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shopee每天要傳幾十個產品,請問一定要把中文圖片翻譯成英文再傳商品嗎?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蝦皮上的流量來源都有哪些; ①自然流量; ②廣告流量; ③活動流量; ④蝦皮動態; ⑤蝦皮直播; ⑥站外流量; 其中對於新店比較有效果的也就是②④⑤了; 最直接也是門檻最低的就是廣告流量了; 所以我們商品上架之後要直接去開啓廣告來引流; 當然廣告不是像你們想的那些,無腦砸錢,誰都砸不起; 開廣告你得知道我們開廣告的目的是什麼; 1)快速測款,加快產品循環迭代的速度; 2)打出投產比,最終用付費流量來撬動自然流量; 測款這個動作其實壓根花不了什麼錢; 拿我們自己來說,新店一天上10個新品,全部開廣告,每個品的預算一天也就是30新臺幣(不到10塊錢人民幣),一天不到100塊錢;

蝦皮入不敷出,廣告打了沒效果,價錢也已經拉到非常低了,只有瀏覽量沒有出單,怎麼辦?

在《猜你喜歡》和《每日新發展》。
加起來一共是3個展示位 3)紅利期就是現在 。
因爲大部分賣家還沒有意識關聯廣告的威力 。
或者說不知道關聯廣告具體應該怎麼用。
現在單次的點擊價格特別特別特別低 。
快點開起來。
這裏要注意,跟關鍵詞廣告不同,這裏的每次點擊價格就用系統推薦的就可以。
1臺幣=2毛錢。
不要捨不得 總預算這裏,可以不用設置,每天看一次後臺數據,再進行調整 接着弄一下廣告溢價,在臺灣站的說法是叫加權比 4)以量取勝 一定要靠量取勝 ,存在有些廣告商品,一天一個點擊都沒有的。
所以一定要靠量。
前期做加法,後期才能做減法 。
只有拿起,才能放下。
我們新店關聯廣告 100個起投。
老店200左右 。
反正不會低於100個 100個關聯廣告,大概一天可以帶來500+的精準流量。
5)關聯廣告經驗總結 a.會存在出價已經很高,甚至超過推薦價格,但展現量和點擊量很少,因爲不同市場/品類,推薦價格和競爭激烈程度存在差異, 這種情況很常見。
我們就大膽提價,直到出現合理的瀏覽量和點擊量爲止。
判斷標準就是50個點擊,50個點擊還沒出單,我們就關掉廣告 b.反正記住一條,3天內50個點擊,沒有出單。

shopee、lazada、速賣通哪個更適合新手?

