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的消費習慣?

最後,就是那些奢侈的高大上餐廳了,本人也有幸去過幾次人均消費500-1000新幣左右的地方(當然是別人請客了),感覺除了窗外環境更好,室內環境更安靜,服務人員更周到,菜品更講究等等之外,也不知道還有什麼好了。




3、住 住宿是最簡單的,也是本人最羨慕的地方。
新加坡的租屋制度在真正意義上保證了居者有其屋,所以新加坡人的生活不要太輕鬆。
如果個人發展的好,可以自願高消費去購買公寓,甚至排屋。
當然公寓的價格也就跟北上廣深的價格差不多了,但是租屋的的確確還是跟國內四五線城市目前的價格差不多。
排屋嘛,屌絲一般都不會關注那種東東的。



4、行 新加坡買車很貴,特別是只能用10年的COE,簡直太誇張了,所以能買車的要麼就是有接送孩子、跑業務等等的真實需求,要麼就是不差錢隨便玩。
反正我認識的很少有爲了充面子而買輛車放在家裏給別人看的。
在上下班高峯期,還有個ERP的東東,就因爲每次通過需要額外叫幾塊錢過路費,真的就可以限制了高峯期車流,這也確實讓我感覺有點歎爲觀止。
至於公共交通,那是我等屌絲最熟悉的了,新加坡本來國土不大,所以公共交通也很容易做到全覆蓋。

新加坡人的消費習慣?

最後,就是那些奢侈的高大上餐廳了,本人也有幸去過幾次人均消費500-1000新幣左右的地方(當然是別人請客了),感覺除了窗外環境更好,室內環境更安靜,服務人員更周到,菜品更講究等等之外,也不知道還有什麼好了。




3、住 住宿是最簡單的,也是本人最羨慕的地方。
新加坡的租屋制度在真正意義上保證了居者有其屋,所以新加坡人的生活不要太輕鬆。
如果個人發展的好,可以自願高消費去購買公寓,甚至排屋。
當然公寓的價格也就跟北上廣深的價格差不多了,但是租屋的的確確還是跟國內四五線城市目前的價格差不多。
排屋嘛,屌絲一般都不會關注那種東東的。



4、行

想做東南亞跨境電商,哪個國家更適合我?如何判斷各個國家的電商市場潛力?

