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蝦皮上看不到自己發佈的商品?

店鋪後臺那裏可以查看商品的狀態,有審覈中啥的,如果是正常的就是可以看到的

蝦皮我上傳了50多個商品但是賣場卻不顯示是什麼問題?

第一種、你上傳的50個商品上傳到預售裏面了,上傳的預售超過20%就不會顯示。
第二種、一次性上傳很多會被平臺屏蔽。
第三種、就是上傳沒成功了唄,自己好好看看,看下是不是在你的未上架裏面,賣家後臺上傳還是用ERP上傳的,如果是ERP上傳,如果沒上傳成功會有報錯提醒的。

蝦皮上架的產品id在哪?

從店鋪後臺進去,找到我的商品-隨機點一個產品的編輯按鈕,會出現下面這個界面 點擊視覺效果,會有你產品在前臺的鏈接,前面一串數字是店鋪id,後面一串數字是產品id。

shopee選品怎麼選?

問的好,問的秒,問得真到點子上! shopee選品怎麼選?有這個覺悟的朋友,真就是抓住做蝦皮的重點了。
不管你是做精品,還是做鋪貨,選品是核心中的核心。
很久之前,我在其他問題下面,就關於選品的話題,也分享過,不過由於時間比較久了,這次在這裏重新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選品玩法。
看過我回答的朋友都知道,小強歷來的分享都是乾貨擰不出水的,廢話不多說,直接乾貨來襲~我想很多朋友剛開始做蝦皮,對於選品都是一臉懵,要麼去拼多多找最熱銷的商品,要麼就是看看蝦皮平臺賣得最好的商品,對選品基本上都是自己主觀去判斷。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好選品,我總結下來,以及我們團隊實踐下來就是,熱搜藍海詞選品。
熱搜代表需求,熱搜值越大,表示需求也越大,但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在熱搜的前提下這個熱搜詞對應的蝦皮數量越少,即競爭度越小。
總結就是熱搜越大,競爭越小的詞,以臺灣站點爲例: 我標記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搜索量比蝦皮數量多很多,也就是搜索量除以蝦皮數量,比值越大,就越能作爲我們鋪貨的選品方向。
我以清潔刷舉例,去蝦皮臺灣站點前臺搜索: 做跨境的,就選擇中國大陸賣家,可以看到很多商家都有賣,我們每一個商品點進去,去找到同樣是做蝦皮鋪貨的賣家:像這樣的,店鋪商品數量很多,商品比較雜的,就是我們做鋪貨店羣的朋友,我們再去他們店鋪裏面查找出單的商品,只要同個熱搜詞對應的商品在同一個店鋪有出單,都可以作爲我們選品的方向。
同樣如此,再去這個店鋪看其他的商品拿去分析: 可以看到,打蛋器還不錯,我們拿商品標題去分析即可看到打蛋器關鍵詞: 這樣就能有其他不同的熱搜詞出來,我們又能拿着這些熱搜詞去前端找到同行店鋪,去分析他們店鋪裏面出單的商品,從而作爲我們選品的思路。
這樣可以挖掘到很多有熱搜需求,同時對應蝦皮數量又比較少的商品。
對數據進行客觀的分析選品,遠比我們自己主觀的去判斷更好。
對於做鋪貨的朋友來說,我想有效高效的批量選品,才能夠放大,同樣對於想做精細一點的朋友,數據優化去找到更多的優質品也很重要。
今天就分享到這裏,有更好選品思路的朋友可以評論交流討論,跨境電商的路上多個朋友多個選擇,如果對你有幫助,多去執行實踐,再順手給小強一個贊,會有更多幹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