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多亞馬遜品牌在黑五網一之後鬆了一口氣,但另一個需要頭疼的問題又接踵而至——1月份即將到來的“退貨潮”。
旺季後退貨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對亞馬遜這樣的平臺來說。美國零售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消費者退回了17%的產品,零售商損失超過8億美元。同時,亞馬遜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爲是退貨率最高的平臺之一,這主要是因爲Prime會員的退貨流程非常簡單明瞭。某個品牌曾在外媒採訪中表示,其在節日期間的退貨率超過了15%,而在DTC網站上的退貨率則徘徊在2%左右。
如今,品牌和代理商正在盡最大努力緩解這一大難題。部分賣家正在改變他們的包裝,以確保物品在退貨後有更好的轉售機會,也有部分賣家則利用合作關係,試圖找到銷售退貨的新途徑,例如他們會給部分產品貼上新標籤,讓顧客不輕易選擇退貨。與此同時,就連亞馬遜也做出了微小的改變,預防退貨潮湧來。
電子商務代理公司Commerce Canal的創始人Ryan Craver表示,他的一個祕訣就是儘可能多地轉售退貨後的產品。他補充道,與他合作的品牌的退貨率每年增長約14%。
對於使用亞馬遜來配送產品的品牌來說,退貨面臨着兩種結果:一旦收到產品,亞馬遜會對其進行檢查,要麼認爲產品可以重新轉售,要麼認爲產品已經損壞。在後一種情況下,亞馬遜允許品牌將商品運回他們可以處理的地方,否則亞馬遜將會處理掉這些商品。
Ryan Craver表示:“我們賣了很多服裝,所以我覺得需要想出一個解決方案。。現在已經開始與UPS的門店建立了合作關係,嘗試着轉售亞馬遜拒絕出售的庫存。我們相信,亞馬遜認爲賣不出去的東西,也通常是包裝問題所導致的問題,但我們可以收回40%到45%的成本。對於那些仍然很好的商品,如果只是包裝有問題,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放在eBay或郵其他電商平臺上轉售。”
相較而言,其他亞馬遜商家正試圖將退貨問題扼殺在搖籃裏。Jungle Scout增長專家Eva Hart也是一名亞馬遜品牌賣家,她已經開始注意到,爲了預防人們的高退貨率,商品的包裝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Eva Hart說:“幾周前,我爲聚會訂購了一件難看的毛衣,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綠色標籤,上面寫着‘如果這件毛衣被取下,你將無法退貨。’這種策略正變得越來越普遍——製造障礙,至少商家正在試圖讓消費者在考慮退貨時,慎重考慮自己應該如何處理產品。”
但是,類似此類的手法大部分都是障眼法。作爲全球零售巨頭,亞馬遜的核心服務之一是人們可以輕鬆退回手裏的商品。
除了隱晦的“威脅”,部分賣家今年還實施了其他包裝改革,旨在確保商品可以重新進貨。
Ryan Craver表示:“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建議所有客戶使用不同的包裝,這樣更容易完成退貨後的操作,例如使用不容易撕裂或損壞的材料。如果是收縮包裝或聚乙烯包裝的東西,就更容易退貨。”
總體而言,整個行業都意識到,品牌和零售商需要更多的資金來處理退貨。售後服務平臺Narvar預計,就整體數量而言,2023年將是電商退貨率最高的一年。
但並非所有退貨服務都是免費的。
與Narvar合作的零售商中,40%的商家在退貨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收取退貨費用,而一年前這一比例約爲30%。Narvar客戶戰略副總裁David Morin表示:“從整個行業來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開始對部分客戶羣收取退貨費用。”
同樣,David Morin說,現在的重點是確保產品儘可能地恢復原樣,有很多關於零售商如何降低退貨率的討論,你如何確保產品迅速回到可銷售的狀態纔是關鍵。
儘管如此,David Morin指出,退貨也是年終旺季購物的一部分。品牌和零售商有必要在不疏遠顧客的情況下,努力降低整體價格。
他指出:“與其將退貨視爲失去的銷量,他更願意與消費者討論如何得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或者如何讓(他們之前花過的)錢留在生態系統中。”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編譯:劉志偉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後臺編輯整理彙總,其目的在於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