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在美國自建1000平的海外倉大致需要多少成本呢?
NNNLease(裸包):即倉庫租金是每平方英尺的價格+NNN(地稅/各類稅收)+雜費(停車費,修草坪的費用等)+水電費用 FullServiceLease(全包):包含所有的雜費 *一手房東大多支持裸包,二手房東大多支持全包 海外倉建設成本省錢技巧: *經營不善後的轉租 *行將破產或者資金斷裂風險的接盤 *一次性支付租金或者一段時間內支付 *第一年少支付,後續增加,保持現金流 海外倉建設成本其實是比較高的,並且基於地域不同價格上差距也是很大的。
但是想要降低海外倉建設成本,其實首先就是在倉庫租賃成本上降下來,這也是核心的大頭。
其次就是材料以及人工上是可以有優化空間的。
但是跨境眼小編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合理控制支出,保持現金流。
想要了解更多建倉的知識,關注【跨境眼觀察】公衆號,回覆“海外倉”即可領取建倉指南
蝦皮海外倉大概需要準備多少本錢呢?
 操作費:根據每件商品計算。
佣金:每筆完成的訂單收取佣金5%-6%。
交易手續費:每筆完成的訂單收取佣金2%。
三、海外倉有何優勢: 低成本:針對體積或質量較大的產品可大幅節省運輸成本,賣家成本降低90%以上。
同時Shopee還提供免尾程配送費福利! 快發貨:shopee海外倉全年無休,下單後10小時內完成出庫。
快配送:部分地區可實現當日、次日達,平均送達時效爲2-3天。
強引流:提供限時秒殺位資源,首頁曝光資源爲店鋪強勢引流,打造爆款;免運促銷減免運費降低賣家成本;店中店多元發展讓買家買得更多,賣家賣得更多;跨店合賣服務讓跨店鋪商品可進行合併發貨派送。
 小損失:海外倉COD*不取率最多降低至跨境50%以下。
退貨產品審覈通過後,允許二次上架銷售。
OSL海外倉是幹什麼的?
什麼是海外倉? 大宗商品出口的運輸慣例是工廠或貿易公司找貨代把貨發到客戶指定的港口。
但是在物流環節有很多隱患,如在報關報檢出現問題了、客戶貨期提前了、客戶需要退換貨了等等。
在跨境採購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發貨節奏必須根據客戶的要求來定,也就是說:客戶要多少,你就給他發多少;客戶什麼時候要,你就必須什麼時候發到。
這意味着什麼?假如從上海到洛杉磯的海運時間是10天,我們就要提前15天以上的時間發貨,否則就會影響到客戶的下一步運作。
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之下。
有人要問了,爲什麼不提前跟客戶達成交易,把貨全部發給客戶,他什麼時候想用,直接從倉庫裏調貨就行了。
這樣把皮球踢給採購商,也把倉儲庫存的成本踢給他可能嗎?即使你的產品價格低質量好,客戶還是不願意直接跟你合作,找一個能爲他提供庫存和配送管理的中間商不是更省心麼。
跟中間商合作的原因很簡單,他一方面幫忙甄選供應商,一方面可以按採購商的需要分批次發貨,也就是說中間商不僅具備供應商庫存管理能力,還具備倉儲配送的條件。
這時候廠家和中間商在客戶面前,你猜客戶選誰當供應商?這也解釋了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中間商的價值所在。
但是,中間商也有增加成本的弊端,這個弊端就是工廠的機會。
跨境電商直銷概念中的“直銷”意味着供應商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直接把產品賣給了客戶。
把中間商拿掉,更瘋狂一點,可以直接賣到消費者手裏,但原本屬於中間商、渠道商的活我們得扛起來。
那麼,取代中間商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我們作爲供應商就不得不跑到客戶所在國去建一個倉庫來完成存儲和配送形成一個完整閉合的消費產業鏈。
只是以絕大多數供應商的規模和實力來說,這個成本好像比中間商還要高,而這些成本最終要轉嫁到產品上,在價格上我們又失去了競爭優勢。
對廣大出口商來說,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就必須把所有的中間商、渠道商消滅,怎樣才能既控制成本,又能滿足客戶的購買需求,徹底實現跨境直銷呢?藉助平臺的海外倉是一個選擇。
自建海外倉並不輕鬆據商務廳調研,目前全球電商直銷五大主流市場爲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巴西。
這些國家的買家對物流配送的時效要求較高,海外倉成了供應商的必選項。
現實中,很多中小型公司嘗試開展海外倉業務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中大部分最終經營不善而結業甚至倒閉。
在這些國家自建海外倉面臨着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人力成本普遍高昂,美國倉庫工人的最低時薪達到14至15美元;其次是倉庫租金高昂,美國的海外倉年租金是100-120美元/平方米左右,英國的海外倉年租金爲80-100 英鎊/平方米左右,德國的海外倉年租金爲60-100美元/平方米左右,澳洲的海外倉年租金是130美元/平方米左右;不僅如此,不少國家在業主租倉時要求提供企業信用證明,新設立公司無法提供,必須繳納鉅額保證金給銀行做擔保。
小企業和一些商品利潤空間較薄的賣家難以承受上述成本,不得不開始轉至波蘭、捷克、丹麥等成本稍低的國家建倉,只是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卻上升了,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
簡單來說,自建海外倉成本高投資大,手續繁瑣,只有少部分大型企業會選擇自建。
而大部分出口商都採用借力主流平臺的方式來達成海外倉的搭建。
