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曾被稱爲“亞馬遜叛軍統領”,如今與亞馬遜之間的拉鋸戰終究是按下了“暫停鍵”。

2022年4月份,亞馬遜推出了“Buy With Prime”,旨在將會員的購物體驗從亞馬遜站內擴展到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Shopify就此還曾警告試圖添加集成代碼的賣家不要使用Buy With Prime服務稱其違反服務條款。

然而,時隔一年“兩大世紀對手”達成和解,聯合推出了適用Shopify的Buy With Prime應用程序版本

賣家可以在Shopify的產品詳細信息頁面上選擇Buy With Prime,然後在Shopify的Checkout中完成訂單,從而使用亞馬遜的配送網絡爲Prime會員提供快速、免費送貨和退貨服務。

兩大巨頭的聯動,將繼續增加雙方在不同層級市場的佔有率,對於賣家而言也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

曾經的“死對頭”,如今“握手言和”

起初,亞馬遜推出的Buy With Prime服務,在未與Shopify達成合作的情況下,單方面向獨立站賣家進行推廣。

一旦賣家Buy With Prime嵌入到自己的站點,Prime會員即可使用亞馬遜的錢包支付以及亞馬遜配送服務。這對於Shopify而言,無疑是動了他的“蛋糕”。

要知道,亞馬遜有着行業嚴苛的客戶隱私政策,不向任何第三方公開成交訂單的客戶信息。

因此,Shopify將此項目視爲亞馬遜在搶奪自己的客戶和流量的行爲。不難理解,作爲獨立站建站領域的龍頭,Shopify怎麼會願意自己的平臺客戶在結賬過程中使用亞馬遜的支付和物流呢?

如今,使用亞馬遜配送網絡的美國賣家可以選擇將 Buy With Prime 添加到由 Shopify Payments 處理的 Shopify Checkout 中。也就是結賬是由Shopify Payments處理而非Amazon,這意味Shopify後臺依舊保持着對其品牌和客戶數據的100%控制。

一年後,亞馬遜終於徹底撬開了Shopify的“嘴”圖:安裝Buy With Prime的插件流程

雨果跨境發現,這個集成插件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設置快速簡單:將“Buy With Prime”按鈕集成到現有的 Shopify 結帳中,並自動匹配現有的主題,而不會改變購物者體驗。

二、後臺集中管理:通過 Shopify 後臺直接管理 Prime 購買,包括產品列表更新、稅務設置、促銷和績效分析。

三、第三方應用程序兼容該應用程序可與業內大多數第三方應用程序配合使用,例如:Google Analytics、KlaviyoZendesk,從而提高運營效率並幫助擴展規模。

四、訂單集中管理可以直接從 Shopify 訂單頁面查看 Buy With Prime 的訂單和退貨信息。

五、 簡單的購物者結賬:Prime 會員在現有的 Shopify 結帳流程中使用其 Amazon 帳戶進行結帳,並且可以使用禮品卡和促銷活動。

Shopify與亞馬遜的合作,對彼此或許有以下重要意義:

一、 幫Shopify提升物流配送時效: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對於購物體驗的提升至關重要,而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對於時間和投資都耗費巨大。因此Shopify自2019年就一直在加碼物流業務,動作不斷。

2019年推出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

2019年Shopify 收購 6 River Systems

2022年投資舊金山物流巨頭Flexpot

2022年收購物流服務商Deliverr

Shopify試圖在配送能力方面與亞馬遜抗衡。然而,在配送服務體驗上確實仍離亞馬遜有一定的差距。與亞馬遜的合作對於Shopify來說相當於無縫入了亞馬遜FBA,既提升了買家的購物體驗,也有助於電商業務的拓展,並且可以觸達廣大的高淨值客戶羣體。

二、增加亞馬遜的盈利能力:於亞馬遜而言,其多年重金投入的物流基礎設施,在與Shopify的合作中,從原來的服務保障搖身一變爲創造營收和直接吸引流量的產品,可增加亞馬遜的盈利能力;

此外,原本prime會員只能在亞馬遜平臺購物才能享受當日達或次日達,如今在獨立站上也能享受同樣的服務,無疑提升了買家的線上購物體驗。於Prime用戶是一項額外的增值服務,有助於亞馬遜prime訂閱收入的進一步增長。

三、助力亞馬遜賣家拓展獨立站業務:對於未拓展獨立站業務的亞馬遜賣家而言,難點之一在於需要爲獨立站另外備貨,而習慣了FBA模式的亞馬遜賣家,自配送則稍顯繁瑣

如今,通過與獨立站的庫存共享,能降低平臺賣家拓展獨立站業務的難題,同時也節省了第三方渠道銷售的配送成本。

此外,對於同時佈局亞馬遜和獨立站的賣家來說,對於滯銷庫存無疑多了一個銷售選擇。

簡言之,雙方的合作使亞馬遜獲得了數以百萬級的品牌賣家,Shopify則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和支付佣金,賣家則可以享受更高的轉化率和庫存週轉率。

