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和shopee的數據分析,現階段哪個比較適合我們?
從他們的發展背景來看,背後都是有雄厚資金、技術水平和頗高的知名度公司支撐,這些年shopee發展趨勢猛超lazada,上個月shopee在東南亞五站(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的綜合點擊量爲2.8356億,lazada的綜合點擊量:2.0810億。
Shopee店鋪綜合爲:270萬家店鋪,lazada店鋪綜合爲:32萬。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shopee的店鋪數量是lazada店鋪數量的近9倍。
而點擊量shopee只比lazada多了3層不到,店鋪數量相差那麼大,而瀏覽點擊量卻沒有如此恐怖的數據。
由此可見,lazada雖然店鋪發展狀況不多,但是它的流量跟shopee還是處於競爭階段(畢竟背後有阿里嘛,個人看法)。
新人想做東南亞跨境電商,lazada和shopee這兩個平臺哪個更好做?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隨着東南亞電商GMV增長而爆發,但仍有跨境賣家反饋,雖然Shopee單量暴漲,但利潤微薄。
Shopee的低價非常“內卷”,雖然單量增長了,但競爭對手多了不少,不斷爭“最低價”,就以數據線爲例,卷出了低至1元的批發價,雖然Shopee自身有很有活動優惠,但是競爭環境很激烈的。
Lazada Lazada 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大的網上購物和商家入駐平臺 。
目前完全覆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
2016 年,阿里投資控股了 Lazada,2018 年阿里巴巴追加 20 億美元的投資, 持股比例 83%。
Lazada 擁有超過 3 億個 SKU,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家居用品、玩具、時尚、運動器材和雜貨等品類。
有包括貨到付款在內的 多種支付方式以及 100 多個物流合作伙伴。
根據Webretailer 數據,Lazada 的月均流量爲 1.62 億,主要來自於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
想買一個shopee或者Lazada本土店鋪,哪裏買比較靠譜?
想買一個shopee或者Lazada本土店鋪,哪裏買比較靠譜? 我想就這個問題來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們先不說買店鋪值不值得,先來說一下,shopee或者Lazada哪個平臺值得做,值得新手去做。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我再來說買店鋪的事情。
先來說下Lazada吧: Lazada就相當於是天貓,成立於2012年,是現今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之一。
從市場來說,Lazada成立至今,已經有9個年頭了,雖然也是同屬於東南亞,但是Lazada追求的是高品質,入駐的商家也都是企業入駐的,而且經過近10年的沉澱,商家數量也是十分的龐大了,不管是哪個類目的競爭都是可想而知。
無論是在產品的篩選方面,還是商家的入駐方面,要求都是相當嚴格的,而且前期所需要的準備的啓動資金對於很多個人賣家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入駐的話,可以參考國內天貓的入駐難度,雖然沒有那麼難,但是也不簡單的。
然後再來看下Shopee: Shopee就相當於是早期的淘寶,成立於2015年,是現今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之一。
從市場來說,Shopee成立至今,也才6個年頭,雖然跟Lazada一樣,同屬於東南亞的電商平臺,但是就知名度來說,Shopee已經超過了Lazada,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東南亞有個Shopee,卻不知道還有個Lazada。
