和多種口味的冰淇淋等。
隨着線下店開業,ALDI微信小程序商城也正式上線,提供店鋪周圍三公里快速配送服務,僅覆蓋長三角地區。
奧樂齊已與線上商業平臺“餓了麼”展開合作,爲更多上海消費者提供便捷配送服務。

奧樂齊超市

入駐中國 奧樂齊於2017年中首次亮相中國市場,通過天貓旗艦店爲中國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的進口產品。
奧樂齊此次以電商形式進入中國,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線上平臺的方式步入全新的市場,將初步推出早餐專區、零食專區、酒類專區、有機專區、作料專區五大商品分類。
其後在2018年初,又在天貓開設一家國內旗艦店。
擁有40萬粉絲。
2019年6月7日,ALDI在上海新開出的兩家門店,分別位於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和閔行區古美街道。
新開張的線下店設置了休閒零食、生鮮食品、即食食品、即烹食品、日用品等15個商品類別,一共有1300個SKU(單個商品)

如何看待德國廉價超市aldi來華,定位輕奢,目標客戶爲中國成功人士?

6.14補充 ALDI的定位在國外是相當明確的,就是“窮人的商店”:der Laden der Armen。
看到沒有,是商店Laden,連超市都不算。
非要和國內做對比的話,類似於大規模連鎖的村頭小店。
評論區有幾個槓的人,非要在那喊我在國外覺得ALDI東西很好啊,沒覺得檔次低啊。
我建議你們看看佔評論區大多數的看法。
還有的評論,真是玻璃心得不行,不能被人說檔次低,不能被人說窮。
經常去ALDI消費的是哪些人,在歐美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會不知道?我敢說,你進ALDI,幾乎不可能看到一個穿西裝的白領。
知乎比較多留學生,很多留學生,特別是留學德國的,很多都比較窮,所以經常光顧ALDI,也沒什麼丟臉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工作了還經常去ALDI消費,我只能理解爲他苦日子過慣了。
回到中國ALDI的定位問題,其本質上德國老闆對中國的無知,同時綁架國人對德國品牌的認知。
原回答我已經說了ALDI來中國的一些事情。
2012年的時候,ALDI整個決策層對於中國市場還是十分無知。
其實那時候,ALDI內部對於是不是來中國拓展還不統一,反對的意見並不是說擔心生意不好,而是覺得中國消費能力太弱,ALDI過去沒人買。
我那時候和他們聊的時候,簡直一臉黑人問號,我那時候就和他們說了,ALDI在中國最應該關心的是怎麼樣保持良好的供應鏈優勢,不用擔心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不會比歐洲大城市差。
他們找的那個老留德華,表格做得還可以,市場調研卻一塌糊塗。
彼時ALDI一旦來中國,面臨的是大潤發爲代表的大型超市,全家羅森爲主的24小時便利店,還有什麼華聯聯華農工商等體量差不多的社區超市,傳統的行業競爭已經比德國高出幾個量級,同時還有淘寶這種電商的不同維度打擊。
我勸他多研究研究,特別是電商,中國的電商將對消費品領域是顛覆性的(我記得那時候京東還很小,倒是還有另外一家類似的電商,是在上海的,叫什麼,一號店?當時做得還是挺不錯的,是原亞馬遜高管回來搞的,可惜創始人胸無大志,幾億就套現賣給沃爾瑪,不然現在可能不是盒馬生鮮是一號店生鮮了,畢竟盒馬的很多模式,產品結構等,甚至包括供應鏈都是仿1號店。
)結果他對ALDI來中國發展信心滿滿,還對電商不屑一顧,原因竟然只是在德國ALDI就不怕電商,ALDI在德國大殺四方,來中國肯定也行,中國本土的一定不行。