目前主流平臺提供的海外倉服務就是爲賣家提供倉儲、分揀、包裝、派送等項目的一站式服務,結合國外倉庫當地的物流特點,可以確保貨物安全、準確、及時、低成本地到達終端買家手中。
在價格上也比較親民,把分散的小訂單匯聚成大訂單統一配運的方式,集中調配貨物,縮短物流距離,是比較具有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以美國爲例,商品直郵賣到美國,一件400克的商品通過國際快遞公司要96元,國內EMS要88元,旺季運輸接近20天。
假如該產品事先已備貨美國,通過海外倉發貨,物流成本是56元,平均2個工作日可達,此外還可實現當地退換貨和改派。
除了路程短,貨物出口至海外倉, 主要通過海、陸整批運輸的方式,所需物流費用相比零售直郵空運成倍降低。
適不適合做海外倉? 是不是隻要想做,任何產品都可以做海外倉?不盡然。
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做海外倉? 理論上,海外倉可以將產品原先的侷限被打破,不再限於小包時代2公斤、不超過多少釐米總長等等一系列的限制。
對於那些特別適合做海外倉的重物流產品(如五金類,傢俱類,戶外類等等)是一個全新的機會。
如果屬於小包時代的輕物流品類,產品SKU很多,沒法對熱銷產品有一個預估的話,可能就不合適選擇海外倉。
因爲海外倉要求對於產品的市場銷售前景有一個預判,通過提前囤貨以大貨的形式發送至海外倉。
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標準,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做決策。
總的來說,適合用“海外倉”的產品有: 1、尺寸、重量大的產品:由於這些產品用小包、專線郵遞規格會受到限制、而且使用國際快遞費用又很昂貴,而使用海外倉的話會突破產品的規格限制和降低物流費用。
2、單價、毛利潤高的產品:高質量的海外倉服務商可將破損率、丟件率控制至很低的水平,爲銷售高價值商品的賣家降低風險。
3、貨物週轉率高: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暢銷品。
對於暢銷品來說,賣家可以通過海外倉更快速地處理訂單,回籠資金;對於滯銷品,佔用資金的同時還會產生相應的倉儲費用。
因此,相比之下,週轉率高的商品會比較適合使用海外倉。
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海外倉? 海外倉現在整體來分的話可以分爲兩大類:跨境電商平臺自帶的海外倉和獨立的第三方海外倉。
主流跨境貿易平臺都提供海外倉服務。
比如做亞馬遜,就是FBA 服務。
做了FBA,亞馬遜會給你的產品一定的優惠,如更多的曝光、更低的運費等。
但平臺的政策機制存在風險,亞馬遜將你的賬號與倉儲貨物緊密捆綁,一旦賬號或運營出現問題遭遇投訴甚至封鋪,倉庫裏的貨就會變成很大的問題。
在選擇第三海外倉的時候要考慮第三方的IT 系統提供的訂單管理系統是否符合企業的訂單整合需求。
其次還要關注的一點是這些第三方海外倉除了提供海外倉儲服務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附加服務比如:整櫃出口,清關,退稅,倉儲地法律支持等。
海外倉相對郵政小包時代,它更正規化,所需要的環節也更全面,對於一個出口企業來說,完成這個鏈條上的各個環節的東西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即使做了也可能做得不是很正規高效。
做海外倉需要注意什麼? 1、清關問題:做海外倉一般是以大貨的形式通過海運或者空運的形式發到海外倉,如果這個時候選擇的物流服務商不專業,或者涉及一些違禁品導致貨物被扣關,問題會比較嚴重。
2、滯銷問題:做海外倉屬於提前備貨,只要有庫存就有滯銷的風險,因此大家在選擇做海外倉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產品的銷售有一個預判,如果對於自己產品銷售前景沒法很好地把握的話,建議剛開始不要發貨太多,先發一部分產品試銷,通過市場反饋數據分析,然後再補貨。
對於滯銷品的處理,一般來說不會再運回中國,這裏面就又變成一個進口的問題,因此要通過各種促銷手段將這些滯銷品儘量處理掉。
海外倉是把雙刃劍,有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
首先,費用。
雖然比自建海外倉成本低很多,但還是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倉儲成本費用因國家而異。
供應商選擇海外倉的時候一定要計算好成本的費用,與自己目前發貨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對比進行選擇。
在旺季的時候選擇使用海外倉儲服務既可以縮短存儲時間減少費用,又可以提升物流響應時間,促進銷量。
其次,海外倉儲要求賣家要有一定的庫存量,所以對買家特別定製的產品,就不適合選擇海外倉儲銷售。
再次,從法律和政策上看,無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新興市場,海外倉都面臨着一定的法律風險。
在法律層面上,海外倉不只是簡單的倉庫,而是一家實體企業,所以必須要納稅守法。
海外倉模式下,貨物存放海外倉期間會受到進口國多方監管,冒牌或仿牌更容易被查處,且代價十分巨大。
在美國,售賣假貨的商家輕則高額賠款,重則有可能坐牢。
歐洲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並給中國商家嚴重的警告。
而在類似巴西、俄羅斯這樣國情特殊的國家,海外倉是否能使用還有待考量。
對供應商來說,如果訂單不是很多,建議理性看待普建海外倉,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可以將海外倉作爲標配。
做跨境電商是不是都要弄個海外倉?
