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圈裏一直流傳着一句名言就是“亞馬遜七分靠選品,三分靠運營”,可見大家都認同選品的成功與否對於一個listing能否快速爆單至關重要。現在選品越來越內卷,但是多數賣家開發選品的渠道還是1688,上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即使通過抄、改做的產品,其實差異化門檻也不高,未必能夠“出圈”。
市面上流傳的選品方法很多,就不囉嗦了,今天來說說不一樣的開發思路,畢竟過硬的產品才能扛住平臺。
01、衆籌網:一手創意參考和用戶反饋
現在亞馬遜是不缺產品的,平臺現在缺的是差異化產品,真正去解決用戶的痛點。衆籌網的產品都由發起方進行過市場調研和精心設計,更符合賣家需求,適合我們發掘受歡迎的產品創意。
(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截圖)
網站上一般都是未正式上市銷售的產品,並且有非常詳細的產品開發思路,可以作爲參考。我們可以根據籌款進程和討論熱度,來判斷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與喜好。以Kickstarter網站爲例,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查看的類型,比如設計&技術、食品&工藝等,點進科技類目可以看到很多產品,像是這個指尖顯微鏡,客單價280港元(約35.87美元),目前籌集到了HK$ 2,169,154(約277920.69美元),可見產品創意非常受歡迎。
(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截圖)
我們仔細去分析產品的用戶反饋和帖子內容,能看到一些不錯的建議和需要優化的缺點,像是這位用戶希望APP能夠添加視頻錄製等功能。這樣開發選品比我們坐着空想差異化和創新好多了,而且特別是在並不熟悉“歪果仁”口味的情況下。
我們也可以借鑑一些大熱衆籌產品的營銷,畢竟能夠吸引衆多投資人,除了實物外,產品文案、圖片和視頻應該也有過人之處,這就是我們可以學習改進自己產品listing的參照。
例如ECOFLOW DELTA PRO在某次衆籌產品描述時原話“如果你在電力緊缺的時候(例如天氣災難)而你家庭需要電力的話,可以通過連接2臺Delta Pro和Smart Panel到家中電力系統中,這樣子就又可以繼續爲家中的240V的電子產品供電。”通過這樣的假設概念,在描述中銷售安全感,抓住了消費者心理。
(圖片來源:Kickstarter網站截圖)
02、供應鏈:利用原材料去做定製款
自己有不錯資源的賣家,還可以利用供應鏈做垂直,用原材料去創作,例如做皮革就做這款皮革可以做的所有產品,選擇某款布料,就做這個布料可以做的所有產品,而且可以做定製款。
從款式上打造差異化,和市面上都是同模具產品拉開差距。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相同材質打造模塊化的組合產品。像是一款皮革旅行包,還可以做相同皮革的洗漱收納袋、便攜珠寶收納盒等等,讓消費者自由去選擇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原材料邊角料我們也可以想些利用方式,例如皮革掛飾等,將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化。
當然上述的開發思路並不是萬能的,還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目標市場、經營思路和對供應鏈的掌握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方式,同時也要多關注各種選品平臺,聯想自己的供應鏈優化迭代。這裏分享個選品利潤覈算表格,可以預估三版出售價格(最高價、最低價、中間價),根據結果來看自己開發的產品是否適合大規模發貨。(表格可去主頁資料處獲取)
(圖片來源:橙心站外)
(來源:橙心站外)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