事實證明,在國外行的,未必在中國行得通。
瑪莎百貨這種在中國逆潮流的百貨公司,不就灰溜溜的關門了。
瑪莎百貨還有個傳聞,供應鏈直接對接英國,然後在上海淮海路上賣英國碼的女士內衣,進去一看,乖乖,全是C罩杯以上的。
到2016年,ALDI終於算是承認自己不懂中國市場,但是進是一定要進的,畢竟ALDI開店標準是每20-30萬人一家店,中國這種人口多的國家,簡直就是ALDI這種超市的商業天堂。
於是他們想的辦法是直接讓ALDI澳洲子公司來負責,因爲子公司裏澳洲離中國最近,ORZ。
先在天貓開了網店,打着德國輕奢超市的口號,在那賣澳洲貨,後來看到德國knoppers在中國實在賣得太好,也開始在中國賣knoppers,售價是德國的三倍還不止。
疫情前,ALDI迫不及待開始在上海開實體店,說實話,我是不怎麼看好ALDI的。
我去看了一下ALDI上海的店,挺失望的。
ALDI厲害的是自有品牌及其背後的強大供應鏈管理,可惜在上海店完全沒看到,完全沒有發揮自身特點。
很多人都不瞭解ALDI的供應鏈體系到底是什麼樣的。
ALDI的供應鏈其實是外包的,據我所知,在德國是外包給了4家供應鏈諮詢公司。
換句話來說,ALDI並不會和一家家產品生產廠家進行談判對接,這些工作都是由諮詢公司去做的,ALDI只和這四家公司對接。
而在中國,並不存在這種公司。
業態的多樣化,也使得ALDI供應鏈本土化過程中並沒有多少優勢,甚至因爲進來太晚,處於劣勢。
還有就是,ALDI還是一如既往輕視電商,說實話,這點就足夠在中國水土不服了。
我的看法是,在中國的大城市,實體連鎖店可能只有大潤發山姆這種大型超市+24小時便利店會比較合適。
不要說新來的了,現有的社區超市可能都沒有多少生存空間。
社區超市的大部分功能都被電商取代了。
========================================== 說實話,aldi定位輕奢,讓我感覺這世界真魔幻。
我在德國的時候,只有一次,純屬好奇進去購物。
其他時候,真的從來不去的。
這家超市在德國的定位是廉價超市,去購買的人,明顯檔次是較低的。
我那時候比較去的多的是rewe,real這種。
aldi早在2012年就想進中國市場,彼時找了一個德國華人來中國,做市場調研等前期工作。
這位德國華人是不能說年代留德的大學生,後來就留在那,他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年代,認爲這家外資企業去上海,上海政府應該要搶着送他幾百畝地。
我還替他引薦過上海幾個副區長。
其中,某區副區長在德國考察的時候順便去了這家超市,結果看着百來平的門面,裏面廉價到不行的東西,話都沒說幾句…… 這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後來2016年,aldi重啓了進軍中國的計劃,不過這次把整個業務都讓aldi澳州分公司來負責,先從開網店開始,一步步開始的,還算腳踏實地。
不過當年這個輕奢口號,讓我噁心的不行。
有點像白人土鱉到中國來搖身一變自稱具有貴族血統。
當然,我並不是說aldi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一無是處。
aldi最厲害的是供應鏈管理和自有品牌率。
我記得其自有品牌率能夠達到75%。
也就是說你進aldi,放眼望去基本上全是aldi牌廁紙,aldi牌堅果等。
自有品牌率越高,代表着這家超市越強的供應鏈管理和越高的毛利率。
國內大潤發好像也只有10幾% 所以,aldi家族號稱是歐洲首富,至於aldi分成南北兩家我就不說了。
總之,aldi的東西你別指望品質多好,東西多好喫,他出名的是便宜。
絕對滿足不了你對輕奢的預期。

