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有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在深入、全面探討中巴農產品貿易現階段特徵的基礎上,以農產品進口國的角度,從資源稟賦、市場供求、農業政策等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原因;第二,以恆定市場份額模型爲基礎,把巴西作爲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的一個重要來源國,對巴西出口中國農產品的市場規模效應、分佈結構效應和競爭力效應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第三,《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從多哈回合農業談判和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FTA)兩方面,使用政策模擬模型預測和評估不同的農業改革方案對中巴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探討未來中國和巴西農產品貿易發展的趨勢
2013年第二十屆巴西國際農業機械展
展會簡介 第一屆巴西農業機械展舉辦於1993年,近年來,該展會已發展成爲拉丁美洲農業類最主要的展會. 巴西是我國近幾年來重點開發的農機出口市場,巴西農業機械展會是拉美地區最重要的農業機械盛會。
該展每年一屆,取得了巨大成功。
憑藉有力的政府支持及良好的市場環境,巴西農機展覽會已經成爲巴西乃至整個拉美地區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農業機械專業展覽盛會。
農業是巴西的國民基礎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每年的巴西農機展都迎來世界各地的數以萬計的專業觀衆及採購商,展會的展出內容幾乎涵蓋了農業機械及相關領域的全部內容,爲業內企業提供了一個集中展示、交流合作的理想商務平臺。
巴西農機展將幫助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拓拉美農業市場,打開農機廠商進入巴西、拉美等市場的大門。
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隨着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
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我國農機產品進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產品出口增長快速,國內外良好的經濟環境爲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提供了平穩發展的基礎,出口方面,我國農業機械性價比和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優勢仍在,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經濟視角下的中國與巴西關係研究
《經濟視角下的中國與巴西關係研究》是2017年5月時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諶華僑。
內容簡介 本書初步建構了一個雙邊關係的簡約框架,並運用中國和巴西案例檢驗了這一雙邊框架。
研究表明,發展戰略和對外戰略共同決定了兩國的貿易關係。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發展戰略和對外戰略的交互性作用,中巴貿易關係呈現不同的發展狀態。
該研究不僅在理論上有助於豐富對雙邊關係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釐清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和巴西經貿關係的發展動力和阻礙因素,爲進一步推動中巴經貿關係發展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當前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第四節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既往對外政策研究理論模式回溯 第一節國內結構層次的對外政策研究 一、抽象國家方面的對外政策研究 二、國家內在屬性方面的對外政策研究 第二節個人層面的對外政策研究 一、行爲準則 二、認知圖 三、意象理論 第三節既往研究的不足 一、線性解析路徑 二、單一剖析主體 三、靜態分析模式 四、政治研究內容 五、美國特性理論 第二章雙邊貿易關係之分析框架 第一節基本概念 一、發展戰略 二、對外貿易政策 三、對外戰略 第二節雙邊貿易關係之分析框架 一、雙邊貿易關係之靜態分析框架 二、雙邊貿易關係之動態分析框架第三章中巴貿易關係停滯時期:新中國成立到60年代中期 第一節中國極端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與堅定內向型貿易 政策(1949—1965年) 一、極端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二、堅定內向型貿易政策 第二節巴西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與一般內向型貿易政策 (1949—1963年) 一、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二、一般內向型貿易政策 第三節中國“一邊倒”、“兩面開弓”與巴西追隨美國 一、“一邊倒”、“兩面開弓” 二、追隨美國 第四節中巴封閉發展、彼此疏遠與雙邊貿易停滯 一、內向型發展戰略 二、相互疏遠的對外戰略 三、中巴貿易關係停滯 第四章中巴貿易關係起步時期: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第一節中國自給自足傾向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與堅定內向型貿易政策(1966—1978年)一、自給自足傾向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二、堅定內向型貿易政策 第二節巴西兼有出口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與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1964—1980年) 一、兼有出口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二、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 第三節中國的“一條線”與巴西的多元外交 一、“一條線”戰略 二、多元外交 第四節中巴封閉發展、相互關注與雙邊貿易關係起步 一、內向型發展戰略 二、互相關注的對外戰略 三、中巴貿易關係起步 第五章中巴貿易關係發展時期: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後期 第一節中國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與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1979—1996年) 一、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 二、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 第二節巴西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與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1981—1995年)一、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 二、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 第三節中國的不結盟與巴西的自主外交 一、不結盟戰略 二、自主外交 第四節中巴外向發展、互相重視與雙邊貿易關係發展 一、外向型發展戰略 二、互相重視的對外戰略 三、中巴貿易關係發展 第六章中巴貿易關係跨越時期:90年代中後期以來 第一節中國側重出口的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與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1997—2012年) 一、側重出口的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 二、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 第二節巴西側重出口的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與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1995—2011年) 一、側重出口的保護性出口促進發展戰略 二、一般外向型貿易政策 第三節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巴西的大國外交 一、和平發展 二、大國外交 第四節中巴外向發展、高度關切與雙邊貿易關係跨越 一、外向型發展戰略 二、高度關注的對外戰略 三、中巴貿易關係跨越 結論
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
《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通過運用比較成熟的理論模型和貿易指標的計算方法,分析中巴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現狀、巴西在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的競爭狀況和影響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同時,從兩國資源稟賦的差異、兩國農業政策和農產品貿易政策改革方面,全面、深入地研究影響巴西農產品向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原因,展望在多哈回合農業談判和兩國建立FTA的情況下中巴農產品貿易的未來發展趨勢。
內容簡介 《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有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在深入、全面探討中巴農產品貿易現階段特徵的基礎上,以農產品進口國的角度,從資源稟賦、市場供求、農業政策等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原因;第二,以恆定市場份額模型爲基礎,把巴西作爲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的一個重要來源國,對巴西出口中國農產品的市場規模效應、分佈結構效應和競爭力效應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第三,《新時期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從多哈回合農業談判和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FTA)兩方面,使用政策模擬模型預測和評估不同的農業改革方案對中巴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探討未來中國和巴西農產品貿易發展的趨勢作者簡介 耿譁強,1976年2月出生,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山西省世界經濟學會理事。
2008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後工作站研修,研究方向爲農產品貿易、農村經濟。
近年來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6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級科研課題8項;在《統計研究》、《中國農村經濟》、《世界經濟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曾獲得2009年山西省第六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年山西省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 1.1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2文獻綜述 1.3研究目標和內容 1.4研究方法、數據及技術路線 1.5研究的特色與創新 第二章新時期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概況 2.1中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 2.2農產品貿易的總量變化 2.3農產品貿易的地區分佈 2.4農產品貿易的市場結構 2.5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 2.6農產品貿易的經營主體及方式 2.7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在中國市場的狀況 2.8小結 第三章新時期中國與巴西經貿發展現狀 3.1巴西經濟發展概況 3.2中巴經貿發展歷程 3.3中巴貿易結構特徵 3.4中巴經貿互補性分析 第四章新時期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關係 4.1巴西農業概況 4.2巴西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分析4.3巴西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中的地位 4.4巴西農產品在中國市場競爭力分析 4.5中巴農產品貿易格局的變化 4.6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特徵分析 4.7小結 第五章新時期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5.1兩國農業資源的差異 5.2兩國農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改革 5.3基於恆定市場份額模型分析 5.4小結 第六章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6.1對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生產的影響 6.2對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及加工品出口的影響 6.3對農業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影響 6.4對豆農收入的影響 6.5小結 第七章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前景 7.1多哈回合農業談判對中巴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7.2中巴兩國建立FTA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7.3主要結論 7.4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