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

新加坡的外交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1990年10月3日建交。
兩國的經濟關係密切,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
據中國海關統計,1999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達到85.6億美元。
中國對新加坡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紡織品和服裝、電子產品、石油和成品油、有色金屬、船舶、水果蔬菜、菸草和發電設備等。
新加坡向中國主要出口成品油、集成電路、磁盤驅動器、數據處理機零配件等。
新加坡是中國第四大外資來源國。
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領域主要是基礎設施、醫藥衛生、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製造、電力、海運、金融等行業。
新加坡是中國對外承包勞務最重要的市場和國別之一。
對華貿易總額爲87.9億美元。

針對東南亞市場做外貿,什麼產品會比較好呢?

6、新加坡:主要進口商品有機電產品、礦產品、化工產品、貴金屬及製品、光學、鐘錶、醫療設備、運輸設備、賤金屬及製品、塑料、橡膠、食品、飲料、紡織品及原料、植物產品、纖維素漿;紙張、傢俱、玩具、雜項製品、皮革製品;箱包。
以上內容僅限參考,具體還是需要你自己做市場調研,使用貿易地圖瞭解產品供需情況,從而更好的開發客戶。

世界價格

世界價格也可叫做“國際市場價格”。
是指一種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代表性的成交價格。
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成交價格通常是指:(1)國際貿易集散中心某種商品能大量買到的成交價格。
如倫敦市場的羊毛價格、阿姆斯特丹的茶葉價格、紐約市場的棉花價格、沙特阿拉伯市場的原油價格等;(2)某商品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的出口價格,如芝加哥的小麥價格,新加坡的天然橡膠價格等; (3)某商品主要進口國家的進口價格。
在國際貿易中,有些商品沒有集中的國際市場價格,則可以在相對成交量較大的幾個市場中選出一個成交量最大的爲代表,以該市場的成交價格作爲國際市場價格。
我國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也是國際市場之一,在交易會上的成交價格具有該商品當時的國際市場價格性質。

新加坡外向型經濟全球化進程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奇蹟”引起世人矚目。
《新加坡外向型經濟全球化進程(1965~2010)》從全球化與區域化互動關係的視角,運用史學理論、經濟學理論和國際關係理論,探討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本過程及其經驗,對中國某些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戰略和實現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郭建軍,雲南大學歷史學博士,雲南大學經濟學院外貿繫系主任目錄信息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1 第二節 主要概念闡釋9 第三節 學術史回顧15 第四節 邏輯思路與研究方法29 第五節 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44 第二章 全球化引發的思考48 第一節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思考48 第二節 區域化的發展56 第三節 外向型經濟與全球化61 第四節 全球化與國際經濟64 第三章 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從全球化到區域化66 第一節 殖民地經濟遺產與獨立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67 第二節 外向型經濟發展歷程(1965~2010)75 第三節 外向型經濟發展績效84 第四節 外向型經濟發展動力:參與全球化和區域化87 第四章 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新加坡外向型經濟基石113第一節 對國際貿易的依賴與經濟發展的脆弱性114 第二節 對外貿易與國際市場120 第三節 新加坡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129 第四節 對外貿易發展的區域模式135 第五節 對外貿易政策的發展與區域化的努力161 第五章 產業發展戰略:面向全球化和區域化目標174 第一節 產業和產業政策175 第二節 產業結構演變179 第三節 宏觀產業政策變遷186 第四節 人才戰略與外資政策193 第五節 法定機構與政聯企業216 第六節 扶持本國私營企業221 第七節 金融市場發展228 第六章 海外投資的區域化戰略236 第一節 新加坡的海外投資發展236 第二節 “向區域進軍”戰略:“第二隻翅膀”241第三節 中國戰略:以蘇州工業園爲代表的中新戰略合作246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253 第一節 結論253 第二節 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260 參考文獻262 後記283 表格目錄 表1-1 新加坡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基本框架44 表3-1 新加坡的就業人數(1947年和1957年)69 表3-2 新加坡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階段76 表3-3 新加坡GDP總值及人均GDP(1966~1973年)77 表3-4 新加坡經濟年平均增長率(1960~1997年)85 表3-5 新加坡GDP年增長率(1997~2010年)86 表4-1 新加坡年均商品出口價值增長率(1960~2006年)114 表4-2 東南亞國家人均出口值(1980年和2006年)115表4-3 貿易依存度(1980年、2006年和2008年)116 表4-4 新加坡商業服務貿易額(1985年和2006年)116 表4-5 國內外需求對全部需求增長貢獻比例(1992~2000年)118 表4-6 新加坡的貿易增長情況(2007年和2008年)119 表4-7 新加坡電子產品出口(1993~1999年)120 表4-8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1975年和2001年)121 表4-9 新加坡出口商品結構(1964~1992年)122 表4-10 新加坡三種主要出口商品(1985年和2006年)123 表4-11 新加坡主要貿易伙伴(1960年和1993年)125 表4-12 新加坡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額(1996~2000年)126表4-13 新加坡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額(2001~2005年)127 表4-14 新加坡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額(2006~2010年)128 表4-15 東盟內部貿易佔東盟總貿易比例130 表4-16 東盟各國內部出口佔其本國出口總額比例(1985年和2006年)130 表4-17 東盟各國之間貿易依存度指數(1977年、1987年和1995年)131 表4-18 新加坡對東盟各國的貿易(2000~2010年)132 表4-19 新加坡貿易統計(1965~1985年)133 表4-20 東盟各國出口到新加坡的貿易額佔其本國總出口額的比例(1985年和2006年)134 表4-21 東南亞關稅保護水平(1978年)141表5-1 新加坡產業結構演變(1965~2010年)180 表5-2 東南亞主要經濟體的產業結構181 表5-3 1960~1993年新加坡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構成182 表5-4 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對電子行業的投資(20世紀90年代)184 表5-5 新加坡電子製造業產出份額185 表5-6 新加坡各歷史階段產業結構宏觀政策要點187 表5-7 兩個“黃金時代”期間的要素增長所佔比率195 表5-8 1986~1997年新加坡外資投資的增長變化趨勢196 表5-9 新加坡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196 表5-10 新加坡政府對教育的支出(1964~1979年)198 表5-11 政府對教育的支出(2000~2010年)200表5-12 新加坡研發人員中外國居民比重208 表5-13 新加坡與國外大學合作項目一覽表213 表5-14 “SME 21”配套項目措施(企業層次)224 表5-15 “SME 21”配套項目措施(行業層次)225 表5-16 “SME 21”配套項目措施(宏觀層次)225 表5-17 新加坡金融機構(2000~2010年)229 表6-1 新加坡對外股權投資(2005~2009年)244 表6-2 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1990~2009年)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