這個最主要還是看你的跨境電商做得怎麼樣吧,如果貨量很大的話,那麼自建海外倉也是比較好的,否則不那麼建議,因爲自建海外倉要求是比較高的,成本也比較大。
如何建設海外倉? 一般情況下: 綜合來看,海外倉建倉可以分爲準備、起步、進階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企業需要考慮四個方面:定位、選址、建倉、其他準備。
起步階段,海外倉需要重點考慮人員管理和業務拓展兩個方面。
進階階段,海外倉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提升效率,做好團隊管理,以及進行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
一、確定主體資質 首先企業要確定自身的主體資質,是要自建倉、買倉,還是租倉: 自建倉即買地自建,建設週期需要2-3年左右,在建倉前需要辦好相應的法律手續和施工手續。
買倉即直接購買已經建設成型的倉庫,購買成本高昂,需要企業有更充足的資金準備。
*自建倉和買倉一般適合大型國企央企和上市企業的海外資產配置 境外投資: 國內海外倉補貼政策,需說明國內境外投資主體關係,俗稱ODI投資 租倉方面,許多國家對海外租戶在註冊年限、稅務記錄、信用記錄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如不符合規定將無法租賃倉庫。
【關注“跨境眼觀察”公衆號,回覆“海外倉”可領取海外倉報告】 二、倉庫成本類別 硬成本:建造倉庫的“實體”成本,例如:材料、人工、電氣、管道、下水道、分級(又名調平)、HVAC、停車場和LEED認證。
軟成本:購買許可證、保險、法律費用、建築圖紙、工程、稅收、非永久性傢俱(椅子、桌子等)、可移動設備(例如叉車)以及與硬成本無關的任何其他成本。
長期成本:水電費、維護、保養等,升級倉庫絕緣材料可減少電費,前期成本高,後續每月成本更低。
三、建倉預算判斷 其次,企業需要根據成本和預算,與租售方進行談判,有以下四個必要步驟: 理清建倉可能涉及到的成本類別,包括人工、電氣、管道、下水道等硬成本,以及購買許可證、保險、法律費用、建築圖紙、工程、稅收等軟成本,還有水電費、持續維護和保養花費等長期成本。
判斷建倉所需要的費用預算,其中材料成本因倉庫和存儲的類型而異,建築物越大,每平方英尺的成本往往越低,因此普通倉庫的材料在每平方英尺50至65美元之間,而小於5000平方英尺的小型倉庫,成本通常在每平方英尺19至25美元之間。
最後,還要了解倉租的計算方式是裸包還是全包。
和租售方就合約進行談判,需要明確合約時長、倉庫費用、押付規則、倉庫要求、意外賠付標準等等,倉庫的面積、年限、配套設施、周圍環境、安全度等等都可以作爲談判的依據,和租售方壓價,節省成本。
明確海外倉需要多少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倉儲作業人員、臨時工的薪資支出,約佔倉庫總成本的5%,運營成本的65%。
具體來看,黑人的時薪爲15-16美金,華人和白人的時薪20-22美金之間,管理層年薪在8萬美金左右,臨時工一般爲華人,時薪在18-20之間。
四、其他建倉必要準備 海外倉相關保險:保險是貨物入庫的必須條件 1.不同保險公司收費差距很大 2.多家拿報價 3.去掉不必要的條款 4.不斷談判,但態度不能太強硬後面的就是關於海外倉業務發展、團隊建設等內容了,由於篇幅有限就不在此一一贅述。
跨境眼整理了從0-N搭建運營海外倉教程,點擊下方即可免費領取《從0-N搭建運營海外倉》指南。
點擊領取:海外倉建倉指南 shimo.im/docs/VMAPVegRJgTmQx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