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藍海億觀網
9月13日,蘋果召開了“史上最無聊的一次發佈會”後,“華爲穩了”,蘋果的股價卻遭受了暴擊,總市值跌破2.8萬億美元。
連帶着,工業富聯、傑普特下跌、立訊精密等一衆蘋果供應鏈企業,股價也跟着跳水。
有意思的是,跨境電商行業帶頭大哥——安克創新(Anker)的股價也跟着應聲回調。截至2023年9月13日收盤,安克(300866)報收於85.29元,下跌1.25%。
雖然後面股價有所回調,但安克與蘋果依然是“強關聯”的。
一定程度上,蘋果打個噴嚏,安克就會感冒。
01 出來混,跟對大哥才能“安逸”
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提起安克,很多聲音都在挑戰其渠道過度依賴亞馬遜,但其實安克起碼是拜了兩個好大哥。
2019年3月,安克推出了業界首款第三方USB-C to Lightning MFi數據線,成爲了第一家獲得蘋果該類目第三方授權的充電品牌。
一個月後,安克充電類產品上架蘋果官方直營店和Apple Store銷售,更是被美國媒體驚呼爲“歷史性的一刻”。
爲啥這麼說?因爲Lightning接口連接線是蘋果徵收“蘋果稅”的重要領地。長期以來,要給iPhone、iPod等蘋果產品充電,就必須要使用蘋果MFi認證的Lightning接口連接線。
成爲(曾經)唯一一家能上架蘋果官網和直營店的中國大陸充電品牌,安克等於被蘋果邀上了酒桌,進入了“蘋果”生態鏈的第二位階。
我們以一根充電線不同品牌的售價對比,來看看蘋果生態內不同企業的生存境況。
在蘋果商城,正版的一米長充電線售價145元。
再打開京東商城,如下圖所示,處在第二位階的安克標價75元,後來也獲得MFi認證的綠聯處在第三位階賣37.9元,而沒有獲得MFi認證的的品勝,不在五行中,只能賣19元。
(9月20日京東商城APP截圖)
僅憑MFi認證一招,蘋果就讓自身生態內實現了排排坐喫果果。老大蘋果大塊喫肉,一年在充電這項上就要收取50多億美金的“蘋果稅”。
安克也跟着有,2019年充電類產品收入從38多億,增長到2020年的41.4億,2021年的55.52億,2022年的68.76 億元。
而包括品勝在內97%的充電類廠商,則難以來分一杯羹。一直無法獲得蘋果MFi認證的品勝電子,甚至不惜與蘋果對薄公堂。
(圖片來自網絡)
02 安克難以扯下的三張標籤
不過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圍牆外的人想進來,圍牆裏的人想出去”。
換到安克的角度,這家企業其實一直想撕掉身上的“蘋果配件廠”標籤,也在着手降低對充電類賽道的依賴。
在安克的早期,充電類產品給公司帶來的營收甚至高達90%以上,而後這個比例在逐漸下降。
根據安克歷年財報顯示,2018年這家企業充電類產品佔營收達63.48%,加入蘋果“朋友圈”的2019年反而下降到了57.26%,到了2020年上市的時候首次跌破50%,2021年進一步下探到44.16%。
但想要從“圍城”中突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22年開始,充電類產品在安克總營收中的佔比甚至還回升了。前不久,安克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充電類營收上升到49.3%。
同時,安克另外一張想撕掉的標籤也很難扯下,就是“亞馬遜依賴症”。
如果說2019年安克才攀上蘋果的高枝,那麼2011年成立的這家企業更是因“亞馬遜”而生。
安克創始人陽萌曾對媒體介紹,安克成立的第一天就努力地在亞馬遜上找快速增長,且還沒有很好的產品供應的品類,再通過回中國找這個品類裏最好的產品進行銷售。
只是從賣家起步的安克,並沒有止步於當個“搬運工”,而是抓住亞馬遜渠道的紅利期,先將自己打造爲高性價比的亞馬遜渠道品牌。
2012年,安克就通過改良充電器的通信協議,推出了一款能兼容蘋果和安卓雙系統的充電器,成爲亞馬遜上的一大爆款。到了2013年6月,安克就已經成爲亞馬遜全球最大的3C配件品牌。
但是隨着2020年安克上市,2021年亞馬遜開啓合規風暴,安克也加快了品牌升級的步伐,不希望再被視爲“亞馬遜渠道品牌”,甚至不希望被視爲“電商品牌”。
可以說一開始改變還是很顯著的,2020年,安克通過亞馬遜實現的銷售,佔比爲61.74%,到了2021年下降到54.66%。
但從去年開始,安克去“亞馬遜化”甚至開了倒車,2022年銷售佔比還漲到了55.95%,今年上半年也維持在55.85%。
03 安克的“圍城”與“生態位”
安克難撕的第三張標籤是“北美市場依賴症”。
作爲一家抓住美國消費者需求而崛起的品牌,說安克有“北美市場依賴症”太難爲安克了。
從安克公佈的數據來看,北美市場營收每年看漲的同時,也實現了佔比逐步小幅下降。
2019年北美市場收入佔比爲56.4%,2020年下降到53.67%,2021年下降到50.43%,2022年爲50.9%。
最近公佈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北美市場營收佔比已經下降到46.55%。