無障礙登錄/註冊速賣通 LAZADA(東南亞電子商務公司) Shopee shopee、lazada、速賣通哪個更適合新手?新手想學習跨境電商,第一次接觸,這三個平臺相對來說哪個更適合入門?哪個更適合長期發展?三者各有的優劣勢是什麼呢?希望有高人解惑!還有新手沒學過運營?剛…顯示全部 139被瀏覽 107,852關注問題 12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Cain Leon 有關shopee的問題想問請大大方方問/流水、執照都可以找我 新聞鏈接: Seller Education Hub 有興趣的蝦皮玩家可以自己去讀一下這個新聞,如果不想看就聽我講一下。
主要內容有三點: 一、全線品類店鋪佣金上調爲6%,之前有一個階梯佣金,今後一視同仁。
二、2022年1月1日起新註冊的店鋪將不再享受3個月免佣金的新店扶持。
三、平臺將返還三個月的佣金作爲廣告金,廣告金可以購買定量的推廣流量。
熟悉蝦皮的老玩家馬上就能明白,這條新聞的重要性。
我也姑且算一個蝦皮老玩家吧,按照我的理解,有這麼幾條解讀: 一、蝦皮平臺進入成熟期,官方不再過度扶持新店,之後入局的機會越來越來小; 二、廣告金的效果遠不如直接打折降價,蝦皮官方推不動廣告金,纔會強制新店使用廣告金; 三、現在是註冊店鋪最後的機會,算上今天12月21日,還有11天時間,一般執照花3天,註冊店鋪要3天,時間還算充裕。
那我是怎麼得到這些結論的呢?接下來聽我慢慢分析。
首先說蝦皮公司的形勢,蝦皮2015年成立,2018年搞跨境,建立中國業務部,等等這些問題不再重複了,你可以上網查,或者看我之前的文章。
總的來說,現在的形勢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打拼,蝦皮漸漸建立了自己在東南亞的地位,前景比Lazada大多了。
雖然依舊被大家稱爲東南亞拼多多,但是做生意誰管這些?能賺錢纔是賺錢的硬道理,賺不到錢就算你的平臺再高端都是白扯。
所以,蝦皮的業務依舊處在上升期,就像我之前說的,蝦皮就像十年前的淘寶,是個入局的好時期。
但是同時,蝦皮官方開始有意識的篩選玩家,就像天貓商城。
沒有資金儲備的玩家,打不起廣告的玩家,將被慢慢出清。
現在入局蝦皮的難度又越來越大,想入局,一定要想清楚,沒有任何投入,沒有任何電商經驗,沒有任何朋友或者老師指點,想自己摸索,想撿錢,想白嫖好處,我建議你省省吧,你肯定賺不到錢,還不如刷刷抖音來的快活。
再說一說免佣金和廣告金,免佣金的重要性對於老玩家而言不言而喻。
在新店開張的前三個月,老玩家可以利用免佣金,補貼到自己的定價上,實現超低利潤率,給新店衝一波銷量,積累一波好看的數據,不僅在三個月後進行新店考覈時得到官方的重視,還可以讓自己的店鋪快速成長到一個健康的狀態。
以我爲例:2020年疫情後的5月份我重新開店,註冊了一個新店,靠着免佣金扶持下的低利潤率,第一個月月銷做到了一萬五千新臺幣,利潤15%,第二個月也就是6月份,月銷漲到10萬新臺幣,利潤20%,第三個月月銷做到了30萬新臺幣,利潤25%。
也就是說,靠着免佣金的扶持,我在三個月內把新店銷售額做到了超過40萬新臺幣。
這種成績,如果沒有免佣金的扶持,我不敢保證能再一次複製。
說到這裏,你應該對免佣金政策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感受。
而廣告金,只能用來買流量,比如說,你在蝦皮平臺搜索“usb轉type-c轉換頭”,打了廣告的就會被展示在第一位。
但是,如果你的商品沒有價格優勢,沒有銷量支撐,消費者依舊不會選擇你,甚至可能厭煩打廣告的商品,想想你平時的購物習慣就好了,你說是不是這樣的?我說的對不對?對了,將心比心嘛! 最後說一說註冊店鋪的問題,我建議還在觀望的玩家抓緊時間入局,沒有執照和流水可以找我,我給你解決。
沒有時間的玩家可以先搞個店鋪存着,這樣年後再開始也有免佣金的優惠。
當然,還是那句話,沒有電商經驗,也沒有朋友親人和老師帶你的,你不用想了,沒戲的。
也別去報3980和代運營服務,沒用。
2021-12-21 12:07

2022年有哪些類似Shopee(蝦皮)的跨境電商平臺,對於想進場的小白比較友好,機會比較多的?

