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衆號:跨境眼觀察
能在TEMU上賺到錢的賣家,一般具有供應鏈優勢特別強、原材料優勢顯著、具有工廠勞動力優勢和組織化程度很高等特點。這幾項綜合優勢越明顯,在TEMU上就越能遊刃有餘。
而反映在產品和賣家類型上,大體可分爲薄利多銷型、產品制勝型、全/半托管型、成本領先型和鋪貨創新型,這分別要求賣傢俱備相應的供應能力、品控能力、騰挪能力、整合能力和長尾能力。
2024年TEMU全國巡迴招商開始啦!半托管 | 非半托管+官方現場指導,【點擊此處】即可立即報名!
1、薄利多銷型——供應能力
從其他行業的經驗來看,當行業遇到瓶頸時,中間商往往是最先被消滅的角色,而工廠型賣家則被普遍認爲是最受益的羣體。特別是對於具備供應鏈優勢但缺乏電商基因的廠家,在TEMU上尤其是在其全託管模式下,能極大程度上減輕運營壓力和降低管理成本。
當然,工廠型賣家在TEMU上很大一個困境就是利潤空間被壓縮,如果單個商品的利潤變薄,就要薄利多銷,通過起量來增進利潤,彌補利潤率低的弊端。這不僅是對供應能力的要求,在生產邏輯上,賣家還需要按照TEMU的規則提前備貨。
除了工廠型賣家,有研發能力的品牌賣家則可將全託管作爲一條新的銷售渠道。但如果同時開展自運營與全託管,則要注意平衡兩者的產品差異性,避免內部競爭。
2023年全球擴張中TEMU幾乎完成了歐洲所有國家的開設,在存量市場受限的背景下,優先將貨物供向美國之外的其他市場。最終歐洲市場佔據了TEMU40%的份額,超過了美國市場的37%,且增速可觀。如下圖所示:
來源:ecommercedb
2022-2026年全球各地區電商市場規模變化(單位:10億美元)
在歐洲市場,來自中國的家居、小家電、辦公用品、服裝、美妝個護等品類非常暢銷。
日韓市場也同樣是TEMU的重倉之地,即使同爲東亞文化,韓國市場上中國的紡織品、傢俱和陶瓷更受歡迎;而日本消費者更喜歡中國的食品、寵物用品、家庭用品和美妝個護產品。
不同市場的需求和潛力會有差別,但對於TEMU賣家來說,如果市場夠大,要實現薄利多銷,供應能力首當其衝。
2、產品制勝型——品控能力
前期大部分商家享受了TEMU“燒錢”用低價換量的紅利,但很多並沒有深耕供應鏈,也沒有提供好的用戶體驗,也不知道如何定義和選擇產品/品類,而且一旦監管不力,不僅口碑迅速下滑,甚至會被當地政府強制封停。
如果產品價值低價格高,犧牲的就是消費者的利益;而產品價值低價格低,犧牲的就是賣家的利益。
因此,想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需要對不同產品/品類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根據投入成本和運營效率進行合理定價。可參考產品/品類分級分類的波士頓矩陣,如下圖示例:
圖源:第七期《進擊的跨境人》
產品分類分級的“波士頓矩陣”
在“市場分層”下,TEMU的重點市場一定是歐美、中東和日韓。具體來看,日韓有機會,歐美有風險。
日韓市場雖本土玩家衆多,但整體市場相對分散。據data.ai與CNBC2023年統計的124天數據中,TEMU在日本iOS和Google Play購物應用中有101天位於下載量榜首。同時,我國作爲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隨着RCEP的正式落地生效,將推動兩國的零關稅產品達到86%。
而在歐美成熟消費品市場,合規顆粒度變得越來越細,合規細節成爲出海歐美市場的真正風險點所在,一旦違規,就可能被罰款,甚至被凍結資金、封店甚至喫官司。
對於賣家而言,歐美、日韓等市場對於品控和合規的要求普遍更高,因此品控成爲TEMU商家必須提升的能力。
TEMU對商品有專門的品控團隊,在營收來源上除了廣告費、商家抽點和平臺自營收入等,還增加了入倉保證金、倉儲費,以及供貨價和售價之間的額外差價等,收入結構的改變最能反映業務邏輯的變化。
