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將在韓國上線,拼多多海外瘋狂擴張
拼多多的海外品牌Temu,也被稱爲“拼多多的海外版”,正在積極擴展其全球業務,下一個目標就是韓國。這一舉動並不出人意料,因爲Temu在歐美市場已經掀起了巨大的浪潮,並於2023年7月6日左右正式進入日本市場。韓國是Temu在亞洲市場的第二站,而日本和韓國是東亞地區的兩個發達國家,消費力量在亞洲領先。韓國的電商市場正在經歷鉅變,這爲拼多多的Temu提供了進軍韓國的良機。
Temu起訴Shein,跨境巨頭法律糾紛升級
近期,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新的訴訟,指控其競爭對手Shein違反了美國的反壟斷法。Temu在訴訟中指出,Shein利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強迫服裝製造商與其簽訂獨家協議,不允許他們與Temu合作。
這種行爲不僅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減少消費者的選擇,而且還會對快時尚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對此,Shein的迴應是“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將積極爲自己辯護”,看得出來他們做好了在法庭上打持久戰的準備。
亞馬遜Prime Day後的訂單量下滑,賣家急尋增長策略
據瞭解,和去年相比,2023年Prime Day首日,銷售額迎來增長的亞馬遜賣家佔比達50%,與去年銷售額持平的賣家佔比18%,在美國銷售額達到64億美元。不過,隨着大促的落幕,賣家們卻面臨着單量滑落的增長困境,遲遲不見好轉。
根據亞馬遜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的會員日促銷期間亞馬遜Prime會員在全球購買了超過3.75億件商品,而去年Prime Day期間共售出3億件商品,相比去年的整體銷量增加了25%。
此前就有分析認爲,在Prime Day結束的這一週裏,大促餘溫尤在,依舊會有不少消費者會選擇繼續購物,雖然訂單數量肯定不及大促期間,但這對於賣家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出單時機。
只是今年有點不同,大促的餘溫似乎在活動結束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消散而去,賣家們不僅沒能迎來銷量的小幅上漲,反而還有許多賣家的單量徘徊在歷史低位,沒有回升跡象。
事實上,大促之後單量下滑是很正常的事情,賣家們當然也知道。不過單量持續下滑卻沒有回升,則有可能會引發“馬太效應”,尤其是在亞馬遜前臺展示標籤的加持下。倘若店鋪單量持續走低,店鋪的瀏覽量、銷售數據不夠漂亮,這就難以吸引到消費者,對於店鋪來說是流量的一大損失。
拼多多的Temu大促壓價至極限,賣家壓力山大
最近,拼多多的Temu爲了搶奪亞馬遜Prime Day的流量,推出了低價大招。Temu推出了“Temu Week”大促,主打全品類的大促銷。
然而,這種極致的低價策略雖然對消費者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對於賣家來說,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大促開始前,有賣家就已經抱怨,Temu對其上架產品的申報價格打了2折,一個在1688上最低價60元的產品卻被要求按11元供貨。
而這一賣家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還有賣家表示,其原申報價爲8元,平臺建議調整的申報價格爲5.65元。賣家從供應商處拿貨,Temu再將供貨價砍到逼近其拿貨價,賣家的利潤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對於平臺賣家來說,無論是自身平臺修改規則,還是其他平臺不斷施壓,賣家都是最大受害者。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賣家還需將風險均攤開來,避免多次受到意外的衝擊。
(來源:跨境必知bineans)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