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論壇,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從一開始遍地都是單幹貼,分享幾萬的成功經驗,到現在形成沒有幾十上百萬沒辦法開局的共識。

不得不說,亞馬遜的造富窗口正在慢慢關閉。現在亞馬遜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不少人說其已經進入了企業級爆品間的競爭,最後必定是大賣一統江湖,小賣全被淘汰。

雖然這種說法我不太認同,但亞馬遜越來越卷卻是事實。那接下來,亞馬遜小賣家的出路在哪裏呢?

01

小賣家的生存空間在哪裏?

任何一個類目,無論類目大小,想要熟悉一個類目、打通供應鏈、搞定用戶需求絕非易事。

也就是說,搞定一個類目並不是有錢就萬事大吉。經驗再豐富,進入陌生領域,想要成功也必須有巨大的付出。

在投入精力、資本、資源較爲相近的情況下,資本永遠會挑選投資回報比最高的項目,大賣也是如此挑選類目。

比如小區門口的雜貨店,管理成本非常高,但收入也就那個樣,一般資本不會輕易涉及。但對小夫妻來說,雜貨店雖然不會帶來暴富,終究是一個較爲穩定的收入,搞定溫飽不成問題。

同樣,很多類目或者產品對大賣來說是雞肋,食之無味;付出同樣多的成本,總能找到更有性價比的類目。

而這正是廣大小賣的機會。

雖然大家都在說亞馬遜越來越難,但是與大賣家相比,小賣家其實有很多可以嘗試的空間。

小賣家的機會在於發揮自身的學習力,去做一些有利潤但巨頭看不上的長尾產品。

我看到過很多店鋪裏全是長尾產品,但做得非常好的賣家,他們的收益往往比那些在熱門品類中廝殺的公司要好得多。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得設立一個目標。

對小賣來說,不要一上來就想着打造爆款,先活下去最重要,以月1-5萬 RMB的純利爲目標,身心又比上班自由很多,支撐小家庭的小康生活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相信這也是廣大小賣最真實、最實際的願望。

02

如何找到這些長尾產品?

想要找到長尾產品,得先找到“長尾賣家”。

在亞馬遜中,有一部分賣家深知品類頭部的競爭太過激烈,且由於資源有限,難以直接參與頭部競爭。因此,他們選擇了一種更爲靈活和實際的生存策略,即依靠品類中尾部等競爭較小的產品來生存。

這類“長尾賣家”便是小賣可以學習模仿的對象,如何找到他們呢?

常規的方法是你得先用大數據選品軟件,輸入各種字段,找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產品,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表格記錄並分析每個產品的ASIN、類目、review、feedback等等數據,最後再根據數據去分析賣家,過濾掉那些不符合要求的。

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就算是經驗老道的亞馬遜老鳥,也未必能如魚得水,更別說那些入行不久的小賣了。

那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不用進行各種分析,就直接能找到這些長尾賣家羣呢?

那就是藉助選品工具

總之就是工具幫你做了80%的工作,剩下的20%取決於你自身對產品的認識了。

下面我們通過實例來分享小賣要月賺2W如何進行選品。

03

小賣怎麼進行產品佈局?

首先進行目標拆解。

月銷售淨利潤:2萬 RBM

對應月銷售額:30000刀左右足夠(普貨淨利潤通常是10%左右,匯率取7:1)

ASIN數量:10個爲例(新手也可以多選點產品,15~30爲宜)

目標拆解完了以後,接下來就是怎麼去選這10款產品了。

有選品經驗的賣家可能會知道,一個店鋪理想的產品佈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基石型產品:即全年都能銷售,不受季節性影響的產品。

季節性產品:夏季、冬季、節日等產品,用來沖銷量。

高利潤產品:專門用來做店鋪利潤型的產品

爆品:用來做排名型的產品

輔助性產品:可根據個人興趣、供應鏈優勢、社媒熱門等選擇。

基於以上產品佈局策略,我用賣家穿海來選這10款產品思路如下。

基石型的產品,可以在樹懶型賣家羣體中及藍鯨型賣家羣體中去選,挑個3~4款能夠長期做的產品。

因爲樹懶型賣家實力相對較弱,他都能賣得不錯,你實力比他強,好好搞的話憑啥會比不過他呢?而藍鯨型賣家雖然實力較強,但他們的產品衆多(數十萬ASIN),往往不會對單個ASIN投入過多資源,小賣們可以抓住這個弱點,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提升競爭力。

季節性產品可在大雁型賣家羣體中去挑1~2款,這類是專人們做季節性產品的,跟着他們做大方向不會錯。

高利潤型的則可在北極熊這個畫像中挑1~2款,這類型的賣家也是專做高利潤產品的,在裏面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即可。

爆品可在麻雀型或者八爪魚型裏面選2~3款,這兩種類型賣家至少精通1個類目,甚至有的精通多個類目,爆品不斷;輔助性產品則比較隨意,可在其它類型裏面選擇1~2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畫像裏面都包含很多款產品,雖然有選品機會指數及選品輔助線幫助你判斷產品的一些選擇維度,但最終具體選擇哪款,還需根據個人對產品的理解及自身實力去衡量。

04

如何確定一款產品能不能做?

選好了一款產品,如何確定它能不能做呢?

我經常會套用三環理論問自己三個問題:

想做

熱愛:對某個品類充滿熱情和喜愛,無論是選品還是運營願意去花心思不斷迭代的方向。

利潤:某個產品、品類的單價與銷量能否提供令人滿意的利潤。

容易盈利:上架1-3個月就能盈利,無需戰略性虧損。

可做

生命力:3-5年看不到產品被顛覆的可能性。

知識產權:但凡設計獨特就要留心。

退貨率:退貨率是否過高。

特殊品類:帶鋰電池、液體、粉末、食品、藥品、認證需求等有較高門檻的,暫不考慮。

CPC :廣告成本是否過高。

長尾產品:對剛入門的小賣而言,長尾產品成功率更高。

能做

差異化:找不到差異化、切入點,一律不做。

挑對手:只挑選旗鼓相當或者較弱的對手。對新手來說,只選“小賣之友”長尾賣家。

成本預演:客觀看待自身資金實力,避免資金斷裂的問題。

若同時滿足以上想做、可做、能做的點,則是一款較爲合適的產品。

(來源:小海)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