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國內第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嗎?

是8848網站,8848是國內最早的做電子商務的,是一家信息流,現金流,物流於一身的網站,相當於現在的阿里巴巴加順豐

有人知道最早的中國電商交易渠道是哪個?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一家叫做8848的網站,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曾經在央媽上很火的8848手機那個。
8848正式成立於1999年5月18日,是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旗艦。
在1999年至2000的兩年多時間裏,8848飛速成長,公司在對企業客戶、消費者及經銷商的網上銷售及渠道銷售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1年9月,8848與電商數據(中國)有限公司宣佈合併,成立珠穆朗瑪電商數據(中國)有限公司(公司簡稱:8848電商數據)。

如何看待跨境進口電商?

謝邀,因爲最近備年貨發貨,很少上知乎。
本人是做出口電商的,所以對出口電商稍微瞭解一些。
2012年前B2C出口電商最早的還是ebay敦煌平臺,或者說主要還是B2B的天下,2012年開始亞馬遜開始大面積在中國招商,阿里B2C平臺速賣通也開始擴大推廣。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亞馬遜並不是非常瞭解,不是很懂,本着試一下的心態開賬號去做。
那時候做亞馬遜很好做,只需要上產品,第二天就能看到出單,不需要廣告,不需要引流,不需要刷單,不需要review測評。
慢慢的,在2013年-2015年是亞馬遜中國招商飛速進展的時期,中國賣家逐漸佔住亞馬遜賣家的核心,很多ebay賣家轉型做亞馬遜。
速賣通也開始轉型,從最早的C2C轉型做B2C,針對南美、俄羅斯、東歐市場,發展也非常迅速。
後面又有一大批的平臺開始出現,比如wish、lazada、kilimall、cdiscount等。
到了2017開始,電商市場相對來說賣家逐漸趨於飽和,競爭非常大,慢慢開始分離好幾種模式,一種是鋪貨模式,需要海量的sku壓庫存,一種是精品模式,需要花大力氣做推廣,還有就是工廠開始自己做B2C,自己生產有貨源,價格優勢明顯。
進口電商不是很懂,但我知道的有天貓、京東、網易考拉、洋碼頭等。
而且在現今時代,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再加上國內奶粉化妝品的問題一個一個出現,讓人很不放心,因此進口電商在順時代的驅使下也就順應而生。
目前做進口電商的也玩得越來越溜,直播採購、粉絲效應這兩年非常火,我一個朋友從上海某國家設計院辭職出來做進口電商,每個月淨利潤在8w左右,一個人做,沒招人,但具體怎麼操作沒有細問。
樓主如果想下海自己做電商的話,看你自己對哪個平臺最瞭解了,不管出口還是進口,關鍵要看你能否沉下心學東西,如果某方面有基礎可能會更快,如果都是從零開始開自己的人脈和資源了,如果你有工廠資源或者平臺優勢的話做出口就比較明顯了,如果國外有買手的話、或者樓主網紅有粉絲,也可以考慮進口。
當然還有看樓主的鑽研水平和對信息整合利用的能力,做每一行都需要肯下功夫和能抓住身邊稍縱即逝的信息和機會。

開網店在哪個平臺靠譜?

中國的人口基數可以說是世界上比較大的,而且,中國在近幾年時間內,經濟發展的速度也非常快,這也就導致了人們的消費能力變強。
而現在大多數人購物的方式都是通過網絡購物,所以,現在的網絡購物平臺也有很多。
像比較老的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等,還有一些新興的,比較小衆的電商平臺,比如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等等。
那麼,如果想要開一個網店的話,在哪個電商平臺中入駐比較好呢? 想要開網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考慮自身的條件。
雖然現在國內的電商平臺比較多,但是,幾乎每一個電商平臺都會爲自己打造一個獨特的特色。
比如這幾年發展非常快的拼多多,主打的特色就是價格低,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非常好的貨源,並且,你可以將貨源的成本價格壓得非常低。
或者你本身就是一款產品的生產廠家的話,那麼就可以選擇拼多多這個平臺去開網店。
不過,通過數據分析我們也可以得知,在拼多多平臺中,銷售最好的一些類目其實就是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小零食。
如果是銷售單價比較高的商品的話,就不建議在拼多多平臺中去做了。
淘寶平臺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的一個電商平臺了,而且,入駐淘寶平臺的門檻相對是非常低的。
大多數的類目僅僅只需要繳納一千元的保證金就可以將店鋪開通成功,不過,想要做淘寶的話,就一定要有心裏準備,淘寶平臺雖然運營的時間比較長,這也就導致了淘寶平臺中的商家是很多的,所以,想要在淘寶中開網店的話,你出售的商品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
另外,如果你會經常在國外,或者家人有人在國外的話,也可以試着在洋碼頭,小紅書等等這些主打海外購的平臺中開一個網店。
這樣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去將商品的成本壓低,爲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
還有像天貓以及京東這種比較高端的購物平臺,這樣的平臺入駐的門檻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首先就是入駐平臺的保證金,天貓平臺中,需要繳納的保證金可以達到十五萬人民幣。
而且,你還必須要是以企業的形式去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