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什麼產品會在新加坡受到歡迎?
和很多國家一樣,在坡國各個商場及集市裏,made in china都是大比例存在,但具有品牌忠誠度的不多;如果說品牌,小米手機目前非常受歡迎。
中國的什麼產品會在新加坡受到歡迎?
中國經濟 新加坡 中國的什麼產品會在新加坡受到歡迎? 什麼樣的中國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中國製造,中國生產的,研發的或者中國傳統產品,會在新加坡受到歡迎呢? 5個回答 知乎用戶umcr01 15人贊同了該回答 和很多國家一樣,在坡國各個商場及集市裏,made in china都是大比例存在,但具有品牌忠誠度的不多;如果說品牌,小米手機目前非常受歡迎. 2015-01-30 21:33 chris啊 車(切爾西)迷,edm raver yolo,腕錶從業人員 就目前看到的情況是小米手機.我的同事們個個讚不絕口.認爲便宜好用.其它的中國製造顯然沒有受過這種待遇. 2015-01-31 12:03 女性的直覺可信度有多高? 煙雨平生 11月,我出差的一個晚上,老公發了張洗澡後的照片給我.照片裏,他裸着上半身,鏡頭對着盥洗臺上的鏡子.他在向我賣弄身材,我卻敏銳的發現,我的小黑瓶換了個位置,從置物架上到了置物架下.他一個大男人,用女生護膚品做什麼?我懷疑家裏有女人,但當時不可能趕回去,也不想打草驚蛇,而且,萬一猜錯了怎麼辦?
新加坡人有什麼特點?
無障礙登錄/註冊新加坡人新加坡新加坡人有什麼特點? 隨便列舉幾個,沒有任何好壞之分。
一,和中國人相比,新加坡人真的很喜歡人字拖!在orchard逛街,走上10分鐘,可能只有個位數的女生穿高跟鞋,其他都是flat或者人字拖。
不過在新加坡的中國人也愛穿人字拖。
所以剛回國人字拖穿上街,感覺有點怪~ 二,新加坡華人皮膚顏色基本偏深。
大概是因爲和中日韓(尤其是女性)相比,以白爲美的思想不是很重,再加上天氣炎熱紫外線充足,所以皮膚顏色比較深。
尤其看中小學生,和中國城裏的中小學生差別蠻大的。
女生妝容偏歐美風格。
三,新加坡男生喜歡一個單肩包把包帶放得很短,然後斜挎在胸前,包綁在背後。
而且貌似新加坡的近視眼們酷愛板材眼鏡!很少能見到戴金屬半框或無框眼鏡的男生!而中國留學生裏,戴金屬半框或無框眼鏡的男生比例則高得多!而且上了大學後的新加坡男生身材基本都還不錯,尤其是大一新生(因爲剛當完兵哈哈哈)。
四,語言。
年輕的新加坡人基本都是接受英式教育長大的,所以最最熟練的語言是英語(也就是說自己在大腦裏思考用的是英語)。
有華文也很好的(但還是沒有英語熟練);也有華文一點不會,連中小學階段的民族語言都是學的馬來語。
新加坡華人(年輕人)互相之間聊天會英文夾雜中文,偶爾冒出一個成語後還會特別自豪“我用了成語”。
如果你看到長得像新加坡人的年輕人卻習慣說中文,十有八九那是馬來西亞華人(他們的中文不比中國人差,只是說話有口音罷了)。
五,規矩意識很重。
但不是在於“有規矩就要遵守”,而在於“犯了規矩千萬不能被抓到否則會很慘”。
這個想法可能來源於軍隊。
所以,大概來說,如果一個新加坡人知道,行爲A不可以做,如果有0.01%的可能性被抓到嚴罰,他們都不會做。
但如果100%沒人查,他們就會去做。
六,做事情不着急!在國內家長們總說趕早不趕晚,做什麼事情喜歡匆匆忙忙把它搞定然後才放心。
就連開車,即便時間很充裕,也不願意等(所以插車嚴重)。
而新加坡人彷彿就不那麼着急。
如果紅綠燈前直走車輛排隊很長,拐彎車輛根本無法進入拐彎道,即便是綠燈他們也願意等。
不過有時候的工作效率也就~~ 七,最不一樣的,氣質。
有點難以描述。
反正我走在大街上基本能看出這個人是新加坡華人還是中國人(以決定用什麼語言搭訕),反倒不是很能分得清一些中國女生(特別哈韓的那種)和韓國女生。
2018-05-23 12:04 贊同53
新加坡人有什麼特點?