剛剛也說了,Shopee目前的現狀就相當於是早年的淘寶,對於入駐商家的要求,以及產品的要求,跟Lazada相比,還是要低許多的,這對於許多個人想要做跨境電商的賣家來說還是比較有好的。
而且Shopee前期是不需要太多的費用的,入駐沒有保證金和技術服務費,入駐之後前期店鋪運營階段,也不用像其他電商平臺一樣,一上來就砸錢開車。
而且操作相對簡單,容易上手,也是一個鋪貨平臺,可操作性還是比較強的。
流量這塊兒,商家的分配還是比較客觀的,對於剛入駐的商家,前三個月,只要你按照平臺的要求完成了新手任務,基本都是會有流量扶持的,而且新商家,前三個月還是免傭的,這就意味着,商家可以在這三個月不用向平臺交付任何的費用,有助於店鋪快速成長起來。
以上就是兩個平臺的基本情況,由於時間關係,就先說這麼多吧! 然後再來說一下題主所問的,買本土店鋪的事情。
且先不說哪裏買比較靠譜,我就說一下值不值得買。
Lazada雖然入駐相對Shopee來說會苛刻一些,難度會大一些,但是隻要你資料沒有什麼問題,入駐基本都是能夠下店的。
Shopee的話就更簡單了,只要是資料沒有問題,提交操作流程沒有問題,下店的話,都是必然的。
其次就是,買來的店鋪,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問題,我不敢說所有買來的店鋪都有問題,但是大多數的是這樣的,試問一下,如果一個運營的還不錯,營收還不錯的店鋪,有多少會拿出來賣呢。
所以,我覺得買店鋪的話,真的沒有必要買,自己入駐一個,不是更好嗎? 再有就是,如果你是新手想做跨境電商的話,建議做Shopee,不論從競爭、成本、知名度以及入駐的難易程度等等,這些方面來說,Shopee都是最好的選擇。
好了,我要說的就這麼多,拜拜~~~ 往期內容推薦: 跨境小二:做Shopee跨境電商3C類和Fashion類的產品主圖 該如何優化? 跨境小二:零基礎如何快速進入shopee這片藍海? 跨境小二:Shopee各站點熱銷服裝類推薦!跨境小二:Shopee各站點熱銷服裝類推薦! 跨境小二:Shopee2021年的潛力類目,誰將搶佔先機! 跨境小二:蝦皮shopee跨境電商平臺如何入駐,需要哪些資料?
lazada和shopee的數據分析,現階段哪個比較適合我們?
給大夥找個例子瞅瞅 從上面兩張圖相比看得出來,同樣是lazada和shopee平臺的相關內容 反而類目分析、如何打造爆款產品和店鋪類型轉移關注度頗高,如果勇勇在發表一些關於近期類目熱銷報告和爆款產品的分析來源,豈不是可以獲得幾百的點擊量?(新星起步,只求瀏覽) 接下來我們聊聊東南亞市場的lazada和shopee吧 Zalada成立於2012年,總部設在新加坡,業務範圍覆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六個東南亞國家,覆蓋大約5億消費者。
2018年3月,阿里追加20億美金投資,持股達83%,彭蕾出任董事長,Lazada完全成爲阿里平臺,代替速賣通征戰東南亞市場。
2018年3月,lazada也宣佈在深圳成立辦公室TechHub。
LAZADA是東南亞最大B2C平臺,被譽爲東南亞“亞馬遜” 2009年,天津人李小東在新加坡創立了遊戲公司Garena。
2017年公司更名爲Sea Group,並在同年成爲了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科技公司,成立6年後,Sea在2015年進軍電商領域,推出了全品類電商平臺shopee。
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Shopee的GMV分別爲19億美金和22億美金。
其中,2018上半年Shoppe的GMV已達到2017全年水平,增長非常迅速。
從他們的發展背景來看,背後都是有雄厚資金、技術水平和頗高的知名度公司支撐,這些年shopee發展趨勢猛超lazada,上個月shopee在東南亞五站(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的綜合點擊量爲2.8356億,lazada的綜合點擊量:2.0810億。
Shopee店鋪綜合爲:270萬家店鋪,lazada店鋪綜合爲:32萬。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shopee的店鋪數量是lazada店鋪數量的近9倍。
而點擊量shopee只比lazada多了3層不到,店鋪數量相差那麼大,而瀏覽點擊量卻沒有如此恐怖的數據。