這對各方都是一項喜聞樂見的好事。

各自放下身段,實現雙贏

事實上,這次的“牽手”,對雙方而言實屬各退一步,實現雙贏。

沒有Shopify的點頭,亞馬遜的Buy With Prime的項目根本無法得到大力推廣。

時間溯回2022年9月,部分Shopify賣家自行嘗試在後臺添加Buy With Prime功能,但遭到了Shopify的警告。

一年後,亞馬遜終於徹底撬開了Shopify的“嘴”圖:賣家添加Buy With Prime,被Shopify警告

Shopify警告賣家,安裝Buy With Prime可能會導致客戶數據被盜。

因此,許多品牌在使用Buy With Prime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評估其價值,即是否值得將他們的產品存貨送往亞馬遜。

在這個過程中,Shopify平臺的集成便利性並不是他們的首要考慮因素。

所以,當時使用Buy With Prime賣家並不多,亞馬遜急需Shopify的支持。

從Shopify的角度出發,當時的Shopify只能這樣通過“警告賣家”以抵制亞馬遜。

2019年,Shopify推出了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SFN),意欲爲平臺上的賣家打造一個端到端的物流服務平臺,這些年來Shopify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物流服務,期間還斥資2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物流公司Deliverr。

亞馬遜的Buy With Prime與Shopify的SFN是直接競爭關係,若允許賣家使用,勢必會影響到SFN,因此,Shopify不可能放任不管。

再者,或許當時的Shopify認爲自己並不需要依靠亞馬遜,儘管它的競爭對手BigCommerce已經和亞馬遜在Buy With Prime這項功能上達成了合作。

不過,在一年後的今天,Shopify不得不重新重視亞馬遜的Buy With Prime

一方面,2022年以來,TEMU、SHEIN、TikTok Shop的崛起改變了原本美國市場的電商格局,加之諸多SaaS建站平臺的衝擊,讓Shopify感受到了壓力。

另一方面,由於物流業務分散了Shopify的核心業務,Shopify於2023年5月決定出售其收購的物流公司,這意味着Shopify努力了4年的物流業務付諸東流。

內憂外患,抱團取暖對於Shopify來說迫在眉睫。

2023年8月,Shopify接過了亞馬遜遞來的“橄欖枝”,宣佈與其合作,允許 Shopify 賣家添加 Buy With Prime,不過當時僅限邀請的賣家使用。

時隔三個月,Shopify向所有賣家開放了Buy With Prime應用,允許他們使用這項功能履行訂單和結賬。

亞馬遜在美國擁有龐大的物流體系,其次日達的配送服務更是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稱讚,在剝離物流業務後,Shopify想要提升競爭力,和亞馬遜合作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Shopify如今的大門已經完全向亞馬遜敞開,亞馬遜將爲了表現自己的誠意,將結賬重新交回Shopify手中。

而Shopify開放Buy With Prime相當於將物流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交給了亞馬遜,這對於Shopify來說,即是不得已也是拯救,Shopify也會吸引更多的Prime會員進行購物。

但對於亞馬遜來說,拿下了Shopify後,不僅爲其獲得了數以百萬計的賣家資源,還能擴大亞馬遜的物流和支付業務。

目前,在Shopify後臺“Buy With Prime”這款應用的頁面中有50條評論,均是近期使用這款應用的賣家所發表的,高達4.7的評分也證明了這項功能的優勢。

一年後,亞馬遜終於徹底撬開了Shopify的“嘴”圖:Shopify後臺Buy With Prime應用頁面

評論中,用戶發表了諸如“操作便捷”、“提高轉化率”、“業務融合提升Shopify的銷售額”以及“無縫處理大量訂單”的使用體驗。

但在僅有一條的1星評論中,用戶稱亞馬遜的產品評論無法轉移至Shopify商店,他希望Buy With Prime的功能可以解決評論的問題。

也許,在初期的嘗試和應用階段,Shopify和亞馬遜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遇到一些難題,但在未來的發展中,Shopify與亞馬遜的聯合或將改變跨境電商市場的格局,雙方的動作與改變,仍然值得期待與關注。如果你對此功能感興趣,也是想佈局獨立站的亞馬遜賣家,可以關注如下活動,與更多雙渠道佈局的大賣和流量巨頭切磋交流。

一年後,亞馬遜終於徹底撬開了Shopify的“嘴”

(文丨雨果跨境王曉梅、楊旭峯 封面來源丨圖蟲創意)

【每天瞭解一個獨立站】針對不同類目產品在DTC出海差異化打法和本土化策略進行深度解析,點擊進入>>>雨果獨立站欄目,查看雨果精選的100+獨立站成功案例全解析。

(來源:Molly談獨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