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賣家爭先恐後湧入亞馬遜平臺。如今,亞馬遜既有月入百萬的大品牌賣家,也有試水的新賣家,可謂魚龍混雜。但其中也不乏有不良賣家,想方設法影響競爭對手店鋪的正常運營。惡意篡改他人變體便是常見的惡意競爭手段之一。
不少賣家在listing上的投入並不比優化產品質量少,作爲店鋪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變體操作至關重要。但是,變體被劫持被篡改的情況並不少見。那麼,當變體被惡意操作時,賣家如何應對才能挽回局面,避免被平臺拋棄呢?
變體是通過哪些手段篡改
某珠寶品牌賣家Jay反映,自家店鋪變體近日就遭遇了惡意修改的行爲,剛開始只是修改品牌名字,後來竟直接選擇合併變體。短短几天內,該賣家的listing就遍佈對手的變體,他表示,“年前剛優化的listing變體,不就爲別人做廣告了嗎?真是太難了!”。
很明顯,他被競爭對手盯上了,這種情況下,即使亞馬遜同意刪除變體,也不見得賣家的變體不會再次被惡意修改。因爲對於尚未進行品牌備案的賣家,亞馬遜方面並沒有有效的抑制方法,只有根據對手行爲的惡意程度進行判定,但一般來說並不會構成違規操作。
那麼,有註冊品牌並進行了品牌備案的賣家,就能夠逃過被修改變體的惡意行爲嗎?答案是否定的。某品牌賣家Mack已是亞馬遜老賣家,近日也發現,自家產品的主圖被改變了,但自己並沒有改動過。“我換回原圖後,又改回去了,然後就被賣家投訴與產品不符”。
除了上述賣家,還有部分擁有自家熱銷產品的賣家,也容易遭此毒手。包括迷你鍵盤、兒童玩具等輕小型產品,在亞馬遜平臺銷量都比較靠前,且比較穩定。但一旦某些旺季來臨,或者是系列新品上架,變體就被篡改,“以前還以爲是系統出錯了,現在連差評也越來越多了”。
亞馬遜實際上一直在檢測惡意競爭行爲,包括惡意差評、惡意跟賣等行爲在內的惡意競爭,都是亞馬遜維護賣家權益的對象。因爲賣家變體如果多次被修改,第一時間還是應該向平臺反映,儘量保存好證據,直接發郵亞馬遜,等待官方處理。
但是,對於諸多變體被修改的賣家,亞馬遜審覈情況真實性並無法立刻出結果,甚至有的賣家被篡改的痕跡、證據等並不明顯,因此被亞馬遜單方退回也是有可能的。那麼,在等待平臺處理期間,或者沒檢測到惡意行爲的情況下,賣家如何有效應對篡改變體的行爲呢?
首先,賣家還是應該從被修改的變體本身檢查起。此前有賣家反映,曾一度以爲是被惡意修改的變體,沒想到最後是自己變體違規了。原來是運營生爲了引流,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變體合併了。如果變體違反了平臺創建規則,賣家應儘快自行修正。
其次,如果賣家確定出現問題的變體是被競爭對手惡意篡改的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如果是變體被莫名合併:爲了使得產品符合款式、色彩、材質等方面的介紹,賣家可以考慮增加了新的子體,並將這些字體放在不同的產品中,先拆分變體。另外,賣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主動修改品牌產品信息,避免平臺檢測到變體違規。
如果是Listing圖片莫名變動:由於賣家對變體的控制並不是十分成熟,當這種情況發生,賣家應先查看亞馬遜系統報告,避免影響到購物車和產品展示。然後在第一時間開啓case,並通過客服向消費者說明,同時提供相關材料申述維權。
當然,再多的應對措施,都不如提前防範,變體被篡改的最佳預防方式就是爲自己的產品註冊品牌,進行品牌備案。一旦賣家擁有自家產品的品牌所有權,競爭對手也不好下手,平臺也能夠更快地察覺到賣家變體的異常,並幫助賣家維權。
而提供證據也十分重要。在被惡意篡改變體後,賣家有足夠的證據就更有機會得到平臺的幫助,只要能夠證明競爭對手的行爲的確違反平臺規定,損害了消費者和賣家雙重利益,那麼平臺也不會放任不管的。因此,關鍵時候最好能夠信任平臺,也獲得平臺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