由此可見,lazada雖然店鋪發展狀況不多,但是它的流量跟shopee還是處於競爭階段(畢竟背後有阿里嘛,個人看法)。
做過shopee的朋友應該知道,每日的客戶訪客量,頁面瀏覽量,訂單量非常少,有的甚至80次瀏覽量都不一定能出一單,甚是可怕。
畢竟shopee店鋪數量如此龐大,競爭已經跟國內淘寶,拼多多沒啥兩樣了,加上shopee的發展階段慢慢像亞馬遜靠攏,估計未來幾年shopee可能會越來越難做。
Lazada因爲前些年一些原因,停頓過一次招商,導致店鋪和類目這些沒有跟上shopee的節奏,不過從訪客量上來看,這似乎不怎麼受影響,哈哈哈 我們再從探謀網絡科技這兩組數據對比一下,shopee店鋪增長率、產品增長率、月銷售都出于波浪型浮動,前後對比相差大,反觀是lazada穩如老狗,衝向高地,勢不可擋。
給勇勇一種我讓你三秒鐘的感覺,你跑,使勁跑,讓你看我後期怎麼超過你,開個玩笑,哈哈哈很多入坑玩家得不到想要的回報,勇勇這邊總結了一下 跨境店和本土店 我們的選擇決定未來的發展,本土和跨境的本質呢,一個是站點本土人用本土信息註冊的本土店鋪,有助於國內GDP的增長和增加個體戶/企業收入。
另一個則是周邊鄰國在站點註冊跨境店鋪,本質上提高站點的消費水平,但資金都是回到跨境店手裏。
資金沒辦法在自己肥沃的土地自由循環。
所以我們在搜索關鍵詞產品的時候,最先出來的反而是本土店鋪。
畢竟自己人嘛,先餵飽再說,其他人看自身實力咯。
由此延伸,跨境店會有很多類目的禁消產品,想全方面發展,不好意思,你不符合我們的規則,不能上架。
很多想把自己產品發展到東南亞市場的廠家就不樂意了,我的產品在國內隨便銷售,但是在你們那邊就不行。
那沒辦法哦,畢竟是你自己去別人領土做生意的,你得按照他們的規矩做事。
本土店鋪這塊肉就被國內的投資者盯上了,無類目禁售限制,有平臺流量扶持,大不了搞個海外倉,自己開店出售產品還能出租倉庫幫別人存貨,一石二鳥。
Lazada平臺現階段店鋪數量少、類目少,發展空間大,開發空間廣,加上後面是專業團隊,客戶訪客量也沒比shsopee低太多,未來兩年的時間段,東南亞lazada將會形成一個新鮮出爐的蛋糕,受衆人關注。
店鋪佣金 Lazada本土店不收取佣金費用,而跨境店鋪就不同了,除了越南外,上架所付佣金爲1%—4%,另外再加2%的付款服務費,合計約爲6個點,看似不多,銷量起來後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可以看出平臺扶持本土店鋪的決定,服務費率與佣金上的顯示出的差別,從某一方面給予了本土賣家更大的競爭發展機會Shopee的跨境店是要收取5%-6%的佣金+2%的交易手續費,合約爲6個點,而本土店平臺佣金低至0%,需要收取2%的交易手續費,在費率的方面上本土店非常佔優勢 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流量扶持,最後拿到手上的肉少之又少 物流時效 本土店鋪賣家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海外倉儲或者選擇跟第三方海外倉合作,因此都可以從本地發貨迅速到達賣家手中,相比跨境店沒有國際物流成本的支出。
而且從本土店長遠經營角度來看,國內賣家做本土店,在備貨的過程中,都會事先大批量運輸貨物,然後到本土倉屯起來,平攤到單件商品運費上,相比跨境店會低很多。
跨境店只有買家下單後,將貨物發送到Lazada在國內中轉倉,再由Lazada官方物流統一收件後發往至國外,到達各國再分撥進行尾程派送。
總體看,這個流程已經非常簡單了,但是成本卻很高,週期長,效率又低,在運費和稅收上都要花費很多,所以就這點而言做本土店更佔優勢。
購物體驗區別 1,排名優勢:從平臺搜索欄中搜索的商品開始,最先顯示的商品都是按本土店優先順序排名的 2,物流優勢:本土店在當地有貨源,可以快速解決物流時效和售後服務,而跨境店運貨需要很長一個週期,物流時效不佔據優勢 3,售後優勢:本土店鋪如果商品質量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而跨境店很難保證能完全保障消費者利益,因爲有這種對比情況,所以本土店和跨境店的競爭差距非常明顯以上呢,都是勇勇通過關注的up主統計的數據進行一個對比,下一篇文章,勇勇會大概講解本土店如何在各個站點立足的方法,大夥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下一篇的文章(一切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