2022年上半年就要進入尾聲,電商行業將要迎來利潤豐厚的下半年,各種賣點節日接踵而至,每個賣家都在準備收穫一年的碩果。
但是同時,蝦皮平臺動作不斷,於近日調整了一部分針對新店鋪的政策,再加上之前的幾次調整,上半年可謂多事之秋。
蝦皮怎麼了?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不是新賣家越來越難做? 爲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把2022年上半年的政策改動總結一下,嘗試分析一下蝦皮平臺到底在幹什麼?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背景,免得有些剛關注蝦皮的小白看不懂。
2022年1月,蝦皮宣佈取消新店鋪免佣金扶持,改爲返還等額廣告金。
2022年5月9日,蝦皮宣佈上調運費,每個包裹基礎運費上調10臺幣,上調幅度達到百分之70%。
2022年6月9日,蝦皮內貿電商個體戶賣家首開站點調整爲:臺灣,馬來,菲律賓,之前僅有臺灣,企業執照不變。
2022年6月14日,蝦皮更改新店分級制度,除了優選和商城店鋪之外,又分了不活躍,成長,活躍,有經驗,有潛力等五檔店鋪等級,主要針對不出單的賣家。
我們逐條分析: 1.取消免佣金 免佣金相當於外貿中的退稅政策,蝦皮之前一直在補貼賣家,這是實打實的金錢補貼。
而取消免傭之後,廣告金無論如何都會重新流入蝦皮手裏,這是捆綁型補貼。
蝦皮爲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真的缺這點錢嗎?答案是,缺,真的缺。
自從騰訊入股蝦皮,成爲最大股東之後,蝦皮就學會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那一套,開始了他的膨脹之路。
蝦皮在東南亞幾國瘋狂燒錢打廣告,補貼全平臺的賣家,日活躍用戶和GMV暴漲,大批賣家入駐,賬單變好看了,投資人高興了,股票一路水漲船高。
但是燒錢不能無止境的投入,前期的燒錢都是爲了後期賺取壟斷利潤,整個公司一直面臨着無法盈利的威脅。
怎麼辦?只能提前收網,養魚養了這麼多,先收一部分喫着。
於是,蝦皮盯上了廣告金。
以往,由於蝦皮的巨量廣告費支出,平臺的流量幾乎都是免費的,很多賣家不開廣告都能有不錯的業績。
現在不行了,蝦皮要喫這塊利潤,自然的流量減少了很多,新店開張的利潤扶持更是悄咪咪的取消,現在不論新店老店,只有新品流量。
新品流量用完之後,就只能開廣告。
這也沒辦法,做生意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投入的事情,一分錢不投的好事不可能長久,一個互聯網平臺成熟之後必然要走上賣流量的道路。
我們做不了什麼,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儘量把每一分錢的廣告都用好。
新店開張,建議先獲得優選店鋪的標籤,之後開廣告,效果更好。
2.運費上調 運費上調和取消免佣金是一樣的邏輯,其實自疫情以來,運費一直是高漲狀態,疫情之前,像馬士基之類的集裝箱公司,忙活一年根本不賺錢。
而疫情之後,他們一年能掙過去幾年的收入之和,甚至有的船運公司瘋狂到新船一艘艘的挨着訂,你可以想象國際運費漲了多少。
所以運費上調也別說什麼,不用罵平臺小氣,蝦皮能夠拖到2022年5月才宣佈漲運費,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最大的誠意。
我們該怎麼應對?無他,只能接受,我們也慢慢漲價,或者不漲價,每單少掙兩塊錢。
3.個體戶新開站點增加 這兩天很多文章狗叫什麼,這是蝦皮公司給小賣家的新手福利,忽悠好多新人快快入場。
關於這點我就要說道一下,本人一直以來推薦新手註冊一個個體執照即可入駐蝦皮,省錢省事。
我倒是記得有狗叫聲之前拼命吹捧企業執照,忽悠小白去辦企業執照,一魚多喫,現在怎麼不吹噓企業執照了? 其實,這並不算是什麼福利,是蝦皮的正常調整。
因爲本來個體戶賣家就可以開馬來和菲律賓,不過需要自己申請,申請倒是沒有什麼資格要求,就是無法作爲第一站點開通。
不過不建議新手第一站點開馬來,馬來本土玩家很多,跨境比不過本土店,除非你有特殊的貨源優勢。
菲律賓站點倒是可以試一試,我有個學員最近在菲律賓做飾品,加上自己直播,效果還不錯。
另外,巴西站點值得關注,不過巴西站需要額外申請。
4.店鋪分級變多 我們都知道,我們小散戶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到優選店鋪,進入高階賣家之列。
之前大家的店鋪除了優選和非優選,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這讓很多垃圾店鋪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不管我有沒有真本事,反正亂上貨就行了,總能出個幾單。
然而這種局勢對蝦皮而言,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大量的垃圾賣家,佔用了服務器帶寬,蝦皮還要給他們的店鋪分配流量,客戶買到了假貨,找不到店鋪的客服,反手在社交媒體上罵蝦皮垃圾平臺,降低了平臺的評價。
這樣會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拿拼多多舉例,拼多多剛成立的時候,那麼多的假冒僞劣商品充斥着整個平臺,這些垃圾享受着平臺的流量扶持,拿着平臺的免傭補貼,但是給平臺換來的卻是“並夕夕”的罵名,這種廣告效果是反向的,沒有一個平臺希望自己背上假貨的罵名。
換到蝦皮身上,其實就是想辦法把垃圾賣家出清,讓他們得不到那麼多的流量。
2020年之前,蝦皮上的賣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蝦皮什麼愛護新賣家,基本是個人都能開店出單賺錢。
然而2020年之後,蝦皮突然火了,很多公司和個人,註冊了大量的店鋪,其中不乏很多垃圾店鋪。
顯然現在蝦皮沒有耐心再等着賣家成長,他們最需要自帶流量和資源的賣家,最好不需要蝦皮扶持就能穩定的出單。
所以,淘汰垃圾店鋪和賣家是必由之路。
也就是說,過去那一套鋪貨模式,逐漸行不通了,因爲垃圾店鋪被限制到了100件商品上限,還怎麼鋪貨? 在這個浪潮中活下來的,都將是專業賣家。
我們也不用過度擔心什麼,有本事的自然不用害怕,甚至官方還幫我們進行了利益分配,我們有機會拿到之前被垃圾賣家佔去的流量。
平臺也更加規範,買家的數量和質量都將上升一個臺階。
總結 這兩年我聽到了一些抱怨,總有人說蝦皮的政策多變,天天變,搞得賣家疲於應付。
我反倒要說,唯有變局纔是真正的機會,沒有變局就沒有利益洗牌,那麼小賣家或者起步晚的店鋪將永遠活在馬太效應的陰影之下。
不要害怕大風大浪,只有渾水,我們才能摸到魚。
正如古人言: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好像哪裏不對?) 接受不了變化的賣家,我勸你趁早退出。
我是Cain,專注蝦皮精品化運營,歡迎交流經驗,還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