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公司LAZADA?
阿里巴巴的注資無疑爲Lazada注入了新的活力,幫助Lazada進一步加強其在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即開放更多的倉庫、分揀中心,並建立更大的物流網絡。
然而問題也並非不存在。
在當時,Lazada幾乎是亞馬遜的翻版——遵循亞馬遜的做法,以客戶爲中心。
而阿里巴巴是以商家爲中心的,平臺上的大多數商家都是小企業。
在商業模式上, Lazada銷售的產品來自第三方商家和他們自己的庫存,但目前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第三方商家,這點和阿里巴巴類似。
其他方面,Lazada在2014年底悄悄推出了Hellopay作爲其支付解決方案,並且其於支付寶存在着相當高的相似性,可以說是東南亞版本的支付寶。
相似的部分是否會併入或者加強?不同的部分將如何融合?這些問題都導致Lazada和阿里巴巴存在着長期的磨合。
2016年,阿里巴巴斥資10億美元收購Lazada,2017年又斥資10億美元將持股比例增至83%。
2017年4月,螞蟻金服收購了Lazada支付子公司helloPay Group,將其重新命名爲自己的支付寶品牌。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公司LAZADA?
謝謝邀請,我的觀點是不看好阿里收購lazada原因如下 1.泰國是lazada最早落地運營的東南亞國家,算到2016年 lazada已經幹了4年有餘。
但4年lazada乾的乏善可陳。
阿里之所以能在中國通過電商撬動實體經濟的份額 例如商場 街面房等等的傳統生意最大的成功是輿論造勢,是把網購的觀念消費習慣洗入每個男女老少的腦子裏。
而lazada做的最爛的就是這點,什麼是“阿里大學” 爲什麼在機場書店都會播放馬爸爸的洗腦錄像,lazada不懂也沒有實踐經驗,這4年我看到的是泰國的實際經濟一點都沒畏懼lazada這樣的電商 ,在中國一敗塗地的泰國中央百貨在泰國一如既往的一家家開新店,遠道而來的法國樂購超市也繼續在泰國瘋狂擴張。
網絡經濟 電商在泰國沒有分量,就像意麪上的那朵小薄荷花完全可有可無。
互聯網BAT三巨頭的併購策略是怎樣的?
1、花錢方面,阿里巴巴最多,10 家公司花去了 273 億美元、平均 27.3 億。
騰訊10 家公司收購花了 137.94 億美元、平均每家 13.79 億美元。
2、巨頭收購、戰略優先。
從 TOP10 併購案例的行業來看,都是緊靠主業或者戰略業務。
對阿里巴巴而言,交易反映了 戰略演變,尤其是解決了幾張關鍵門票:零售 (高鑫零售)、本地生活 (餓了麼)、跨境電商 (Lazada,Trendyol)、金融 (恆生電子,WorldFirst)、內容 (優酷土豆,文化中國),UC優視、高德地圖的大額收購幫助其拿到了「移動互聯網門票」、餓了麼的收購意義同樣如此。
對騰訊而言,收購更爲集中,僅僅圍繞互動娛樂這個領域,在遊戲、網絡文學、音樂進行資源整合,尤其是遊戲下了重注。
還有一點也值得思考:騰訊收購基本都是未上市公司,但阿里巴巴對上市公司非常青睞,大手筆收購和控股了 4 家公司。
其實騰訊也投了很多上市公司、甚至是不少公司的最大機構股東(比如京東、58 同城、獵豹、同程旅遊等),但沒有絕對的控股、干涉這些上市公司經營也有個限度。
3、收購「國際化」十足的是騰訊,TOP10 併購標的有 6 家來自海外、國別也比較分散;阿里有 3 起併購來自海外。
4、收購很難保證事事成功,巨頭也有慘痛教訓。
騰訊 86 億美元收購的Supercell目前也面臨着收入下滑、利潤減少的壓力;阿里巴巴在餓了麼、優酷土豆、文化中國、Lazada 等案子上可能也付出了更高了溢價。
當然目前一些業務整合也還在進行中,商業效應還有待觀察。
5、花這麼多錢、買的到底是什麼?時間、人才、財務報表?各家想法其實不太一樣。
對阿里巴巴而言,花錢更多在買時間,電商、金融業務給了阿里大量充沛的資金,哪怕是在自己非常熟悉擅長的電商、零售領域,也來不及時間去精耕細作,而是先大手筆買下來、再做整合。
顯然整合所需要的時間是跨越不過去的,這樣導致融合挑戰更難,花的大筆資金是否划算、確實只有自己知道了。
對騰訊而言,人才、時間、財報比較均衡。
就遊戲而言,買的這些公司都有精品遊戲、流水也非常好看,或許能在某個方面彌補遊戲研發人才短板、但可能時間因素和財報也很看重。
事實上,投資也已經成爲騰訊財務報表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6、從併購、投資的佔比來看 在IT 桔子數據庫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收購事件基本在 30-40 家、佔整個對外投資的比例 5% 左右。
7、收購給 VC、PE 退出帶去了更好的機會。
比如,阿里巴巴收購餓了麼、UC,背後的 VC 們如金沙江創投、經緯、紅杉中國等也都拿到了現金回報;騰訊收購 Supercell、背後投資方 Accel、Index Ventures等同樣在短時間內退出。
這也難怪投出現了不少「To 巨頭收購」項目。
放在當下的資本環境,巨頭公司的收購對於退出的意義就更爲重要了。
綜上,在當下全球互聯網、風險投資持續融合的大背景下,併購將成爲所有創業者、投資人們重點關注的資本方式,不僅是退出、變現,更是在全球競爭環境下、戰略和業務演變的資本手段。
寫論文如何選案例公司?
在選案例企業之前,先去查一查這家公司的數據是不是好找。
我們在寫經管類論文時,通常需要有案例公司。
不管是財務分析、營銷分析、管理策略還是發展對策,獲得這家公司的數據是必經之路。
有實在的數據,有鮮明的圖表,才能真正入導師的眼,答辯也不至於太過刁難。
如阿里巴巴併購餓了麼,在寫作中,既需要有阿里巴巴的數據,也需要有餓了麼的數據,同時還需要有相關行業的數據。
但重點是阿里巴巴併購餓了麼之前,與併購之後的數據對比。
因此,選案例公司,一定要先查公司數據。
去公司官網、同花順等網站,百度也可以翻翻二手數據,數據找不到的公司一定不要選。
數據作假不是說不可以,那麼多數據編下來,計算完之後結果趨勢不對,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