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減持「東南亞小騰訊」Sea投票權預計將減少至10%以下,這將帶來什麼影響?
即使騰訊表示減持後的剩餘股權將長期持有,但SEA的股價還是因爲騰訊宣佈的減持計劃而大跌了11.41%。
當天,其市值共蒸發141.32億美元,約合900億人民幣。
此前不久,騰訊已於去年年末宣佈減持京東股份。
當時京東集團公告稱,知悉騰訊控股目前間接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約17%,宣佈將向其股東分配其持有的京東集團約4.6億股A類普通股。
分配後,騰訊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約爲2.3%,同時,在此次分配中獲得公司股份的騰訊股東,將成爲京東的股東。
騰訊系股票集體崩了拼多多大跌11%,京東跌超6% 剛減持京東不久,“東南亞小騰訊”也遭遇減持,這使得市場紛紛擔憂,騰訊未來還將繼續減持騰訊系企業。
拼多多、富途跌超11%,貝殼跌超10%,嗶哩嗶哩跌近9%,鬥魚跌超8%,知乎跌近7%,京東跌超6%。
「東南亞小騰訊」SEA旗下Shopee將於3月6日起關停法國站,關停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像Wish這樣的應用程序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爲它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在這一行列。
但如果Shopee想在未來與亞馬遜這樣的公司競爭,那麼平臺必須要儘快擴大其產品範圍,以避免被消費者歸類爲在市場上最便宜,也是質量更爲堪憂的那一類。
最後,在歐洲獲得客戶的成本要高得多,其廣告成本可能是在墨西哥或巴西的數倍。
而且由於Shopee在每筆訂單上都在補貼運費,造成虧損,因此Shopee在建立足夠大的用戶羣的過程中可能會燒掉數十億美元。
也許是出於這些考量,最終,Shopee在法國的試點宣告失敗。
你好,東南亞小騰訊sea在美股股票代碼是什麼?
代碼是:SE 摘抄一段公司介紹: Sea是目前東南亞地區估值最高的集遊戲、電商、數字支付業務於一體的電子商務初創公司,由華人企業家Forrest Li於2009年在新加坡創立,主要業務包括在線遊戲品牌Garena、電商平臺Shopee以及數字支付服務AirPay。
公司前稱Garena,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新一輪融資獲得5.5億美元后,才正式更名爲Sea Limited。
Sea並非「海洋」的意思,而是「東南亞」(Southeast Asia)的英文縮寫,公司的使命是「用技術爲東南亞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Sea Limited受到投資者的偏愛,離不開下面這幾個因素的共同影響。
1、 作爲東南亞數一數二的互聯網巨頭,有資本光環加持。
這兩年,東南亞互聯網行業也誕生不少巨頭,以Sea Limited、Lazada、Grab爲代表的企業撐起了這片天下。
作爲這個市場的領頭軍,Sea Limited的崛起背後自然收穫很高的市場關注度。
能夠在初期就獲得快速發展,得益於它的商業模式吸引了不少知名風投機構,獲得不低的融資則保證了它在發展業務上有充足的資金。
在上市前,Sea Limited背後的股東實力都很強勁,不僅獲得印尼首富之子和菲律賓富豪John Gokongwei投資,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爲它保駕護航,且其最大股東爲騰訊,多次追投,到上市前騰訊的持股比例達到了39.7%。
2、 業務覆蓋電商、遊戲、電子支付,發展空間大有望成爲超級APP 相對於其它互聯網企業,Sea Limited旗下有電商、遊戲、電子支付這三輛馬車並駕齊驅,從業務發展來看,這三個領域都有很高的市場熱度。
其中這三大業務內部能夠實現很好的轉化,同時在流量角度,遊戲、電商,甚至支付能夠相輔相承,逐步閉環,一旦Sea Limited的業務在用戶羣產生很強的黏性,生態閉環形成後有望讓它的產品成長爲一個超級APP。
3、 東南亞互聯網市場環境趨向成熟,未來市場需求潛力大Sea Limited能夠在短期內獲得這麼快的發展,除了自身商業模式路徑可行之外,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迎來爆發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根據谷歌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聯合發佈的最新報告,在紮實的互聯網用戶基礎,和與日俱增的用戶使用支撐下,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到2025年預計商品總價值 (GMV) 將超過2,400億美元,比2016的報告估值高出近400億美元。
如何看待shopee這個公司未來的發展?
