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現狀: 一是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規模增長帶來的經濟效益還將繼續:“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增長近2.5倍 ;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達5.77萬億,同比增長28.3%,增速較上年加快6.3個百分點 ,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
二是B2B電子商務市場地位穩固,成爲助推傳統經濟領域的關鍵因素:2011年,網絡購物交易額達8997億元,同比增長72% ,佔社會零售品交易額的比重由上年的3.3%升至4.9% 。
三是網絡購物用戶滲透快速上升,社會零售佔比持續攀升:2011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1.94億,用戶滲透率由上年的35.6%升至37.8% ;網絡購物交易額達8997億元,同比增長72% ,佔社會零售品交易額的比重由上年的3.3%升至4.9%。
現在電子商務在國內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隨着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提高,中國電商穩步發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的網絡零售總額已達到195209.7億元,佔社會零售總額的24.7%,截至2019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將突破7億人。
移動終端和支付技術的進步助推電商在網民中的滲透率提升,電商體系在中國已發展成熟,用戶規模逐漸觸達網民規模天花板。
隨着電商的穩步發展,各大電商平臺都不遺餘力的開拓新的營銷模式來增加消費者的慾望,2019年最流行的消費模式是直播帶貨和社團團購。
2019上半年中國電商行業熱點——直播成新帶貨方式 直播電商:直播帶貨成爲新的生活方式
電商百家縣
2015年5月,阿里研究院發佈了“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縣’榜單”,對全國近2000個縣或縣級市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了分析。
榜單中,浙江數量最多,有41個,義烏、永康分別位列第一、第三。
浙江躋身前十名的縣有5個,分別是義烏、永康、桐鄉、海寧和天台。
41個電商百佳縣中,金華、台州和溫州各6個,嘉興、麗水和寧波各有5個。
2015年5月,阿里研究院發佈了“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縣’榜單”,對全國近2000個縣或縣級市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全面了分析。
榜單中,浙江數量最多,有41個,義烏、永康分別位列第一、第三。
浙江躋身前十名的縣有5個,分別是義烏、永康、桐鄉、海寧和天台。
41個電商百佳縣中,金華、台州和溫州各6個,嘉興、麗水和寧波各有5個。
平臺經濟:趨勢與戰略
《平臺經濟:趨勢與戰略》是2018年11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芮明傑。
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中國產業新體系、新模式、新動能研究”系列,是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科、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芮明傑工作室又一重要的標誌性研究成果。
全書對平臺經濟的本質、作用及其運行,我國平臺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問題、推動我國平臺經濟新發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議等有詳細闡述。
除了正文部分,本書還包括“跨境電商平臺國際競爭力研究”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及上海對策”兩份專題報告,從多個角度,用詳實數據分析了上海在本輪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並給出了上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總體思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成爲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的強大支撐,以此引領長三角經濟帶地區的製造業乃至全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繼續當好全國製造業發展的“領頭羊”。
圖書目錄 總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平臺經濟:本質、作用與運行 (1) 1.1 平臺經濟的實質與特性 (1) 1.2 平臺經濟的外部性 (8) 1.3 平臺經濟的現實效用與運行約束 (13) 第二章 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23) 2.1 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現狀 (23) 2.2 我國電商平臺發展的分類分析 (41) 2.3 我國平臺經濟的發展階段、問題與原因分析 (63) 第三章 我國平臺經濟區域發展分析與原因 (79) 3.1 全國省級行政區平臺經濟發展狀況 (79) 3.2 我國區域平臺經濟的代表性分析 (85) 3.3 我國區域平臺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95) 3.4 我國區域平臺經濟存在問題的原因 (106)3.5 結論 (118) 第四章 電商平臺發展趨勢、戰略思路與實現路徑 (121) 4.1 全球電商平臺發展趨勢分析 (121) 4.2 電商平臺的未來發展模式分析 (140) 4.3 我國電商平臺發展的戰略思路、路徑與重點 (149) 第五章 推動我國平臺經濟發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議 (164) 5.1 平臺經濟發展的政策效果分析 (164) 5.2 當前政府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存在的“瓶頸”及挑戰 (172) 5.3 促進平臺經濟未來新發展的政策建議 (177) 專題一 跨境電商平臺國際競爭力研究 1.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競爭的現狀與挑戰 (187) 1.1 跨境電子商務的類型和模式 (187)1.2 “蜂擁而上”: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189) 1.3 “難獲信任”: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障礙 (191) 1.4 “剩者爲王”:跨境進口電商平臺的雙邊市場競爭特點 (195) 1.5 “借力自貿試驗區”:上海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狀況 (197) 1.6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98) 2.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競爭力模型與指標評估 (202) 2.1 跨境電商平臺的產業鏈分析 (202) 2.2 跨境電商的產業生態環境競爭力模型與評估指標 (203) 2.3 跨境電商平臺關鍵能力模型與評估指標 (209) 2.4 跨境電商的國際競爭力評估——以上海跨境通爲例 (214)3.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競爭力提升的戰略思路 (218) 3.1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SWOT分析 (218) 3.2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競爭力提升的思路 (221) 3.3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競爭力提升戰略 (223) 4.上海提升跨境電商平臺競爭力的系統性措施 (226) 4.1 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優勢,探索適合電商的海關監管 模式,提升物流配套能力 (226) 4.2 上海可通過地方立法或行政規章,率先規範跨境電商制度 環境,建立消費者信任的制度基礎 (228) 4.3 上海需要率先建立規範的跨境電商市場競爭秩序,培育跨境 電商企業羣,引導跨境電商差異化競爭 (232) 4.4 上海跨境電商平臺自身能力的提升策略 (235)4.5 結語 (239) 專題二 工業互聯網發展及上海對策 1.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243) 1.1 “互聯網+”“+互聯網”及其發展趨勢 (243) 1.2 工業互聯網及其發展趨勢 (248) 1.3 發達國家的主要政策舉措 (260) 2.工業互聯網的內在邏輯研究 (265) 2.1 工業互聯網的含義 (265) 2.2 核心:信息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與一體化 (266) 2.3 基本構造:智能設備、智能生產、智能供應實現萬物互聯 (268) 2.4 大數據支撐智能製造 (274) 2.5 工業互聯網的技術要素 (278) 2.6 工業互聯網帶來的變革與機遇 (280) 2.7 小結 (282)3.上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現實基礎 (284) 3.1 上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條件分析 (284) 3.2 上海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分析 (324) 3.3 上海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成功個案及經驗啓示 (330) 3.4 上海進一步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問題與困難 (334) 4.上海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思路和對策建議 (338) 4.1 發展思路 (338) 4.2 發展原則 (339) 4.3 發展框架和路徑 (340) 4.4 對策建議 (344) 參考文獻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