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都有哪些平臺?
跨境電商平臺一般分爲兩大類: 自營式平臺和自建站。
自營式平臺特徵: 經營自主權,經營用戶資產和數據資產,塑造品牌。
例如:速賣通、亞馬遜、Lazada、shopee等平臺。
自建站: 平臺特徵:自由度高,但缺乏流量供給。
例如最近兩年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的獨立站。
2 今天我們來看看除獨立站外,熱門的跨境平臺有哪些? No1:亞馬遜(Amazon) 針對全球的跨境電商平臺,不過分很多站點、北美站、歐洲站、日本站等,不同站點獨立運營,發貨需要從國內發貨到FBA(亞馬遜海外倉)再從海外倉配送到買家手中,亞馬遜總的市場體量是所有跨境平臺中最大的,但由於單站點運營模式,競爭相對也更大,投入成本更高,去年以來亞馬遜封店率較高,對新手賣家來說難度越來越大。
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
中國跨境電商平臺 1、速賣通: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面向全球市場的跨境新零售平臺,成立於2010年,高速發展,日趨成熟,目前成爲世界最大跨境B2C出口平臺之一。
2、京東全球購:京東全球購旨在引入全球上千優質國際品牌商品;提供涵蓋歐洲,亞洲,澳洲,美洲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物流解決方案;並在京東商城進行在線銷售。
京東作爲中國最大的在線自營企業,我們具有業內最領先的履約能力和覆蓋至全國的倉儲和最後一公里物流網。
跨境電商是依據什麼分類的呢?
根據不同的分類維度,跨境電商平臺分類有哪些? 1、按照商品流向:出口跨境電商、進口跨境電商 2、按照交易對象與模式:B2B、B2C、C2C 最具代表性的網站有阿里 巴巴 國際站、全球速賣通、亞馬遜、eBay等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
也是很多人做跨境電商的首選對象。
3、按銷售經營模式:純平臺、自營+平臺+自營+平臺、自營。
純平臺僅提供平臺,不涉足採購和配送等。
自營+平臺企業一方面自營部分產品賺差價,另一方面作爲平臺提供方收取佣金。
自營企業則自營賺差價,往往涉足採購和配送領域。
4、按業務專業性:綜合性跨境電商、垂直型跨境電商 綜合性跨境電商的業務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其用戶流量及商家商品數量巨大,垂直型跨境電商的業務比較專業化,專注核心品類的深耕細作。
5、按照運營模式分類:第三方平臺、獨立站 第三方平臺,是通過賣家入駐亞馬遜、EBAV、wish等成熟的跨境電商平臺;門檻較低、入門簡單,同時平臺自帶流量;但劣勢也有,同質化競爭激烈、營銷方式受限、源數據受限。
獨立站,由商家自己創建屬於自己的跨境電商平臺,能夠爲商家打造私域流量、打造品牌、運營與營銷方式靈活;但劣勢是自運營難度大。
做跨境電商的企業最怕哪些問題,如何服務好跨境電商企業?
亞馬遜 (Amazon.com)互聯網電子商務生活企業做跨境電商的企業最怕哪些問題,如何服務好跨境電商企業?衆所周知現在跨境電商已經越來越熱,我現在是在一家專門給跨境電商做led燈供應商的生產廠家,爲了更加完善體系,所以請各路大神不吝賜教給予簡介,讓我們能夠…顯示全部 首先,跨境電商按照進出口方向不同可分爲: 跨境進口電商和跨境出口電商; 跨境進口電商按照業務模式:一般進口+保稅進口; 跨境出口電商可分爲:保稅出口和一般出口!其次,具體跨境進口的模式 : “自營+保稅區”(比如聚美海外購、網易考拉)、“自營+招商”(比如:洋豆全球購、蘇寧海外購)、“保稅進口+海外直郵”(比如:天貓國際)、“自營而非純平臺”(比如:京東海外購)、“海外商品閃購+直購保稅”(比如:唯品會全球特賣)、“自營跨境B2C平臺”(亞馬遜海外購、1號海購、順豐海淘)、“直銷、直購、直郵” (比如洋碼頭)、“垂直型自營跨境B2C平臺”(比如蜜芽寶貝)、“導購返利平臺”(比如55海淘)、“跨境C2C平臺”(淘寶全球購、美國購物網)等模式。
一般出口和一般進口我們通常稱作國際貿易(包含B2B業務)。
我們平時所說的跨境電商包括跨境電商服務試點基本上是包括了B2C和C2C的範疇,理解他的含義我相信對跨境電商其中包含的問題就會略知一二!跨境電商的進口電商的主要障礙在以下幾個方面(拋磚引玉): 1.國家政策問題,國家爲了保證稅收和加強進口商品的監管,對行郵免稅額度等限制的還比較低,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海外供應鏈整合問題,這是進口電商的一大症結,C端用戶購買量少,直郵物流成本高,集貨(時間等待較長,用戶體驗較差),備貨(需要提前瞭解消費者需求,不然問題就來了,賣不出去,還佔有大量資金); 3.商品的品控問題,一般人認爲國外的就是比國內的商品好,但是也並不是說國外就沒有假貨和仿貨,再加上國內代理代理商或者進口商爲了逐利也有可能存在假冒的可能,很多跨境進口電商平臺都打着保證百分百正品的口號,其實這都是一個口頭的允諾,天知道那上面的東西全都是正品; 4. 競爭日益激烈問題,面對大量的企業湧入跨境電商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跨境電商的藍海勢必會逐漸染紅,競爭逐步趨向白熱化。
5.價格競爭力問題,很多平臺爲了保證海外商品質量,採取買手模式把控商品質量,請問別說買手,就連國外的消費者也未必買到的都是正品,於是問題來了,那怎麼樣才能保證跨境進口商品的品質呢?只有通過和海外品牌商直接合作,另外的問題又來了,很多海外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專營渠道和網上渠道。
即便是拿到了合作權限,價格上是否有競爭力,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5-01-27 12:58 贊同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