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族復活節

俄羅斯族復活節,又被稱爲“帕斯喀節”,盛行於中國新疆等地,於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該節日是爲了紀念基督教中耶穌死後復活。
節日活動 俄羅斯族復活節是中國新疆等地俄羅斯族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又叫“帕斯喀節”,是爲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
復活節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
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餘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喫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
不過除了老人和教徒,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
復活節當天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每家除準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準備煮熟的彩蛋(復活節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

俄羅斯族

習俗 節日: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
聖誕節在公曆1月7日,屆時,家家都裝飾聖誕樹,享用豐美的食品,由扮演的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唱歌跳舞,歡度聖誕夜。
復活節在每年4月間,節前49天爲齋戒期,過節第一天即復活節。
俄羅斯族的復活節爲節中之節。
屆時家家準備豐盛的食物,男女老少皆着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慶賀,盡情歌舞。
過節前一天,各家要煮很多彩蛋,看上去猶如五彩繽紛的花壇。
客人進門祝賀時,主人分給每人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
在歡聚進食時,主人和客人還玩碰雞蛋的遊戲,有輸有贏,非常有趣。
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

現在的俄羅斯人過西方聖誕節嗎?

爲什麼俄羅斯人1月7日過聖誕節? 基督誕生是最重要的基督教節日之一。
在天主教和新教國家,根據格里高利曆,聖誕節於每年的12月25日慶祝。
在俄羅斯,東正教會也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但遵循的是舊曆,即儒略曆法,也就是公曆的1月7日這一天。
爲什麼會這樣? 公元325年,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體大會決定,所有基督徒應該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即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與此同時,與“十字架上的受難”和“耶穌基督的復活”相關的福音事件序列明確了一項嚴格的規則,即新約復活節在與舊約復活節(紀念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猶太節日,總是在尼散月十四日慶祝)保持自身歷史聯繫的同時,應獨立於後者,並總是在其後進行慶祝。
當首次採用這種系統計算復活節時,春分日爲3月21日,然而,由於儒略曆要比大自然迴歸年略長,每隔128年春分日就要比儒略曆快一晝夜。
結果,到了1582年,春分日整整提前了十天。
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決定進行改革。
根據他的法令,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爲10月15日。
在天主教國家,儒略曆最終被格里高利曆所取代。
新教國家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也逐漸放棄了儒略曆(英國和瑞典於1752年成爲最後放棄該曆法的兩個國家)。
在俄羅斯,格里高利曆是1918年1月24日引入的。
然而,俄羅斯東正教會繼續使用儒略曆法。
正因如此,俄羅斯的新年要比聖誕節更早。
新日曆的使用,導致“舊曆新年”這個節日(1月14日在俄羅斯慶祝舊曆新年)的出現。
——喀秋莎俄羅斯留學服務中心 航拍聖彼得堡

俄羅斯彩蛋

俄羅斯的彩蛋手繪藝術全球聞名。
它的很多人物肖像繪畫細緻入微,都是富人們爭相訂購的頂級收藏品。
簡介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
它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
復活節還象徵重生和希望。
時間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
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覆活昇天。
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
因而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典型的復活節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關係: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是這一季節的象徵。
復活節前夕,孩子們爲朋友和家人給雞蛋着色打扮一番。
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殼。
復活節那天早上,孩子們會發現牀前的復活節籃子裏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有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
據說復活節兔子會將彩蛋藏在室內或是草地裏讓孩子們去尋找。
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滾彩蛋活動經常被電視臺實況轉播。
歷史 在世界各地,蛋是許多民族的喜愛和膜拜之物,但繪製彩蛋卻是斯拉夫民族獨有的傳統習俗,而俄羅斯人則是將這一富含藝術氣息的習俗保留至今的民族。
俄羅斯人把自己的愛情、夢想和憧憬描繪到彩蛋上,它是俄羅斯靈魂和藝術的凝聚之物。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彩蛋能帶來健康、美貌、力量和富足。
這是由於彩蛋與俄羅斯傳統的宗教習俗有關,它是一些宗教節日的必備之物,尤其是復活節時教徒們的重要慶典器具。
人們對彩蛋像對待聖像、保護神一樣把它保存在家中。
俄羅斯人還以彩蛋來迎接新的小生命。
19世紀,彩蛋在俄羅斯開始廣爲流傳。
彩蛋都是由婦女繪製,而母親繪製的彩蛋是最神聖的。
首先,人們將圖案繪製在白色的蛋殼上,三天後塗上一層臘以保護蛋殼上的顏色,然後把彩蛋放入洋蔥水裏煮熟,洋蔥被認爲是最佳的天然防腐劑。
蛋殼上的臘經熱水煮過之後就會變軟,這時便可用餐巾把臘擦掉,露出彩蛋的圖案。
一枚彩蛋就這樣完成了。
繪製彩蛋的臘、顏料、甚至餐巾都被虔誠的人們認爲是神聖之物。
彩蛋上的圖案代表着不同的含義,人們希望這些彩蛋能給自己帶來好運、能夠豐收、獲得勝利和愛情。
十二世紀時,人們在復活節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塗以紅色,也有繪成彩色。
故一般稱之爲“復活節彩蛋”(easter egg,一般也稱爲復活蛋)。
蛋的原始象徵意義是爲“春天—新生命的開始”。
基督徒則用來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
復活節彩蛋是復活節裏最重要的食物象徵,意味着生命的開始與延續。
如今的彩蛋花樣繁多,形式各異,如鏤空的蛋雕一般亦可歸入廣義的彩蛋之列。
關於復活蛋的起源,根據第一個傳說:描述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在淚光中,忽然看見有兩個人穿著耀眼的衣服,站在她們的身邊,她回家的時候,把所見的異像彩繪在復活蛋上,然後纔給耶穌的門徒。
門徒也利用鴿子把這訊息傳揚開來。
第二個的傳說是:聖德範被敵人用石頭砸死,爲紀念他所留下來的。
另一個傳說是:替耶穌背十字架的那個人,他是銷售雞蛋的商人,有一天,他看到籃子裏有很多漂亮的彩繪復活蛋,於是他就把這樣的訊息傳給人們。
復活節發生在過了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原是紀念西亞異教神明巴力的同父異母妹妹亞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亞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婦。
相傳巴力得知妹妹亞斯塔路生於一枚天鵝蛋中,就去灌木中尋找;找到了,就抱在懷裏孵化出了一隻兔子;兔子長大後成了一個美女,和巴力同居,後來在巴力危難之際還救過巴力一命。
英語單詞復活節Easter的詞源就是亞斯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