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國有哪些?各自的份額?
以下是2018年向中國進口原油的前15個國家/地區(單位:億美元): 俄羅斯:379億美元(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8%) 沙特阿拉伯:297億美元(12.4%) 安哥拉:249億美元(10.4%) 伊拉克:224億美元(9.4%) 阿曼:173億美元(7.2%) 巴西:162億美元(6.8%) 伊朗:150億美元(6.3%) 科威特:119億美元(5%) 委內瑞拉:70億美元(2.9%) 美國:68億美元(2.8%)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67億美元(2.8%) 剛果:64億美元(2.7%) 哥倫比亞:50億美元(2.1%) 馬來西亞:48億美元(2%) 利比亞:47億美元(2%) 排名前五的國家(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和阿曼)佔中國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55.2%)。
2019年的數據:俄羅斯繼續維持第一的位置,但是的第二變成了阿曼。
第三和第五分別是伊拉克、沙特和安哥拉。
爲什麼阿曼突然變成了第二?有的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海關總署2020年4月2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份沙特阿拉伯對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同比下降1.6%至170萬桶/日或721萬公噸。
5月中國從俄進口原油同比增長55%,俄羅斯超沙特成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原因是什麼?
一、俄羅斯連續第二個月成中國第一大石油供應國 根據海關總署7月20日公佈的數據,6月份,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數量,包括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線及海運,共計729萬噸,同比增加近10%。
這是俄羅斯連續第二個月成爲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方。
近年來,沙特一直是我國最大的石油供應渠道,去年僅在12月份俄油小比例超過沙特,但第二個月後沙特又反超俄油。
今年從5月份開始,俄油進口量超過沙特。
但這一次沙特未能在第二個月實現反超,6月份俄油進口量與沙特的差距繼續拉大,俄油進口量比沙特油多44%。
6月份,我國進口石油3582萬噸,在3-5月份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之後,6月份同比大幅度下降了21.8%。
來自俄羅斯的烏拉爾原油僅下降13.5%,佔到了20.3%。
而兩個月前我國最大的石油供應方沙特阿拉伯的進口量在5月份環比下降12.5%之後,6月份再次環比下降35.3%,在我國進口石油中的份額降到14.1%,比俄羅斯的份額低了6.2個百分點。
6月份我國從沙特進口的原油爲506萬噸,比從俄羅斯的進口量少了223萬噸,少了約31%。
二、俄羅斯原油躍居首位,是爲了支持俄羅斯還是另有原因?
2021年俄羅斯石油出口額同比增長51.8%,達1101億美元,增長背後有哪些原因?
在西方國家接連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意圖打擊作爲俄經濟支柱的能源行業之際,一些西方媒體卻突然注意到,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近期出現顯著的增長,“中國的石油買家正從俄羅斯供應商的折扣中受益”。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5月中國進口的原油總量約爲4582萬噸,同比增長超11.8%。
其中從俄羅斯進口原油842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55%。
這意味時隔19個月後,俄羅斯再次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爲中國最大的石油來源國。
緊隨俄羅斯之後,中國5月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原油爲782萬噸,同比增長9%,但要低於4月的893萬噸。
中國5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總量超過沙特 海關總署數據查詢網站截圖(下同) 去年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543.7萬噸2020年10月,俄羅斯曾一度超過沙特成爲中國最大的原油來源國 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量的顯著增加,也引起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
一些外媒認爲,中國進口更多的俄羅斯石油,與面臨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供應商選擇大幅降價有着直接的關聯,此舉無疑吸引了衆多石油買家。
英國路透社指出,在西方制裁的影響下,俄羅斯的石油供應商不得不提供大幅度的折扣來促進出口,這顯然會讓買家從中獲利,進口商得以獲取更爲廉價的石油。
這一現象也表明,即使俄羅斯遭到西方的制裁,莫斯科依然有能力爲其石油找到買家。
相比之下,中國5月從巴西進口原油220噸,同比下降19%左右。
路透社稱,這可能就是因爲俄羅斯石油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從而給南美洲的石油供應商帶來競爭壓力。
路透社:中國5月從俄羅斯石油進口飆升至創紀錄水平,超過最大供應國沙特 美國《華盛頓郵報》也宣稱,由於俄烏衝突並未對中俄的貿易關係造成影響,俄羅斯價格低廉的石油將會給中國提供一個補充戰略石油儲備的好機會。
法新社則認爲,中國增加俄羅斯原油的進口量,還將有助於抵消西方國家減少俄能源進口帶來的損失。
該社注意到,儘管歐洲正竭力縮減對俄羅斯能源的採購,但來自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需求遏制了俄羅斯的部分損失。
但在俄媒看來,俄羅斯對華石油貿易的增長不僅源於大幅度的折扣,同時也因爲中國是一個比歐洲更可靠的貿易伙伴。
“今日俄羅斯”(RT)指出,自歐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持續對俄實施制裁以來,俄羅斯與西方的能源貿易受到顯著影響,而中國買家仍對俄油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今日俄羅斯:爲什麼俄羅斯會成爲中國石油供應的領跑者 “供應量的急劇增長,一方面是因爲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中國對石油和其他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恢復。
”投資公司Freedom Finace首席分析師娜塔莉亞·米爾查科娃(Наталья Мильчаковаm)對RT解釋說,“另一方面,由於西方的制裁以及歐洲作爲買家表現出的不可預測性,俄羅斯也願意增加對華出口。
”米爾查科娃還預測,未來幾個月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可能還會繼續增加,這主要源於中國是一個極爲可靠的貿易伙伴,“不同於歐洲,中國更關心經濟和人民的福祉,因此會更加關心能源的可用性、質量和價格。
” 但她也坦言,儘管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正在轉向東方,有限的吞吐量仍然會給進一步加大出口帶來困難。
不過,俄羅斯供應商可能會考慮改變物流方式、開發新的基礎設施以增加供應。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運輸管道 圖自俄媒 與俄媒對未來石油進出口前景的判斷類似,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也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如果來自俄羅斯的供應保持穩定,中國的煉油廠商很可能會繼續採購俄油,尤其俄羅斯石油的價格相對而言也更具優勢。
此外,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還顯示,中國5月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近4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56%。
按美元計算,中國5月從俄羅斯的進口總額達到1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7.6億美元)增長了約79.6%。
中國一天消耗多少桶石油?
截至2020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中國每天的石油消耗是550萬桶,其中220萬桶來自進口。
中國的相關報告預計,中國今年原油進口將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達到創紀錄的1.1億噸,將比上年增長21%,成品油進口4000萬噸,增長40%左右。
雖然中國地大物博但是石油資源主要還是依賴於進口。
進口的國家主要來自於沙特、俄羅斯、伊拉克、安哥拉等等國家,而且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消耗也隨着增長。
擴展資料1997年,中國石油簽訂了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大型油氣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油氣合作上邁出第一步,時稱中亞俄羅斯合作區。
20年來,中國石油秉持“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原則,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拉克、伊朗、印尼、新加坡等19個國家進行50個項目的合作,2016年油氣權益產量近6000萬噸,約佔公司海外權益總產量的80%;20年來,中國石油積極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油氣運輸通道,從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建成了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緬油氣管道等四大油氣運輸通道,初步形成了一張連通中外、惠及多國的油氣供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