近年,東南亞電商蓬勃發展,引來衆多國際企業“圍觀”,再加之區域經濟水平整體上揚,極端貧困日益消除,居民消費力水漲船高。
新中產不斷湧現,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滋長。
東南亞居民正開始“買買買”! 因此,東南亞現已成爲不少中國品牌眼中的香餑餑,是「品牌出海」的熱門目的地之一。
但是東南亞各國各自爲政,格局分散。
具體我們建議細分到各個國家,並從如下角度初步入手: 國家基本國情:人口,GDP,人均GDP等 電商發展程度:電商體量如何,增長趨勢如何,電商與總零售佔比如何,即到底習慣在線上買還是在線下買 消費者在線消費水平:對電商信任麼?在電商花多少錢?各國的消費者特色是什麼? 對中國產品接受度:是否抵制我國產品,或者更偏好本國產品?東南亞國家基本面概覽 本節,我們從人口,人均GDP,電商與總零售佔比來理解東南亞市場。
總體說來,以上三個緯度可從很大程度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宏觀電商潛力與增長天花板。
各國人口、人均GDP、電商與總零售佔比 人均GDP 新加坡人均GDP領跑東南亞,其次爲相對富裕的馬來西亞與泰國。
整體說來,印尼,越南與印度人均GDP較低。
尤其是印度與越南,國家尚在脫貧之路上繼續奮鬥,整體消費能力受到制約在所難免。
人口總量 印度、印尼作爲世界第2與4大人口國,擁有絕對人口優勢。
人口基數大,自然商業體量巨大。
其次依次爲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雖然越南人口衆多,世界排名十五,但欠發達的經濟正在“拖後腿”。
水桶原理,新加坡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爲限制其發展的天花板。
電商與總零售佔比 這一數值代表了電商體量在國家總零售額中的佔比。
東南亞各國該數值普遍偏低,也側面反映出龐大商機仍埋藏線下。
印度,印尼,新加坡均處於高位,擁有最高的在線購買度。
印度,印尼屬於國家大,地理格局分散。
對消費者而言,線上產品選擇更豐富,足不出戶買到線下缺乏、或沒有的產品,更具便利性。
新加坡消費者數字化程度與經濟水平高,且國家網絡與物流基礎設施完善。
但國家疆域較小,許多繁榮的購物點信步或驅車可達,屬於一個線下零售社會。
因此該國電商與總零售佔比並無想象中那麼高。
東南亞電商體量與趨勢 電商體量與潛力 整體來說,東南亞電商體量排名依次爲印度、印尼、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
從人口角度來說,印度和印尼以絕對優勢領跑東南亞,位列第一、第二。
其中印度電商將從2017年的$18,026(百萬)增長到2021年(e)的$39,460(百萬),並保持21.6%的高複合年增長率,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遇市場。
印度電商體量與增長趨勢 國家盤子越大,經商格局越是複雜,進入與營運成本更高昂,印度和印尼並不算做是一個易於操作的市場。
相反,類似於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電商體量適中,對跨境電商與外商投資政策友好,屬於易於進入,先行試點,並輻射他國的機遇市場。
其中,新加坡人口雖少,但國民經濟發達,居民購買力強。
泰國和馬來不相上下,前者勝在人口,後者勝在經濟。
雖然越南“人口多,底子薄”,但他充滿生機與活力,是東南亞GDP增速最快的國家,也是全球勞動成本最低的國家,更是即新加坡之後,東南亞第二大外商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目的地。
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曾公開表示“讓我們爲您(越南)日益攀升的中產階級提供產品吧”。
電商增長率 由於阿里,騰訊等國際巨頭資本的湧入,東南亞市場正面臨激烈競爭,瓜分與升級。
對上述6國而言,均預計至少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16%的複合增長率。
其中,新加坡、印度和越南都將保持超過20%的複合增長率。
其中新加坡爲27.4%,可以算做是線下零售國度的在線消費者意識覺醒了! 東南亞網絡滲透率 本節,我們依次列出不同國家的互聯網滲透率,移動手機滲透率和智能手機滲透率。
側面判斷各國的網絡成熟度和電商潛力。
各國網絡滲透率 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均擁有較高的互聯網(79%+)與移動滲透率(76%+)。
而印度、印尼、越南尚有較大提升潛力空間。
除新加坡外(76%),其餘各國的智能手機滲透率均處低位。
諸如第二大人口國的印度,智能手機滲透率僅28%。
但伴隨智能手機普及的全球化趨勢,東南亞整體環境亦存在較大提升潛力。
相信伴隨上述滲透率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網民浪潮,社交與電商規模亦將隨之同步提升,並擁有較大的潛在增長空間。
不僅實體電商迎來增長,電子通訊產品(如手機及其配件),網絡金融,在線服務等虛擬產品的品牌出海也將坐擁更多機遇。
東南亞電商在線消費水平 本節,我們從東南亞各國人均在線消費額,對中國產品態度和支付物流接受度層面進行探討。
各國消費者在線消費水平 人均年度在線消費 新加坡消費者以1022美元的人均在線消費額領跑東南亞各國。
其次爲印度、印尼和泰國,但他們均比新加坡低出4倍左右。
馬來西亞和越南最低,這兩個國家均面臨電商體系欠成熟的困擾。
尤其是越南,除國民經濟薄弱外,對於電商更缺乏信任,故年度人均在線消費額僅55美元。
對中國產品接受度 從對中國產品態度來說,可分爲接受度較高、適中、較低三檔。
新加坡,馬來西亞,作爲華人社會,對中國產品接受度較高。
印度、印尼、泰國對中國產品接受度適中,其中印度展現出更「偏好國產品牌」的傾向。
由於歷史等原因,越南消費者對中國產品態度欠佳,但對於中國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類產品具有更高接受度。
得益於小米,華爲,Oppo等中國品牌的強勢進入,東南亞消費者對中國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的接受度正在加速建立親和度。
消費者特性 新加坡消費者經濟與消費實力強勁,基礎的經濟需求被滿足後,他們更注重電商體驗,產品質量與品牌保障。
印度消費者具有更偏好國產貨的特徵,並且消費精明。
泰國消費者高度品牌忠誠。
越南消費者對中國傳統產品持有偏見等。
深入瞭解每個國家的消費者特性,是你產品在該國潛力的關鍵! 最受歡迎電商平臺 各國電商排名TOP3,及各平臺中國資本入駐情況伴隨國際資本的侵入與瓜分,東南亞跨境電商的多方鏖戰早在幾年前就已拉開序幕。
雖無刀光劍影,實則暗流湧動。
阿里、騰訊、京東、亞馬遜、軟銀等國際資本早以着手控股東南亞,目前他們的資本已覆蓋絕大數東南亞電商平臺。
如對更多東南亞電商內容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的「東南亞電商策略與分析系列」,或訪問下方博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東南亞電商平臺詳析:各國最受歡迎電商平臺TOP3都是誰? - TMO Group www.tmogroup.com.cn/across/35205/ 東南亞電商支付格局詳解:各國最偏好的支付模式分別是啥? - TMO Group www.tmogroup.com.cn/across/35389/東南亞物流格局詳解:如何選擇您的東南亞電商物流策略? - TMO Group www.tmogroup.com.cn/across/35507/ 印度跨境電商市場潛力初探,印度電商是否適合你? - TMO Group www.tmogroup.com.cn/across/35259/ 關於TMO Group TMO GROUP是一家國際性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阿姆斯特丹,上海和香港設有辦事處, 致力於爲大中型企業在電子商務,O2O,移動和雲增值服務領域提供前沿的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引領我們的客戶從最初的商務需求,策劃,設計到開發,併爲客戶提供長期的技術支持以及由智能營銷和雲計算賦能的託管服務。
經過積累多年的電子商務和移動手機解決方案的經驗,我們已經爲國內外B2B和B2C多家企業提供針對國內和境外尤其是亞洲,歐洲與美國市場的多個解決方案。

消費習慣

消費習慣是指消費主體在長期消費實踐中形成的對一定消費事物具有穩定性偏好的心理表現。
是消費者在日常消費生活中積久形成的某種較爲定型化的消費行爲模式。
如消費者出於某種需要、動機、情感、經驗或心理偏好等原因,喜歡使用某種品牌的某種商品,經常地且不加挑選和比較地購買。
表現在消費者的各種消費活動中。
同時消費習慣也是人們對於某類商品或某種品牌長期維持的一種消費需要,它是個人的一種穩定性消費行爲,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慢慢積累而成的,反過來它又對人們的購買行爲有着重要的影響。
形成原因 1、商品的特色。
2、營業場所的服務質量。
3、消費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表現 1、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
2、消費者對商品品牌的偏好。
3、消費者對消費行爲方式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