一、引言 最近兩年,東南亞電商在整個國內跨境圈變得燥熱起來,更多的跨境賣家,趺境新人開始入駐東南亞電商。
我相信很多玩知乎,抖音的朋友,會頻繁聽到一個叫Shopee/蝦皮的電商平臺。
其實東南亞的主流電商平臺還有好多,但Shopee無疑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那個。
另外其實在Shopee崛起之前,東南亞的電商老大一直是屬於Lazada的,但是由於Lazada之前挖的坑太深,整體系統,電商體驗流程太差,又因爲一些關閉國內賣家入駐通道,強制走海運等騷操作,所以就給了Shopee更多走向前臺的機會,近兩年Shopee舉辦了很多招商會,同時也做了很多宣傳,入駐相對容易,運營容易上手,出單也比較容易,所以吸引很多賣家進駐。
到今年,由於自身的努力,以及競爭對手Lazada的不給力,再在疫情的加持下,Shopee近兩個季度一躍成爲東南亞的電商霸主,將Lazada甩了一大截。
但是其實很多人也可能只聽說過Shopee(蝦皮),感覺像突然冒出來一樣,而且怎麼突然一下子變得知名起來了,但大部人對其瞭解不是很深,幸虧美少女我有着一顆虔誠的八卦之心,查閱許多正史野史資料後才發現Shopee跟國內互聯網/電商圈的淵源極深。
二、關於Shopee,你知道多少 先來看一下Shopee的簡介 1、成立於2015年,Shopee是東南亞與臺灣領航電商平臺,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巴西。
2、2018年GMV達到103億美金,2019年GMV達到176億美金,全年總訂單數達12億單 3、2020年上半年GMV已經達到了142億美金,幾乎每年都以80%左右的增速發展4、母公司叫Sea,紐交所上市企業。
相當於東南亞的騰訊+阿里巴巴的存在,爲什麼這麼說?因爲SEA公司的三大業務,遊戲,第三方支付可以對標騰訊遊戲,支付寶,淘寶,那可不就是東南亞騰訊+阿里巴巴的存在麼,目前是東南亞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三、Shopee與陳歐的關係 看數據資料還是挺厲害的對吧,所以大家應該更好奇了,那Shopee到底從哪裏來,要往哪裏去?說到Shopee從哪裏來,一定繞不開一個人,誰?聚美優品的陳歐,美國紐約交易所200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CEO,上市那年,才31歲。
提起陳歐,大家一定對他“爲自己代言”的廣告,歷歷在目吧。
那大家又問了,陳歐與這個Shopee又有啥關係呢?不要心急,待我爲大家一層一層剝開這顆“洋蔥”。
噔噔噔,先看一下陳歐的履歷,2006年,還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大四的陳歐,非常喜歡打遊戲,創辦了遊戲對戰平臺GG game。
這個GG game在當時的東南亞遊戲界還是很火的,所以陳歐第一次創業算是蠻成功的。
接下來,到了09年,陳歐發現自己與公司不合拍,於是賣掉公司 。
在GG game發展得不錯時,不甘心現狀的陳歐決定去斯坦福大學讀MBA,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然後他把自己的股份賣給了一個人,這個人叫Forrest Li,中文名叫李小冬,維基百科上顯示是天津人 。
後來兩個人因爲股權的事情,還鬧過很多不愉快,網上有很多個版本,有八封之心的小夥伴們可以去看看,反正美少女我是都看完了。
陳歐學成歸來後,在國內創業,拿到了徐小平老師的投資,然後在千團大戰的時候,成立了聚美優品,大家跟我這個年紀,或者稍微更大一點的,都有過在聚美優品上邊買過化妝品吧,成立四年後就上市,成爲美國紐約交易所200多年的歷史上最年輕的CEO。
一時風頭無兩,市值一度高達56.5億美元。
然後路子走野了,開始拍電視劇,拍電影,參加綜藝節目,同時聚美也被爆出化妝品問題,市值一路下跌,之前準備以7美金私有化退市,被另一知名投資人朱嘯虎怒懟並贈外號:陳七塊。
現在聚美市值,只剩2、3億美金了吧,跌了99%,當然陳歐也從神壇跌落。
四、Shopee與李小冬的關係說完了陳七塊,我們再來聊聊這個Forrest Li,李小冬,李小冬買了陳歐的股份後,把GGgame改名爲Garena, 跟騰訊的發展經歷頗爲相似,Garena最初是一個網絡社交和遊戲平臺,獨立研發的 Free Fire 遊戲風靡全球。
隨着平臺用戶的積累,公司逐漸衍生髮展成由數字娛樂、電子商務和電子錢包業務組成的綜合移動互聯平臺,成長爲東南亞地區赫赫有名的獨角獸公司,市場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和臺灣。