奧樂齊超市

奧樂齊(ALDI)創立於1913年,是德國最大的連鎖超市。
2017 年,奧樂齊正式進入中國,“奧樂齊”被確定爲“ALDI”的正式中文名稱。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佈,ALDI名列第89位。
2018年5月份,《BrandZ:2018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公佈,ALDI名列第93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奧樂齊排名第424。
2019年,借電商平臺進入中國市場兩年後,德國最大連鎖超市ALDI(奧樂齊)開出了線下實體店隨着線下店開業,ALDI微信小程序商城也正式上線,提供店鋪周圍三公里快速配送服務。
入駐中國 奧樂齊於2017年中首次亮相中國市場,通過天貓旗艦店爲中國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的進口產品。
奧樂齊此次以電商形式進入中國,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線上平臺的方式步入全新的市場,將初步推出早餐專區、零食專區、酒類專區、有機專區、作料專區五大商品分類。
其後在2018年初,又在天貓開設一家國內旗艦店。
擁有40萬粉絲。
2019年6月7日,ALDI在上海新開出的兩家門店,分別位於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和閔行區古美街道。
新開張的線下店設置了休閒零食、生鮮食品、即食食品、即烹食品、日用品等15個商品類別,一共有1300個SKU(單個商品)ALDI上海的門店商品中,約七成是ALDI的自有品牌,大衆品牌只佔三成。
爲了貼近中國市場,在ALDI的自有品牌中,有不少是由中國本土供應商供貨,商品陳列方面,ALDI也有意突出自有品牌,把它們放在最顯眼位置,大多數的大衆品牌則被擺放在貨架的最底層。
在收銀區,ALDI採用類似街邊便利店的形式,售賣包子、香腸等即食產品 隨着線下店開業,ALDI微信小程序商城也正式上線,提供店鋪周圍三公里快速配送服務,僅覆蓋長三角地區。
ALDI方面表示,公司持謹慎態度,專心經營這兩家門店ALDI奧樂齊於2019年10月13日在上海新開兩家試點店,選址普陀區和寶山區,同時徐匯店也在10月開幕。
新開的三家試點店將繼續秉承ALDI奧樂齊的承諾,持續爲中國消費者帶來物超所值的高品質商品和優質的服務,助力ALDI奧樂齊在中國的長遠發展。
三家試點店的開設意味着ALDI奧樂齊的服務範圍再度擴大,除了親臨上海線下五家試點門店,消費者還可以通過ALDI奧樂齊微信小程序商城、ALDI奧樂齊天貓海外旗艦店和天貓旗艦店進行選購。
2020年1月4日,源自德國的百年超市ALDI奧樂齊浦東富都廣場店正式開業。
這是奧樂齊在上海的第6家店。
奧樂齊成功布局上海六大區。
2020年4月9日,浦東迎春店正式揭幕。
至此ALDI奧樂齊在中國已開設有7家線下試點店。
2020年9月12日,ALDI奧樂齊位於上海市虹口區的首店——虹口瑞虹店,旨在爲更多消費者帶來物超所值的高品質商品和優質服務。
2020年9月26日,浦東世茂店則作爲ALDI奧樂齊在上海的第9家門店正式開幕。
兩家全新線下試點店爲廣大消費者帶來重磅開業福利。
消費者們都可以在奧樂齊中國所有試點店和線上商城找到ALDI奧樂齊“親選爲你”的中外美酒、休閒零食、各式飲料、生鮮蔬菜、即食食品、即烹食品以及個人和寵物護理等系列。
ALDI奧樂齊的第十家線下試點店——松江淶坊店於11月14日正式拉開帷幕。
12月5日,源自德國的百年超市ALDI奧樂齊正式迎來第十一家線下門店——黃浦西藏南店的盛大開業。
經營理念 ALDI奧樂齊的目標是成爲消費者社區內的便捷購物地。
奧樂齊以便捷爲原則,以物超所值爲經營理念。
ALDI專注在700種經常被購買的商品上,貨物種類能滿足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ALDI只出售同一品類中的一款明星產品,每種商品提供一種選擇。
發展歷程 20世紀40年代,ALDI奧樂齊開始連鎖店經營。
1960年,ALDI奧樂齊在德國魯爾谷和亞琛地區已擁有了300餘家分店。
1983年,ALDI奧樂齊建立冷藏分銷倉庫並開始銷售生鮮產品,如奶酪、酸奶和香腸等。
1998年起,ALDI奧樂齊開始逐漸銷售冷凍食品和新鮮肉類。
2017年4月25日,ALDI奧樂齊與阿里巴巴正式簽署戰略合作。
ALDI奧樂齊在中國銷售的第一批產品由澳大利亞經營方直接供貨,約有100種產品,包括各類高需求的進口產品,如葡萄酒、零食、各式早餐和有機食品等。
ALDI奧樂齊是德國第一家採用“自助式購物”模式的公司。
2017年,ALDI奧樂齊已在全球擁有一萬餘家店鋪。
品牌榮譽 2018年5月,WPP發佈“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ALDI奧樂齊名列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第93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奧樂齊排名第424。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發佈,奧樂齊排名第13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