曾在新加坡生活了12年,學習、生活、工作中接觸過的新加坡人的特點如下: 吃麪食(不管是湯麪還是乾麪)的時候必須用筷子先把面放在勺子上然後再喫進嘴裏,和絕大部分只用筷子吃麪的中國人完全不一樣。
把傍晚的“傍”字讀成pang,幾乎所有新加坡人都這麼讀,連很多中國人在新加坡住久了都跟着入鄉隨俗說pang wan了。
形容一個東西髒,必須用“骯髒”兩個字,比如中國人說“桌子很髒”,新加坡人會說“桌子很骯髒”。
同樣地,形容別人或自己很懶,必須用“懶惰”兩個字,比如中國人說“我懶得學習“,新加坡人會說”我懶惰學習”,中國人說“外面這麼熱,我懶得出門。
”新加坡人會說“外面這麼熱,我懶惰出門。
”新加坡人喜歡用“幾個字”來表達時間裏的分鐘,一個“字”代表5分鐘,比如說12:05,新加坡人會說"12點1個字",又比如說08:25,新加坡人會說“8點5個字”。
新加坡人的Singlish除了語調奇特外,個別的發音很有特色。
that念成dat,tomorrow念成tomollo,最典型的是one two three念成one du tree,基本上t的發音都和d一樣。
你要買一份兩塊五的雞飯,小販會把價格說成:“Du fifdy”受英文思維影響,新加坡人講華語的時候很少說“萬”這個數詞(打麻將時除外),比如15000他們會說“15千”,30000會說“30千”,你給他們說“萬”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在腦子裏把萬轉換成千後再來理解你的意思。
新加坡華人說話會中英問混着說,有時候加點福建話(閩南話)和馬來話,讀大學的時候我去學校圖書館借書,我問什麼時候還,那人回答是:“Anytime before 九點半。
” 另外他們在講華語的時候經常帶有一個詞“then”。
比如:“Then,我跟你講哦...”,其他的還有:“Actually 我跟你講哦...”“And then哦,他們就醬走了。
”“Then after that我們要醬紫...”,閩南話出現最多的口頭禪是“Wah Lau Eh”(“我老爸”的意思,表示驚訝),“Si Peh Sway”(“非常倒黴”的意思),“Tio Bo?" ( “對嗎?”),“Chin Chai“ (讀成青菜,“隨便”的意思)之類的。
而馬來話說的最多的是"Makan"("喫”的意思),這是個不分種族全新加坡人都會用的馬來話詞彙,通常用來問別人要不要一起喫(早、中、晚)飯,非常省事,非常方便。
還有一個常用的馬來語詞彙是“Alamak”,和英語的“Oh my gosh "一個意思,有些華人比較愛用。
新加坡人對親戚之間的輩份和稱呼一律簡化,什麼大伯、小姨、二姑媽、三姨爹,到了新加坡人這裏全部是uncle、auntie帶過,遇到同輩的堂哥,表妹之類的全部用cousin帶過,如果是配偶那邊的親戚最多在後面加個in-law,非常省事,不像中國人一定要分清楚姑媽和姨媽,表哥和堂哥的區別,還有前面的大、二、三、四.....幺(小、老)之類的。
另外也不要沒事去問新加坡人或者給他們講解什麼是妯娌、連襟之類的,他們絕對一臉懵逼併且也沒興趣去聽你給他們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新加坡人kia su又kia si(閩南話“怕輸、怕死”的意思),kia su體現在做任何事都不甘於人後,而且非常喜歡從衆(比如商場、餐廳排隊)。
kia si體現在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對有一定風險的事情畏手畏腳,不願輕易嘗試。
食閣(food court)里人多沒有位置坐的時候新加坡人喜歡用紙巾、雨傘之類的佔座位。
新加坡人朋友之間(甚至男女朋友)聚餐、出去玩基本全部是AA,如果你請對方一次,對方會一直記在心裏下次請回給你。
新加坡人過春節時包的紅包很少,一般介於2-20元新幣之間,過年的時候最喜歡在牛車水的“林志源”排隊買肉乾作爲禮物送給親人、朋友或者生意上的客戶。
新加坡人也玩麻將,但是絕大多數年輕人癮不大,一般只在大年三十或者初一初二和親戚朋友小玩幾把,輸贏也不多。
中老年人愛打麻將,但是因爲新加坡沒有茶樓、會所,他們一般喜歡在宗鄉會館或者民衆聯絡所(Community Club)裏打麻將。
新加坡人不會說“公交車”、“地鐵”、“輕軌”、“出租車”四個詞(有部分去中國生活過的懂這些詞的意思,但是基本不會說),他們只會說“巴士”、“MRT”、“LRT”、“德士”。
新加坡人整體比較務實,做事講究效率和誠信,什麼東西都要black and white(白紙黑字寫清楚),免得將來扯皮。
新加坡人的華語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健在的80歲以上的新加坡人以方言交流爲主、官話稍弱。
60、70歲這一代的代表着華文水平的巔峯(英校畢業,從小家裏父母只講英文的除外),大部分聽、說、讀、寫樣樣精通,那個年代讀過華校和南洋大學(不是今天的NTU南洋理工)的新加坡建國一代的華文水平甚至不輸給同時代的中國人。
40-50歲的寫作能力欠缺,聽、說、讀還是可以的。
30歲左右的就只剩聽、說了,20以下的父母只講英語的,甚至只剩下聽了。
而且他們大部分對自己華文水平不夠的狀況不以爲恥反以爲榮,在地鐵上發現某位20出頭的新加坡年輕人認認真真讀《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的概率基本和你中“馬票”頭獎的概率差不多。
新加坡人熱衷博彩業,尤其愛買“馬票”(就是選四個數字的4D下注方式),他們喜歡從新聞熱點事件中去找四個數字,比如新聞配圖中出現的汽車的車牌號、門牌號或者電話號碼的其中一段來作爲自己下注“馬票”的數字,他們把這種迷信的方式稱爲“求真字”。
雖然同爲華人,但是新加坡人沒有那麼強烈的贍養父母的觀念,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孝順,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更像朋友,彼此有獨立的生活空間,父母也不會過多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我在新加坡12年認識的上百個新加坡本地人中,哪怕年齡再大的單身人士無論男女,都沒聽說過有誰被父母逼婚的)和事業,年輕人結婚父母也不需爲彩禮、房、車這些物質上的東西替兒女操心,新加坡人不講究這個東西。
另外也很少有老人幫忙帶孫子,一般都是父母親力親爲或者請菲傭幫忙照顧。
先說這麼多,有人追更的話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