在「貿行四海」看來,外界加之於安克身上的三張標籤,“蘋果配件商”、“亞馬遜依賴症”、“北美市場依賴症”,分別對應着安克的產品、渠道、消費者三個面向,看似無關,其實互爲表裏,共同指向着安克的“生態位”。
(圖源:安克創新官網)
本文並不是爲了給安克挑刺,安克是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帶頭大哥。剛好借安克的發展經歷和當下挑戰,來和大家說說,我們此前一直想分析的“生態位”問題,供大家結合自身的企業實際做商業決策參考。
安克創始人陽萌曾分享自己的思考,將安克的品牌打造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渠道導向(賣產品),第二階段是改良品牌,第三個階段是全球品牌。
安克無疑很早就跨過了賣產品,正處在向全球品牌衝擊的路上。從基本盤來看,安克無疑是十分穩固的。
正如前文把數據一一拆開進行的分析,無論是充電類產品營收、亞馬遜銷售、北美市場營收都在以比較高的幅度在增長,這推動安克在全球電子消費萎靡的情況下,依然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營收和利潤的大幅增長。
但凡事都有AB面。安克數年轉型,想要撕掉身上三張標籤卻幾乎沒什麼斬獲,也是源於他被焊牢在了目前的生態位上了。
04“趕海高手”安克
要理解安克,先梳理下安克目前所在的“生態位”。
“淺海”就是安克給自己精心選擇的生態位。安克有一套業界知名的“淺海理論”,即如果將消費電子看成是一片汪洋大海,將深度作爲品類市場規模的標尺,那麼將有許多品類處在淺海領域,而深海領域的品類數量很少。
爲此,安克偏好市場規模適中,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早期,但巨頭又看不上的“淺海”領域。
這正是安克多年“趕海”經驗總結。回顧安克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安克靠三個“新”招獲得了成功:
1►
捕捉到新需求
安克創業之際,是全球電子消費興起,而歐美市場上的電子產品供給,存在“高評價的商品很高價,便宜的商品評價又很低”的供給不足情況。
2►
提供新產品
針對北美市場的新需求,安克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中檔商品,比如2012年推出能同時兼容蘋果和安卓產品的充電頭,比如2019年推出經蘋果MFi認證,但價格只有蘋果同款一半價格的“平替”。安克這位“趕海”高手,還在2014年起推出了無線音頻類產品,2016年起推出了智能創新類產品。
3►
打通新渠道
無論是創業初期深度捆綁亞馬遜,還是2019年後打入蘋果商店,都抓住了渠道紅利期。
05 安克蹲“淺海”背後的無奈
時來天地皆同力,新需求、新產品、新渠道,這正是安克之前可以暢遊“淺海”的原因。但安克要撕掉身上的三張標籤,無疑意味着要與“淺海”告別。
要告別“北美市場依賴症”,安克就要針對不同的國別市場和人羣進行洞察。在北美,安克提供價格只有蘋果正品一半的充電線,消費者會覺得性價比很高。
而在中國,大部分消費者可能會覺得只有安克價格一半,同樣通過蘋果MFi認證的“綠聯”造,纔是性價比品牌。
此次蘋果宣佈,iPhone15系列將放棄了使用了11年的Lightning接口,改用Type-C口,十來塊錢的品勝充電線可能還會更勝一籌。
而隨着Temu在全球布武,並拉動友商們,在全球掀起“低價狂潮”,歐美市場上的需求和供給也正在經歷重構。原本的“淺海”日益擁擠是必然的。
要告別“蘋果配件廠”,安克自己就要做帶頭大哥,要有生態的把控力。2020年,安克推出了“創業者”集結計劃,面向全球招募符合條件的智能硬件創業者。
安克自身也在投資入股致歐、Donner等非3C電子領域的跨境電商翹楚企業。
但從一個生態的角度來說,安克這個盟主目前能提供給盟友的資源還是十分有限的,身處“淺海”的安克自身就是蘋果、安卓等巨頭的追隨者。
要告別“亞馬遜依賴症”,安克就要尋找更多的渠道和流量池。
這點上,安克近年來,一直在大力發展獨立站,也在拓展線下渠道,已經有一定進展。但正如上文分析,從2022年至今,安克在亞馬遜渠道上的營收佔比更高了。
與十多年前,安克出發時相比,無論消費者需求、商品供應面、渠道,眼下又是一個新面貌了。站在“淺海”看去,安克前面是巨頭們廝殺慘烈的深海戰場,後面則是源源不斷湧來的新“趕海人”。
這位遊在最前面的“趕海人”,我們期待他給出行業新答案。畢竟,任何企業想躍升自己的生態位,都是對上位者的顛覆和挑戰,必然步步驚心,處處刀光。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每天瞭解一個獨立站】針對不同類目產品在DTC出海差異化打法和本土化策略進行深度解析,點擊進入>>>雨果獨立站欄目,查看雨果精選的100+獨立站成功案例全解析。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