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際郵政公司(International Post Corporation)發起了一份跨境電商消費調研,調研對象涉及39個國家中的3.3萬名消費者,同時這批消費者在過去三個月內至少進行了一次跨境電商購物。
當被問及最近一次使用的海淘平臺時,27%的消費者選擇了亞馬遜,17%的消費者選擇的是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對比此前在2019年的調查結果,25%的消費者選擇亞馬遜,20%的消費者選擇了全球速賣通。
選擇eBay的消費者比例從2019年的14%,下降到2022年的9%,Wish則從11%下降到5%。2019年的IPC報告中未提及的兩家零售商在最新的調研結果中名列前茅:中國快時尚零售商SHEIN的佔比爲6%,德國線上服裝商和市場運營商Zalando的佔比爲3%。
亞馬遜在Digital Commerce 360的全球線上市場數據庫中排名第3,該數據庫按銷售商品總價值對電商平臺進行排名。另外,eBay排名第5,全球速賣通排名第15,Wish排名第16,Zalando排名第24。SHEIN在該數據庫中排名第36。
·美國商品在全球海淘市場“不受待見”
儘管亞馬遜表現強勁,但在跨境零售市場競爭中,美國巨頭們正喪失有利地位。根據IPC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回答“最近進行過一次海淘”的消費者中,選擇美國美國零售商的消費者僅佔10%。這一比例低於2019年的11%和2016年的15%。
零售諮詢公司McMillan Doolittle數字業務負責 人Jim Okamura表示:“近年來,美元的強勢地位讓美國製造的商品更加昂貴,這也成爲了其對國內消費者吸引力下降的部分原因所在,從而推動本土零售商和品牌選擇擴展線上出海業務。另外在疫情期間,爲了爭搶電商市場紅利,美國零售商與品牌在其國內市場極速擴張,因此美國本土消費者對海淘產品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不出意料的是,在全球消費者海淘商品來源國裏,中國的份額一馬當先,30%的消費者表示最近一次進行海淘的網站來自中國,儘管這一比例低於2019年的36%,但高於2016年的26%。
選擇海淘德國的全球消費者佔比爲14%,與2019年的12%相比有所上升。選擇英國市場作爲海淘目的地的消費者數量則略有下滑,從2019年的13%下滑至2022年的10%,這一變化也反映了:在英國脫歐後,歐盟地區消費者從英國網站購買的商品數量有所減少,因爲消費者此後必須支付歐盟成員國(例如德國)零售商所不需收取的關稅。
·消費者購物習慣遷移至線上渠道
7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未來希望從本土零售網站購買更多商品,其中2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購買更多商品。與此同時,只有39%的人希望在美國線上零售商處購買更多商品,而35%的消費者則表示會減少購物量。
58%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從鄰國的零售網站購買更多商品。
·服裝配飾類成爲海淘大熱門購物熱門類別爲
服裝與配飾成爲海淘的熱門品類。36%的消費者在最近一次海淘購物中購買了該品類。其次是消費電子產品和配件(20%)以及美妝個護類(16%)。
美洲消費者更有可能從其他國家/地區的零售網站購買服裝和鞋類。與此同時,IPC數據顯示,南美消費者經常海淘消費電子產品,而亞洲消費者則更傾向於購買個人護理產品。
·大多數海淘產品價格相對較低
IPC調查的其他發現包括:
-50%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價值不超過50歐元(約合55美元)。只有6%的消費者購買價值超過100歐元。
-3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5天內收到了最近一次海淘買到的商品,但38%的人表示需要10天或更長時間。
-79%的消費者在購買時瞭解各項海關費用,並有50%的消費者線上支付了這些費用,30%的消費者在包裹派送途中支付了費用,16%的消費者在交付時支付了這些費用。
-10%的消費者退回了他們最近一次跨境購買的全部或部分商品。各國海淘消費者的退回率:中國(25%)、新西蘭和瑞士(均爲22%)和美國(21%)的退貨率最高。75%的消費者表示自己享受到免費的退貨服務,Zalando、亞馬遜和SHEIN提供的免費退貨率最高。
-7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拉長包裹送達的等待時間,以減少送貨對環境的影響,其中30%的消費者強烈同意這一觀點。但也有72%的消費者認爲可持續交付能力的成本應該由線上零售商承擔,而非分攤給普通消費者。
封面圖源/ 圖蟲創意
文中圖源/ IPC全球消費者調研
編譯/ 雨果跨境 劉志偉
(來源:叫我趨勢菌)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後臺編輯整理彙總,其目的在於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