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海嘯

大宗商品 價跌“曇花一現 日本9級強震帶來的不止是宮城縣、福島縣等地的徹底損毀,還讓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產生震動。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除國際金價和銀價保持漲勢外,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月銅價、鋅價、鋁價等大宗商品價格紛紛下挫。
中國大宗商品亦躁動不安。
據國內知名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幹線”監測,中國港口鐵礦石現貨價格持續弱勢運行,市場“風向標”——品位爲63.5%的印度粉礦價格已從節前的接近200美元/噸急跌至179美元/噸。

怎麼看待大宗商品漲價?

一、背景介紹 2020年二季度以來,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回暖,但供給端約束導致供需錯配,再加上供應鏈物流成本飆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大幅上漲。
除了現貨價格結構性上漲外,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了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投機行爲。
2022年俄烏衝突進一步推高能源、糧食價格,短期內加劇全球通脹壓力。
中國作爲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國和貿易國,也面臨着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同時國內市場的供需關係失衡也傳導至大宗商品市場,形成較大的價格上漲壓力。
本文將採用跨區域可計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CGE)模型定量測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經濟效應,深入分析產業鏈上游成本上漲壓力對我國宏觀經濟、工業生產以及民生方面的影響。

強美元週期對商品期貨有何影響?

美元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在國際儲備與國際支付中都佔據着首要位置,因此美元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能力還是比較突出的。
美元匯率的波動往往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具有指導意義 一般來說美元的上行會抑制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利於全球控制通脹。
譬如2011年之後,美元開始逐步升值,同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高通脹問題得以緩解,隨着2015年底—2019年初美聯儲的9次加息,美元中長期處於強勢,這導致全球的通脹率普遍不高,大宗商品價格也普遍處於中低位。
美元升值往往伴隨着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收緊,美元傾向於迴流美國本土,全球美元流動性下降,這種情況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就難以上行。
反之,當美元貶值時,全球就很容易出現通脹現象,大宗商品價格也會出現上漲或大幅上漲局面。
因爲美元的貶值往往伴隨着經濟下滑,需求下降,這時爲了刺激經濟美聯儲就會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向國際國內市場投放貨幣,美元會進一步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就會因貨幣效應而上漲,2008—2011年美元處於歷史低位震盪,全球就出現了高通脹的現象。
隨着美歐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空心化,隨着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長與金融市場的逐漸完善,隨着美國國際矛盾的深化,美元對一些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能力也有所下降,譬如對黃金、糧食、橡膠、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都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美元的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在十年週期內還會保持着相對的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是處於下滑階段。
預測未來能夠主導商品定價權的將會是中國。

爲什麼美元指數向好,會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壓力?

非農數據利好說明美國經濟向好,美國經濟向好將導致美國縮減QE,促進美國提前加息,進而導致美元走強,也就是美元指數上漲!而世界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定價,美元的上漲會間接的導致以美元定價的大宗商品降價,從而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形成壓力!另外,美國經濟向好將導致全球資金回籠美國,美國就像是一個世界銀行,一旦資金回籠美國,將導致全球資金供應緊張,進一步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