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版tiktok插電話卡就用不了怎麼解決?

例如,89-91-10-120000320451-4 是 ICCID 格式的 SIM 號碼。
89 是所有 SIM 號碼所需的 MII。
91是代表印度的CCC。
10是代表Airtel作爲運營商的II。
120000320451 是代表 SIM 卡所有者帳戶的 AIN。
4是校驗和,保證整個SIM號的完整性。
有關 ICCID 號碼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我的電話上的 ICCID 號碼是什麼”。
2.IMSI格式——89-MCC-MNC-MSIN-校驗和,其中MCC是移動國家代碼,MNC是移動網絡代碼,MSIN是移動用戶識別號。

國際版tiktok插電話卡就用不了怎麼解決?

301234567890 代表 SIM 卡所有者的可以根據ICCID查詢SIM卡的國際電話地區 ICCID會出現3種格式,不是唯一編碼方式,所以參考意義不太大。
通過這個網站的工具能查到一個國際電話地區供參考,因爲有些SIM卡分配的號碼和實際所對應國家不一致。
而且此處有些ICCID查詢也無法返回信息,所以ICCID的查詢是僅供參考 國際移動用戶識別號IMSI :國際移動用戶識別號,由15位數字組成,用來代表每一個移動用戶 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區別移動用戶的標誌,儲存在SIM卡中,是在公衆陸地移動電話網(PLMN)中用於唯一識別移動用戶的一個號碼,可用於區別移動用戶的有效信息。

TikTok電商進軍東南亞三國,中國服務商爭搶先機,TikTok未來會是什麼發展趨勢?

Tik Tok 電商進軍東南亞三國,中國服務商爭搶先機,Tik Tok 未來會是什麼發展趨勢? Tik Tok商業化又進一步。
3月初,TikTok Shop一連新增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三大站點,現已開放賣家入駐。
TikTok Shop是完成其內…顯示全部 一個問題,Tik Tok需要測評嗎?答案是肯定的,跟亞馬遜等平臺一樣測評可以快速打造爆款產品。
TikTok Shop自去年起,一直在東南亞致力於幫助本地中小商家和達人。
平臺通過數字化培訓、中小商家排行競賽、中小商家研討會等形式,希望助力本地潛力的中小商家達人實現成長與蛻變。
今年2月以來,TikTok在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陸續開通了電商功能。
事實上,已有不少東南亞新市場的中小商家和內容創作者在TikTok Shop上嚐到了甜頭。
國內很多做跨境的賣家朋友也已經開始進入Tik Tok平臺。
很多網友對tiktok測評不太熟悉,對tiktok的手機要求認識不足,我們這期就專門對這些問題和大家詳細交流 1.tiktok對手機的要求 是不是一定要求美行或者歐行的手機纔行?不需要,其實國行手機也沒有問題,推薦使用蘋果6s或7系統版本13.0-13.5。
其他品牌手機不推薦,特別是國內的安卓手機。
2. Tiktok對環境的要求 不管做tiktok運營還是測評跟其他平臺一樣搭建環境與IP纔是最重要的,平臺會通過IP檢測到手機安全碼、地區碼、mac地址等參數。
所以設備底層硬件參數需要做僞裝阻斷。
所有手機搭建的環境是不是100%僞裝才最重要,如果環境不行,當tz掉線,tiktok賬號馬上封號,前功盡棄。
3.tiktok的IP選用 其實tiktok不一定要獨立IP,當然固定地址的獨立IP最好,但是高度隱私的安全共享tz也是沒有問題的,前提做好IP末端技術屏蔽。
不管Tik Tok測評還是其他跨境平臺測評補單,其實要求的技術方案原理都是相同的不是單單解決一個問題這麼簡單,需要解決的防關聯問題主要有: 一:硬件參數的關聯、安全碼、地區碼、監管碼、imei序列號、物理mac地址等 二:IP的純淨度(包括IP的關聯、DNS不會跳國家 、WebRTC本地局域網不會暴露在中國,或者blacklist黑名單IP) 三:瀏覽器cookie的防關聯 四:國外支付卡關聯性、卡頭風控問題 五:每個賬號都是千人千面,賬號養號的權重管理、標籤管理技巧等 想要一套穩定的測評技術這些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看起來複雜其實操作起來很簡單,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作者zcwz626 2022-07-29 16:06 ・福建

如何看待TikTok被指責收集安卓用戶MAC地址18個月,迴應稱現已停止相關做法?

這不是tiktok或者抖音的問題,而是Android設計上的原罪,對於權限基本放羊不管。
最近的新版本一直都在收緊權限,但歷史殘留已經成了既得利益,很難修改。
Mac地址,和IMEI一樣是唯一併且不變的,所以經常被拿來做用戶識別ID用。
所有的用戶數據收集、統計、畫像、推送,都要基於這種唯一ID。
所以AndroidApp本質上就是販賣用戶數據的廣告機而已。
用戶很可能不喜歡被“瞭解”被“打擾”,所以怎麼維護用戶的隱私就成了廠商App用戶三方博弈。
iOS老早就禁止取得Mac地址,Android後來也模仿推出了隨機Mac地址(假地址)。
然後在IMEI方面也類似,推出了可以重置的軟ID,禁止了IMEI這個硬件ID。
但這些都有前提條件,一個是儘可能使用新版本Android,另一個要求App商店審覈要嚴格。
這兩條在我國基本難以保障,所以App廠商都被慣壞了,根本無視隱私風險政策風險,隨意踐踏用戶隱私。
要IMEI,不給就閃退,或者拿不到IMEI就要MacID來代替,這種不擇手段獲取用戶識別號碼的做法,在國內司空見慣。
實際上單純依靠政策壓力根本於事無補,因爲多數用戶對此根本茫然不知,根本不曉得什麼是App以及App權限。
所以必須堅持從根子上解決:操作系統直接砍掉訪問途徑(用替代品),然後設備儘量升級到最新版本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