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站外引流服務】0風險 · 高利潤 · 免費廣告 · 免費測品推新 · 清庫存 點擊立即解鎖 >>

很多亞馬遜賣家,包括在亞馬遜公司上班的產品開發人員,在選品中往往很看重數據帶來的參考。這個也是正常的,因爲我們都處在數據化的時代,產品賣的好不好,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亞馬遜選品的一些“假象”

很多賣家在選品時,利用某些特定的選品工具,設定好自己的數據參數並提交後,一般都會得到一個大概的備選產品名單。在這份已經已經“去粗求精”的備選名單中,大家可能會把一些短期內銷量較大的產品,單獨列出來。在這些單獨列出的產品中,很多賣家又非常傾向於選擇那些FBM賣家比較多的產品。因爲這樣的產品,在賣家的眼裏,通常具備以後成爲“爆品”的潛質。

首先,短期內銷量大,證明產品有市場。

其次,產品FBM賣家居多,證明還未被廣大賣家發現,具備“藍海”特徵。

分析起來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你想過沒有,其實這樣的數據,可能都是被刻意製造+出來的。

我私密圈的一位賣家,最近就分享了這樣的一個選品案例。

他說,這款產品,最近一個月銷量很大,用了幾個選品軟件,都可以在搜索結果中看到這款產品的身影。

而且FBM產品佔據了絕大多數。

但是當你去1688上進行產品的供應商開發時,發現供應商不是很多,可選擇的供應商數量非常有限。

當你跟供應商去溝通時,他們的姿態往往也很高,一般都會設定一個很高的起訂量。

當你跟工廠溝通是否初期的採購量可以少一點時,工廠的態度一般是直接拒絕。

工廠的說辭一般是這樣的:“這款產品目前是亞馬遜爆款產品,所以我們的起訂量最低就是1000個,這個是沒什麼商量的。”

不但起訂量很高,而且其他的條件也很苛刻。

一是產品的採購價格,單價就要29元每個。

但是通過這款產品的材質和做工,估計成本價不會超過5塊錢。

二是產品的售後服務,工廠明確說了,除非是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否則產品是不退不換的。

這一單貨,最少就是29000元。

到這個時候,心裏就開始打鼓了。

放棄這款產品吧,感覺自己就要錯過一個“爆款”。

堅持做這款產品吧,進貨價就要29000元,再加上後期的頭程費、推廣費、倉儲費等等,感覺推這個新品的風險有點大。

其實,這樣的產品,大概率都是很多工廠故意搞出來的“噱頭”,因爲之前我們的產品開發也曾經給我推薦過這樣的產品。

在會上,我的這位產品開發人員也是極力在推薦這款產品,感覺錯過這款產品就錯過了一個億一樣。

我當時給出的建議是,先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當一個月後,再去Amazon平臺上搜索這款產品的時候,已經幾乎看不到之前的“盛況”,唯一健在的幾個Listing,也都排在類目的幾十萬名之外。

並且,這些倖存的listing,幾乎ratings都在3.5分以下,Review也清一色都是差評。

因爲我看過太多的這種“騷操作”。

有些工廠會先確定好幾款成本比較便宜的產品,然後再以FBA或FBM的方式做幾個listing上去,大部分都是FBM。

listing做好以後,通過站外的一些低價折扣去大面積放量。

放量過後的listing,在數據上就會出現很漂亮的結果。

然後,就坐等跨境賣家找到這些產品,採購這些產品。

他們付出的成本有那麼幾項,店鋪的錢(一般是買來的)、推廣的錢、物流費用。這些錢加起來不算多。

但是收穫卻是很多,一個訂單29000,十個訂單就是29萬。

做完這個產品,還有下一個產品可以繼續被“打造”出來。

而且這些amazon店鋪往往都是買來的,即便遇到績效不達標被關店或者銷量激增被審覈,也無所謂,換個殼子繼續表演就是了。

所以,選品需要去看數據,但是選品也不能全看數據。

數據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後面的篩選和鑑別工作纔是最重要的。

(來源:跨境賣家集中營 作者:跨境老鳥Mike)

點擊諮詢現在有哪些新興平臺值得關注 >>>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