而且,自2023年6、7月以來,TEMU平臺有關知識產權、外觀專利的資質認證要求增加,也淘汰了部分面向歐美市場的小賣家。
3、全/半托管型——騰挪能力
TEMU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佣金和廣告費等,而通過全託管模式,平臺不僅可以賺取商品差價,還能通過C2M模式將消費趨勢反饋給賣家,幫助生產端快速響應用戶需求,也能夠更好地把控履約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某種程度來看,全託管這種更爲集約的平臺模式與傳統B2B模式極爲相似。平臺可視爲一個大賣家,原先的賣家成了它的供應商。從To C的生意變成了To B。
全託管模式履約環節
但與傳統的B2B相比,第一,對賣家進銷存供應鏈管控要求更高,需要提前備貨,增加了備貨成本;第二,對賣家產品的適銷性要求更高,賣不掉要承擔退貨風險;第三,對賣家的供應鏈管理和成本管理要求更高,平臺對於供應商的選擇更爲隨意,如果是同款商品,只要競價失敗,可能立刻就會被下架。所以這考驗賣家從C端往B端的騰挪能力。
TEMU還推出了半托管模式,主要面向貨在境外本土的亞馬遜、獨立站等商家,主要目的在於爲商家清庫存。區別於全託管模式,半托管模式下由商家自行發貨履約,有一定的商品定價權,但不能超過在亞馬遜上的定價。
TEMU的半托管也相當於海外倉“本對本”業務的試點,隨着TEMU貨品單價提高,相應的關稅等物流成本也會相應提高,而由本地商家供貨並完成履約,平臺的履約成本更低、時效也更短。
一般而言,某個品如果上架時間非常長或者是爆品,它會打上非常多的人羣標籤,權重分很高,所以出價就可以低,頭部商家往往可以去投機,而TEMU的模式從一開始就把這個情況給避免了,不管是不是爆品,先把成本降下去,所以整個TEMU的變現率相對更好。
按照2024年TEMU在美國的業績目標,僅半托管針對美國本土有貨要清倉的貨盤,就有50億美元的量,這個數據來自於對中國在美國亞馬遜的商家、獨立站的商家、線下批發的貿易商的綜合計算,這些商家每年在美國至少有300億美元的清貨需求,所以抓住清倉機會的騰挪能力也是商家可以把握的。
成本領先型——整合能力
按照福布斯報道引用的數據,以服裝品類12.5%的關稅計算,TEMU在被徵稅後,仍有相比亞馬遜近6折的價格優勢。
而在關稅深重的歐洲市場,TEMU同樣增長迅猛,市場研究平臺Appinio調查顯示,在2023年下半年即TEMU入駐9個月內,就已經有四分之一的德國人成爲了TEMU低價的擁躉。價格優勢反向倒逼成本領先。
爲了實現低價,TEMU只能對賣家壓價。爲此,TEMU推出“價格賽馬機制”——一旦檢測到更低價格的同款商品,TEMU就會提示賣家降價;對於部分上架後銷量出現快速上漲單品,TEMU會同步行動,尋找其他工廠賣家,得到更低的“工廠供貨價”之後,便以此爲標準要求原賣家降價。
此外還有“動銷機制”,14天沒有動態銷售或者30天銷量低於30件、銷售額低於90美金的滯銷產品,就會被要求降價或者退出供貨;而評分低於4.2的,也會直接下架。
有賣家表示,TEMU上有非常專業的買手,他們很清楚市場行情,會把每單的利潤壓到只有1-2元,這使得賣家被壓榨而無法盈利,這種情況下,中小賣家基本沒有機會生存。因此,參與到TEMU的賣家多數都是供應鏈工廠直接入場。
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國賣家已經非常“卷”,但仍有一些空間可以靈活調配。可以選擇極具成本優勢的供應鏈,或是極致的運營效率,或探索下沉市場的品牌路徑。亦可參考下圖:
圖源:第七期《進擊的跨境人》
降成本的7條路徑
以3D打印機爲例,可作爲生產工具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像珠寶行業、汽車行業、日常消費品、打印生產企業等,已開始廣泛應用3D打印技術。還有一些不適合在工廠做開模製造的行業,也可以用3D打印進行小批量的生產。
