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亞馬遜的盈利模式?
衆所周知,亞馬遜做零售,做電商平臺,但實際上,對亞馬遜而言,真正賺錢的,利潤最高、增長最快的業務是亞馬遜網絡服務——亞馬遜的安全雲服務平臺,爲客戶提供數據庫存儲、內容傳送、以及一些與商業相關的功能。
零售經紀公司Edward Jones Research的亞馬遜分析師Josh Olson表示, AWS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收益佔了亞馬遜該季度總營收的一半,AWS是亞馬遜盈利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據亞馬遜稱,2016年AWS第四季度收入35.3億美元,但其中有3億美元的收入來源於2016年第三季度。
亞馬遜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2、便利 在線購買商品和在實體購買商品的最大區別在於,如何幫消費者快速的找到喜歡且自身需要的物品,以及快速準時的交到消費者手中。
爲消費者提供購物的便捷,也是是亞馬遜提高客戶體驗的一個重要支柱。
賣家對商品進行描述的時候,應該要優化產品標題,在頁面設計上,切勿複雜無重點,讓消費者可以一目瞭然的獲取更詳盡的產品屬性內容、核心參數、商品的圖片等。
讓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感到便捷、舒心。
3、低價格 貨比三家的道理大家都懂,其中消費者比的最多的就是價格。
消費者在亞馬遜上通過應用進行比價,同時會直接搜索商品信息去尋找更加低價的商品。
同時消除缺陷,提高效率並把成本降低,用低價格的方式回饋客戶是亞馬遜的長遠決定。
賣家們可以通過大價格戰來提升用戶體驗。
總而言之,在“飛輪理論”中重視用戶體驗是中心,所以賣家們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堅信用戶體驗和銷售量成正比。
電商靠流量盈利,這個流量具體指什麼?如何獲取?怎麼轉換成利潤?
對於電商而言,廣義上的流量指展現曝光量,可以理解爲看到商品的買家數量;狹義上的流量指點擊量,也就是對商品鏈接進行點擊的數量,可以將其細化爲UV和PV。
對於依託平臺的賣家而言,流量主要分爲站內和站外兩種。
以亞馬遜平臺爲例,站內流量主要來自搜索流量,排名,廣告,deals活動等,而站外流量更多靠社交媒體推廣和搜索引擎優化。
想要最大化獲取流量,就要從各個角度去優化店鋪及鏈接,最終通過完成商品交易變現;對於本身就做平臺或網站的賣家,流量主要靠搜索引擎優化,社交媒體裂變,外鏈等方式。
在一段時間的累積之後,獲取一批穩定可靠的核心用戶,進行重點維護,再考慮通過銷售商品或服務,提取佣金或廣告費等方式完成變現。
不論是依託平臺還是自己做平臺,電商變現的公式是不變的,即: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當然,不同來源的流量代表了不同的買家屬性,在流量逐漸稀缺的今天,變現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需求,進行更加精細化的操作。
從2021年開始我開始在西瓜視頻平臺更新關於亞馬遜運營的相關運營技巧,IP名爲“跨境電商旭鵬”,我西瓜視頻主頁的鏈接如下: 最後,本人新書《亞馬遜跨境電商運營實戰-揭開暢銷品與A9算法的祕密》已經上線,我也會在今後持續爲大家提供亞馬遜運營方面的乾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亞馬遜跨境電商運營實戰:揭開暢銷品與A9算法的祕密 京東 ¥61.10 去購買 亞馬遜跨境電商數據化運營指南 ¥55.86起 以上。
如何看待亞馬遜的盈利模式?
要知道亞馬遜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個經濟組合!!.. 在亞馬遜的整個運營史上,只有7個季度連續盈利。
據2015年的一個報道稱,亞馬遜2014年的總銷售額爲890億美元(真多...),雖然亞馬遜整體規模大了許多,由於大量的運營花費,亞馬遜2014年總體損失了241萬美元。
亞馬遜通過將利潤再投資來維持增長。
而投資商更看重的也是亞馬遜未來的營收,所以允許亞馬遜將利潤再進行投資。
亞馬遜前董事長Ben Conwell說,“華爾街爲Bezos(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兼CEO)”提供了“護身符”,使得他能專注將亞馬遜規模做大,而不是像其它零售商滿足於盈利。
”衆所周知,亞馬遜做零售,做電商平臺,但實際上,對亞馬遜而言,真正賺錢的,利潤最高、增長最快的業務是亞馬遜網絡服務——亞馬遜的安全雲服務平臺,爲客戶提供數據庫存儲、內容傳送、以及一些與商業相關的功能。
零售經紀公司Edward Jones Research的亞馬遜分析師Josh Olson表示, AWS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收益佔了亞馬遜該季度總營收的一半,AWS是亞馬遜盈利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據亞馬遜稱,2016年AWS第四季度收入35.3億美元,但其中有3億美元的收入來源於2016年第三季度。
亞馬遜,一個買書起家的公司,現如今大部分收益和業務收入來自於其他亞馬遜業務,包括亞馬遜廣告平臺、亞馬遜物流、亞馬遜網絡服務...這意味着,亞馬遜可以將這些業務收益投入到零售運營中,這是其它零售商所無法比擬的。
所以, “ Kindle賠本賣,原以爲想通過內容獲利,但是Amazon Prime又可以免費借書,那麼Kindle還能靠什麼盈利呢? ” 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同共享單車歸類看待,賠本做生意也要先搶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