上市前夕,把公司名稱改爲Sea,當前Sea 旗下擁有東南亞區域最大的網絡遊戲公司 Garena、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 Shopee 和數字支付平臺Shopeepay, 江湖人稱“東南亞小騰訊”,還是挺厲害的。
更厲害的是,過去20個月,SEA的股價上漲了1200%,位列美股第1。
2015年,由於Lazada糟糕的用戶體驗以及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空白,Lazada的一些離職高管聯合李小冬一起創立了電商平臺Shopee,Shopee一上線,就主打移動端,然後開始瘋狂的補貼,另外在買家端,賣家端產品體驗也甩了Lazada幾條街,所以就迅速成長起來,這裏插一句,Lazada是阿里巴巴的控股的子公司,最近三個季度,Shopee無論是用戶量,還是交易量都甩阿里巴巴兩條街。
Shopee(Sea)與騰訊的關係2017年12月10日,Shopee母公司Sea上市,騰訊在Sea IPO 前夕以戰略投資者身份一舉成爲第一大股東,股權披露,騰訊佔股39.7%,乾爸爸無疑了,我查閱了好多資料,其實騰訊很早就開始入股Sea,並且對 Sea 在資金、技術、業務還有品牌上的支持可謂不遺餘力。
除了認購公司債券,對 Garena 遊戲平臺給與大數據技術支持,還授予了 Garena 平臺在除越南以外的東南亞五國以及臺灣地區發行騰訊手機和電腦遊戲的優先權。
另外,Shopee上線後,更是給人給錢。
據小道消息,Shopee在深圳的研發中心,從騰訊過來很多人的. Shopee的未來發展有了騰訊的加持,且母公司Sea深耕東南亞市場多年,Shopee在東南亞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現在從Shopee的用戶量,交易量以及東南亞買家對Shopee的認可基本上可以看出來,這個老大如果不出什麼差錯,說不定還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其實Shopee在2015年才成立,比Lazada晚了整整三四年,但是並不妨礙他迅速成長爲東南亞和臺灣地區 GMV 最大的電商平臺,而且這種增長是火箭式,當前花錢也是如流水。
Shopee 2019年收入同比增長了近5倍,可是成本卻高達收入的1.7倍。
另外Shopee 的對手可是阿里家的獨角獸 Lazada 和有阿里股份的印尼獨角獸 Tokopedia,印尼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印尼,Lazada,Shopee均排在他後邊。
但是從 Shopee 的總體資質和潛力來看,我認爲Shopee跟阿里系的Lazada以及Tokopedia將會在東南亞電商市場,平分秋色,可能類似於國內之前58同城與趕集,滴滴與快的當時共存的一個狀態,當然也有可能一個把另一個甩在身後,從目前來看Shopee一馬當先。
而且Shopee有Sea集團的加持,尤其是在虛擬遊戲產品品類方面,領先Lazada好幾個段位,還有Shopee團隊的本地化非常出色,另外Shopee現在在賣家端很努力,在國內大力招商,補齊自己產品資源這邊的短板不說,在物流方面,開始在國內建立很多城市建立中轉倉庫,在東南亞各國的城市也建立中轉倉庫,並且與東南亞的一些大的物流巨頭也搞了戰略合作,所以說前景可期。
Shopee與Lazada的競爭 其實Shopee能到今天這個體量,完全是由於Lazada給自己挖了特別深的坑,當然也有可能是東南亞電商市場本來就起點低,市場比較割裂,沒有絕對的壟斷巨頭,所以給了Shopee充足的時間去試錯,發展,但現在Shopee的賣家端、買家端的體驗,也是越來越好了。
就拿物流來說,之前到馬來,從接到訂單到買家收到貨,需要7~12天,現在可能只需要3~5天,Lazada物流體驗稍微差一些。
另外如果,我是說如果淘寶把自己的賣家資源(個人,天貓)全部接入到Lazada平臺,那可就了不得了,你想一下,淘寶有幾十億商品資料,足夠東南亞的買家挑花眼了,大家可能會說,國內的賣家如何跟東南亞的買家怎麼溝通,還有資料翻譯的問題,我認爲翻譯這個東西在幾年後的AI時代真得真得只是小菜一碟。
其實直到今天來說,東南亞的電商市場紅利足夠多,兩個平臺仍屬於跑馬圈地階段,所以現在賣家成長起來,還是相對容易的,適合跨境新手,國內賣家轉型,當然也適合跨境賣家新的業務增長這種,我長期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