目前階段TEMU推薦在美國有貨的商家去做半托管模式,並進而推廣到歐洲和全球,這其中幹線運輸節省很多成本,而針對不同貨物進行不同發貨方式的組合,也能降低成本。
例如,部分貨物已經在全託管驗證過能夠省錢,半托管的尾程運費可能比全託管要高,因爲當前不能集單發貨,而賣家承擔了發貨責任,不進平臺倉,所以就對挑選貨品有要求,部分適合做半托管的貨品會被挑出來,商家將其運到美國,到美國之後再做全託管。
通過這些方式的組合,不但節省成本,也能獲得加價率和平均訂單價值的提高。
5、鋪貨創新型——長尾能力
賣家要在TEMU生存,需明確找到鋪貨玩法的長期主義落腳點。在全球廣泛的鋪,尤其是跟中國製造成本差價大的國家要做大,單一國家份額要小,這樣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
對於平臺來說,在商品品類足夠豐富,銷量足夠大,想先備貨再發貨、實現快速履約並提高商品可控性的時候,供應鏈的規模效應才更突顯,比如亞馬遜,而TEMU上則是把亞馬遜FBA沒做好的品類用一個新模式跑起來,把一些長尾品類更快地發到海外。
亞馬遜的長尾理論是指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量較低但種類豐富的商品能夠共同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佔比。
長尾理論與“2/8法則”相反,出發點是減少廣告,由於要做到任何行業的頭部都需要海量的廣告投放,但又不是每個賣家都有這種資金實力,所以找更多的長尾產品或市場,也能實現銷量增長。
比如,互聯網的2/8原則,是搜索結果前3頁的生意,過了前3頁就是長尾流量,尤其亞馬遜上“商品詳情頁”裏的ASIN廣告更是長尾流量。由於前3頁的廣告位稀缺而貴,如果一個產品能有大量長尾位置展示,也是一種不錯的流量來源。
所以長尾理論鼓勵賣家多關注一些冷門市場或產品,通過利基市場定位來實現業務增長。這樣消費者根據需求來搜索,商家也就不用在顯眼的廣告位上顯示。
首先,先做成本低的產品,再逐步提升客單價。對於TEMU賣家來說,最大的成本就是備貨,對於長尾商品的賣家來說,先從低成本低客單價的類目入手,就可以最大程度規避資金壓力風險。TEMU的熱銷榜單裏面,大部分產品都是客單價比較低的。低客單價往往帶來的是高銷量,不斷有流量進入,對於數目龐大的長尾商品而言,機會更多。
其次,優先選擇輕小件,避開易碎品。這樣一方面降低國內運費成本,另一方面對應的國際運費也更低,那麼被選中或者覈價通過的概率就會提高。易碎品主要指的是陶瓷及玻璃製品等,這類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破碎,並且平臺還會針對這類產品做一米掉落測試,因此需要更嚴密的打包,那麼就會導致不僅運輸破損風險大,而且打包成本也更高。
再次,儘量避開帶電以及需要專用資質的類目。對於帶電產品如兒童玩具、成人用品等類目,很多都需要專用資質,出現故障處罰非常重,長尾選品儘量少碰這些類目。
在TEMU上,“上新”是流量的重要來源。一方面,長尾貨品品類繁多,可持續增加新品權重,促進流量增長,而且上新率高的店鋪權重更高;另一方面,長尾品類量大,也意味着更多的庫存,基數大可持續打造爆款,庫存足的賣家也會得到重點扶持。
過程中的關鍵是通過覈價獲得同款商品的價格底線,很多商家入駐TEMU的原因是爲了清庫存,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長尾品類的利潤也會相對更好。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來自"雨果跨境",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本站取得聯繫。
*上述文章存在營銷推廣內容(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