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
十五 11:10 9:10-13:10 十六 11:45 9:45-13:45 十七 12:20 10:20-14:20 十八 12:50 10:50-14:50 十九 13:30 11:30-15:30 廿十 14:00 12:00-16:00 廿一 14:30 12:30-16:30 廿二 15:30 13:30-17:30 廿三 16:30 14:30-18:30 廿四 17:50 15:50-19:50 廿五 6:00 4:00-8:00 廿六 7:20 5:20-9:20 廿七 8:30 6:30-10:30 廿八 9:20 7:20-11:20 廿九 10:00 8:00-12:00
哪裏適合趕海?
來叔出海連放抓貨工具,在海里放一天 ,第二天拉起來滿滿的收穫 79播放· 2贊同 09-28 · 49次播放 1 喜歡 繼續瀏覽內容 知乎 發現更大的世界 打開 瀏覽器 繼續 有良知的教育者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又退潮了,快來趕海吧! 565播放· 1贊同 上海趕海好去處:奉賢海灣旅遊度假區,漁人碼頭!趕海特別提醒:1,週末最好不要去,因爲你所有的時間都會堵在路上;2,趕海一定要知道潮起潮落時間;3,最好不要在大太陽天氣趕海,大太陽裏趕一次海基本一年皮膚才能變白,傍晚是最佳選擇或者陰天沒有太陽. 07-28 · 210次播放 1 喜歡 繼續瀏覽內容 知乎 發現更大的世界 打開 瀏覽器 繼續
比較有名的趕海人有哪些?
1、漁農泰叔在趕海人之中他年紀最大,應該說也是最有經驗的一個。
憑着他的經驗,除非運氣不好,基本都能收穫到不錯的。
粉絲雖然不多,但泰叔還是很認真拍視頻,基本沒看到他有過敷衍。
看泰叔的視頻,會學到很多趕海的知識,泰叔每次抓到海鮮都會給大家講解這種海鮮的特點和如何抓。
在看視頻有個原因就是他經常在視頻裏和泰嬸秀恩愛。
泰叔經常誇獎泰嬸會做菜,有時候看到自己碗裏肉多,還會夾給泰嬸。
泰嬸每次看泰叔眼裏都會溢出滿滿的愛意。
兩人雖然子女已經成家立業,但還堅守一份勞作,夕陽西下的年紀,兩人相依相伴,互相扶持,是我向往的那種婚姻生活。
2、漁農阿陽阿陽的視頻幾乎有四分之三都是抽水塘抓魚,在海邊退潮的時候,他會開上自己的“寶馬”,扛起自己的老夥計——水車,選定好地方後,架好水車,雙手拿起鉤子,“嗨啦嗨!嗨啦嗨!……”,一般兩三個鐘頭後,就看到水被抽得差不多了,拿起水桶下去抓魚。
有的時候收穫很多,有的時候收穫很少,但阿陽始終都笑呵呵的,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是我持續關注他的原因。
3、老漁民阿雄因爲介紹自己的時候帶有濃重的口音,把自己名字讀成“a xuan”,所以粉絲們也親切稱呼他爲“阿選”。
因爲關注阿烽的緣故,偶爾在某期視頻中看到阿雄,於是也把他關注了。
阿烽和阿雄,儘管年紀相差較大,兩人依然兄弟相稱,有時候會一起出海拍視頻,互動有默契。
阿雄視頻的特點很普通,跟幾個趕海視頻愛好者交流,他們說不喜歡那些幾百萬粉絲的大V(套路太多),阿雄這種視頻才叫不做作,看他的視頻有種真實漁民生活的體驗。
4、漁農小池小池,茂名人,聽到他那口音,特別熟悉特別親切,尤其他那經常掛在嘴邊的“Gi哇”。
花了28000塊購買了一艘快艇的時候,我剛好關注了他,和衆多網友的評價一致——開上這艘快艇,小池就是這個海港最靚的那個仔。
除了被曬黑的皮膚,他根本不像一個有着十年打漁生涯的漁民,因爲在他的視頻中看到的是小男孩般的天真爛漫,很歡樂。
5、思鄉漁夫思鄉漁夫看起來不是職業漁民,趕海是純粹的愛好。
我第一次看他的視頻的時候,他沒有出過鏡,都是他頭上或胸前的運動相機拍的角度,也沒怎麼說話,覺得過於單調。
也許他也意識到這一點,後來也出鏡了,慢慢發展處自己的個人風格。
在他的視頻中,我多少能看得出一個做自媒體人的成長過程,我特別佩服他的毅力,不管是爲了挖一個螃蟹花了一個多小時刨洞還是經營自媒體的堅持。
不靠誇張的肢體表演和套路,年輕不浮躁,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漁戈兄弟
漁戈兄弟,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深度參與了2022年1月13日百度百家號舉辦兩岸三農作者研討會,截至2022年2月11日,百家號粉絲數達74.8萬人。
經歷 來自福建霞浦的漁村,2018年互聯網上的趕海短視頻掀起了一股熱潮,他在其中找到了很多童年回憶,深有感觸,由此開啓了自媒體創作之路。
深度參與了2022年1月13日百度百家號舉辦兩岸三農作者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他分享道:“趕海對我來說是輕車熟路,這讓我堅定地聚焦在這個細分垂類進行創作。
我在百家號發佈的首個趕海短視頻,便收穫了幾十萬點擊和幾千網友的關注,給我帶來很大鼓勵。
”作品來源 爲了創作新鮮有趣的優質短視頻,自己還建造了漁船,與志同道合的幾位兄弟,去到更遠的海島尋找更多故事。
出於對海洋生物的好奇,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搜索相關問題,繼而關注到了這位喜歡冒險的創作者。
充滿未知驚喜的趕海場景配合生活化的海洋科普讓他脫穎而出,也讓他家鄉的海產品走出了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